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09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陈宏刚:不做微软大将,扎根重庆追梦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7-16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中感科技公司副总裁陈宏刚

 微软8年,陈宏刚认为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管理。和李开复一起,他实现了做世界一流研究院的梦;在重庆创业,他实现了做世界一流产品的梦;如今,他正朝着做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三个梦想前进……
  51岁的陈宏刚,有过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一次不成功的创业经历,这反而使他更坚定自己的三个“世界一流梦”——在中国的土地上,做世界一流的研究院、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做世界一流的企业。如今,“我正在为第三个梦想奋斗”。
  15年前,应李开复之邀,他离开微软总部,回国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创业团队只有3个人——李开复、他、凌小宁(现微软总部高级软件架构师)。4年后,当微软亚洲研究院声名鹊起的时候,他选择离开,到重庆创业,从零开始。选择重庆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像刚起步的硅谷”。
  在重庆,他带领团队用了一年时间研发的商务智能软件,被微软总部评价为“这款软件可以打到美国来”、“世界级软件”。其后,这款中国软件不仅卖到美国,仅是一份License(软件的版权使用许可证)就能够卖到1.5万美元,让信产部的官员都十分诧异。
  “尽管有一流的产品,但这次创业并不算成功,因为我们不懂得公关。”他坦言,这也是他的企业去年年初被兼并的主要原因,“虽然已经超过50岁,但我仍想努把力,希望用十年时间,往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上靠。”
  微软8年
  7月13日下午,北部新区海王星大厦三楼,在一间宽大而又略显杂乱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的是穿着牛仔短裤、圾着凉拖的陈宏刚。
  “随性惯了,在微软留下的‘毛病’。”他笑着说。他的随性不止如此,一摞获奖证书被凌乱地堆在墙角,而孩子的两张照片却被摆放在办公桌上擦得一尘不染。
  四川出生的陈宏刚,1994年华盛顿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工”——华盛顿州公共设施建设督查官。这份工作的取得在他看来都有些“莫名其妙”,喜欢打太极的他遇到一个喜欢中国太极的美国老头,这个老头恰恰是负责督查官推荐,于是,他就成了一名美国“公务员”。
  生性热爱挑战的陈宏刚一直想进入高科技行业,1995年他加入微软,在这里,他结识了李开复。“其实还是一个机缘巧合。”陈宏刚说,一个认识李开复的朋友得知他加盟微软,就让他以这个朋友的名义给李开复发了祝贺邮件。
  在得到李开复快速的回复后,两个人很投机地聊起来。“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我是华人,我也知道他想在中国大陆创办一个研究院,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当时我就表示很有兴趣,李开复邀请我一起来创业。”
  在微软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Windows95、Exchange Server、IE的开发,“做科研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有数以亿计的人在用你的东西,这是种被认可的成就感。”
  然而,他认为在微软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管理。“许多人认为好的领导者都是和蔼可亲的,让人如沐春风。错!恰恰相反,好的领导者对中、基层员工才那样。”
  “比尔盖茨不骂人吗?骂娘的脏话他急了也说。”他说,比尔盖茨的火只对高管发,有次指着一高管的鼻子说,“Why are you still here?(你怎么还在这里)”第二天该高管就卷铺盖走人了。“但对中层和基层员工特别好,我几次主持会务,他完全听我的安排,十分配合。”
  1998年,应李开复之邀,他回北京参与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回来才发现,整个创业团队只有3个人,招聘、行政、运营管理、商务全部是我一肩挑,真正算是白手起家。”
  为了招聘,他怀揣着试卷天南海北到处飞。“当时研究院不出名,根本招不到人,到处发传单都无人理会。我当年为了招聘一个女生专门飞到武汉,那位女生知道就她一个人参加考试,以为是个骗子公司,还专门带来男朋友壮胆。”
  4年后,微软亚洲研究院声名鹊起,科研人员达200多人,和亚洲5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一年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数百篇,超过国内所有软件相关科研机构总和。直到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位列国际一流研究院前列。
  在看到成果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当时他的职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亚太地区商务与高校关系高级经理。
  两次创业
  陈宏刚曾对媒体感慨说,“一句话改变我的人生。”这句话的缘由,是2002年7月的一次偶然。
  当年,北京市的几位官员到美国微软总部参观,陈宏刚负责接待。在了解了微软的历史后,一位官员感慨,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微软这样的企业?
