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巫山县县长李春奎记者 唐浩 摄 巫山金秋红叶映三峡 巫山县旅游局供图 巫山博物馆 巫山县旅游局供图 修建中的神女峰景区记者 唐浩 摄 易光琼(左一)在自己经营的农家乐前忙碌 记者 唐浩 摄 巫山县的雕塑一条街 记者 唐浩 摄 巫山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转变。到2020年,形成“2+7”的景区格局。希望借转型形成以旅游业带动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转型令人兴奋,或许也有阵痛。1月3日,商报记者一行,从正在打造的“双神”景区(即神女峰和神女溪)、到已开门迎客的巫山博物馆,近距离观察转型中的巫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给巫山最精妙的刻画,也是巫山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世人尽知巫山美,然而在灵动的小三峡、热闹的红叶节背后,巫山旅游长期面临基础设施、接待能力有限等多方面掣肘。
“依托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过境游曾给巫山带来稳定的人流和财富,如今却成为巫山旅游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巫山县县长李春奎告诉商报记者,“我们希望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转型升级,彻底将巫山从过去的过境游转变为目的地游。”
一位“老旅游”的执爱
见到章玉新时,他正上神女峰。早上不到10摄氏度的气温,他只穿了一件薄线衫加一件薄外套。
“现在每个月几乎大半时间都呆在山上,每次上山一住就是好几天。”章玉新告诉商报记者,2012年起,他受县旅游局委派,负责“双神”项目的建设现场。目前,神女峰上山步道和沿途景观建设已完成大半。
“要争取今年10月左右完成神女庙复建。”章玉新边跟沿途工人打招呼边说,“神女文化将在此集中呈现,是‘双神’项目的精髓所在。”
从神女峰山脚到神女庙共3000多步台阶,走完约3个小时。“明年,游客站在这个地方,既能通过文化墙充分感受巫山文化,又能通过观景台凭栏远眺。”章玉新兴奋地介绍双神景区的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
很难想象这个在步道上健步如飞的人已年过半百。“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个年龄,还对工作有这么大热情,这算是对巫山旅游的一种执爱,作为土生土长的巫山人,一想到巫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就特别想赶快让更多人知道。”
该帖已经同步到经典微博 admin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