重庆美图库!!
查看: 235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重庆影响力] 【重庆日报】每年百万重庆游客涌入贵州桐梓消夏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7-22 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山水城市 于 2011-7-22 07:37 编辑

每年百万重庆游客涌入桐梓消夏
——看贵州省桐梓县如何发展乡村避暑经济(上)

重庆日报   2011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四



  本报记者 张国勇 龙丹梅 实习生 詹绪锋

    “关脚南溪口,形状像个斗。四面山环绕,风景极清幽……”这是重庆某集团离退休干部王镛去年7月到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村避暑旅游时留下的感慨。

    据桐梓县旅游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盛夏,每天来到桐梓县的农村山庄避暑旅游的重庆市民达2万人(次)之多,一夜之间,娄山关下的桐梓县成为重庆人的“避暑山庄”。从2006年以来,每年夏天前来桐梓避暑的重庆游客多达115万人。

    在我市各区县,分布着金佛山、仙女山、黑山谷等著名避暑旅游景点,大批重庆籍游客为何舍近求远,远赴贵州消夏?近日,记者走进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村一探究竟

    娄山关下有个“重庆村”
    我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遵崇高速公路重庆至桐梓段,188公里的路程中,随处可见重庆牌照的车辆穿梭其间。

    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正在维修,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桐梓县娄山关镇娄山村。

    这个村位于革命圣地娄山关脚下,平均海拔1100米。和“火炉”重庆相比,这里的气温低了近10℃,习习凉风吹来,舒爽宜人。

    向当地村民打听重庆游客的居住地点时,他们手指的方向却各不相同。这时,一位老大娘的话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她说:“这个季节,村里到处都是重庆人,比本村人还多。”
    79岁的重庆退休干部王先生证实了老大娘的说法。从去年起,他每年夏天都要在这里住上几个月,每隔几天都能碰见一两个过去的老同事、老朋友。王老说:一到周末,到处都能碰见操着重庆口音的游客,各家各户的院落里都停放着重庆牌照的车辆,这里俨然成了“重庆村”。

    娄山村村民W员会主任李开祥介绍,娄山村共有847户3573人,每年7-9月,村里平均每天要接待3000多名重庆游客,今年高峰期甚至达到四五千名,比本地村民还多。

    “送上门来”的避暑生意
    和周边各省市发展避暑旅游的历史比起来,桐梓发展乡村避暑旅游还不到6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兄弟”。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西连习水县和重庆市綦江县,北抵重庆市南川区、万盛区,距重庆市主城区246公里。由于地处大娄山脉,即便是酷暑时节,桐梓的平均温度仍不到30℃。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却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软肋。在当地流传的一句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说的就是当地天气恶劣、山路崎岖,当地人生活也十分贫困。

    以娄山村为例,在2006年以前,该村是桐梓县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们靠种植烟叶和外出务工为生。2005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900元,在全县居于中下水平。

    2006年,村里突然涌来大批重庆游客。原来,当年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灾,不少重庆人纷纷驾车外出避暑,来到娄山村后,不少人便被这里凉爽的气候所吸引而留了下来。大伙儿对这些送上门来的“财神爷”惊喜不已。当时村里还没有旅馆,家家户户都腾出自己的床来接待重庆游客,当年该村接待了3000多名重庆游客。

    “那年大约有6万名重庆游客涌入桐梓乡村避暑。”桐梓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安军告诉记者。这一“送上门来”的经济现象让当地党委、****措手不及,但也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


    “穷山恶水”成避暑胜地
    过去的“穷山恶水”,如今竟然成了游客争相涌入的避暑胜地。这坚定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2006年10月,桐梓县成立了旅游局,并在全县布局了楚米、娄山、九坝等16个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的乡村旅游点,以凉爽的气候为“金字招牌”发展乡村避暑旅游。

    为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市场准入、财税调节、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了扶持和推动。

    桐梓县委、县****先后出台优惠政策:对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乡村旅馆,免征营业税及附加;鼓励乡科级以下干部职工带薪领办乡村旅游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由****补贴部分资金,鼓励农民修建由小青瓦、坡面屋、雕花窗风格的“黔北民居”来接待游客……

    条件改善了,重庆游客如潮水般涌来:每年盛夏时节,在桐梓165个乡村旅游点,随处可见挂有“渝A”、“渝B”牌照的家用轿车。

    64岁的中国兵工物资西南公司退休干部王子洪2005年驾车经过娄山关村时被这里的气候所吸引,从此年年都来避暑。“村里操着重庆口音的人越来越多了。”王子洪告诉记者,不管走到哪家哪户,都能碰见几个重庆老乡。

    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1年6月底,桐梓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27.1万人(天),综合收入6.2亿元,其中约115万人为重庆游客。

编者按:

石柱黄水林海消夏旅游节、武隆仙女山万顶帐篷节……盛夏来临,重庆各区县“扎堆”推出各种节会,使出浑身解数抢占休闲避暑旅游市场。然而,在各区县争赚“热”钱的同时,一组数据却令人深思:据贵州省桐梓县旅游部门不完全统计,自今年6月以来,每天来到桐梓县的农村山庄避暑旅游的重庆市民就达到2万人(次)之多。

    重庆避暑游为何留不住本地游客?贵州省桐梓县是如何发展乡村避暑经济赚重庆人的钱?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启示?从今天起本版将分三期刊发本报记者深入贵州采访的调查报告。




贵州桐梓夏季只有20多度 上万重庆市民去避暑

2011年07月21日 09:55:24  来源: 重庆晨报

  19日,到贵州桐梓县避暑的重庆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海拔1000多米的桐梓县近两年已吸引了数千名重庆人在当地购房避暑,同时在今夏还有上万重庆人去享受凉爽。
    徐先生说,桐梓县距重庆大约200多公里,背靠娄山关,县城的商品房价格大致为每平方米建面3000多元—4000多元,但这里夏季气温一般只有20多度。从去年开始不少重庆人来到这里买房,许多朋友、亲戚买在一起。而更多的重庆人则是选择到当地避暑。  
    目前桐梓县城周边农村的每人吃、住包月大致为1200——1500元左右。当地旅游部门说,今夏估计已有上万来自重庆的市民涌到当地避暑。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1-7-22 07: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