  直言直语的陈宏刚说,“中国永远不可能有微软,但我们可以有很多世界一流的软件企业。”北京市的官员也直言直语,“那你来做怎么样?”
  在微软“蛰伏”多年,陈宏刚不安的心开始“骚动”。“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这次谈话后想法更坚定,次年就离开微软回到国内,但创业地点选在哪里,我考虑了整整两个月,最后决定:重庆。”他告诉商报记者,“在我看来,当时的重庆就像刚刚起步的硅谷,非常适合研发和创业。”
  2003年,宏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高新区注册成立。一般而言,创业项目的选择离不开两种:要么一流,要么主流,陈宏刚选择了“一流+主流”。一流是做商务智能软件,这在当时几乎没有,而主流则是涉足游戏软件开发,当时游戏软件正在国内盛行。
  很快,这两类都有了产品问世,然而命运十分“迥异”。2004年,他带着刚研发出来的游戏软件赴成都参展,“只参展了两天,第三天就在市场上发现了盗版软件,我卖几十块,盗版只需几块钱,怎么做?”无奈之下,陈宏刚只能半开玩笑半感慨盗版人员“市场敏感性高、发现能力强”。
  而商务智能软件,却成功帮陈宏刚实现了他的“做世界一流产品”的梦想。当2004年他带着第一个版本去微软总部时,微软一度反问,“真的是你们自己研发的?如果是,那你靠这款软件几年后就能够打到美国来。”
  当时他还以为这只是朋友之间的“客套和奉承”,而当2007年他又带着第四个版本去微软时,微软的评价只有两个字“world class”(世界级)。随后,这款软件被美国一家公司拿去整整测试了三个月,然后订单纷至沓来,不仅在美国,甚至还卖到了东欧,“一个License可以卖到1.5万美元。中国软件卖到美国走向世界,当时信产部的官员都十分诧异。”
  在他看来,世界一流产品的概念是,有用户喜欢的产品、有市场占有率、有经济效益、能够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流的研究院我参与做到了,一流的产品我也基本做到了,但在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上,我曾经失败过。”
  去年年初,陈宏刚一手打造的宏信软件被并入中感科技,这算是他一次并不成功的创业,对此他毫无讳言,“虽然我们有一流的产品,但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过多的关注技术,在公关上‘瘸腿’。”
  “瘸腿”的宏信软件,给陈宏刚留下的,除了现在办公室里那几张开业的合照,还有他创办世界一流企业这个越来越强烈的梦。
  陈宏刚目前的职务是中感科技副总经理,他把在微软的许多管理方法借鉴到自己的团队中。例如一个人最适合领导的是4个人,所以他的企业中所有团队,几乎都保持在3~6人。但微软所有管理方法并非全部适用,他也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中触类旁通,“比如微软的弹性工作制,在国内完全实行不下去,只好恢复考勤。”
  如今,他将微软软件开发流程中“三权分立”的概念毫无保留的引进——规划功能定义、编程和测试完全相互独立,并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微软在做IE研发的时候,同时上了3个项目,最后只通过1个,虽然耗钱,但产品会更具市场竞争力。”
  在公关上栽过跟头的他,似乎也在尝试改变,“产品上市后我将亲自到美国去推广公司产品。”
  “我很清楚,做世界一流的企业难度重重,但我还是想努把力,我现在51岁,我希望用十年的时间,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上靠。”他看了看办公桌上孩子的照片,“我更希望在目标实现后,去享天伦之乐。”
  采访持续到晚上7点钟,他一再表示抱歉后匆匆往家赶,他14岁的女儿从美国飞来看他,连续几天都被晾在家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2-7-16 11:5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