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诗课上师生之间玩角色扮演 模仿古人饮酒惜别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5-22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5月22日电 5月21日上午,全国小学研究型文化名校联盟第七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专题高峰论坛活动,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举行。活动上,该校的语文教师唐东带来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展示课,并与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角色扮演,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古诗词的理解。

展示课上,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

    师生扮演王维与元二 模仿古人饮酒惜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老师的展示课,在学生们清脆悠扬的诵读声中拉开帷幕。


     随着课堂的深入,《阳关三叠》的歌声在全场响起,唐老师深情地对同学们说:“饮酒话别整整一夜,有美好回忆,有真挚祝福。如果你是王维,我就是元二,端起酒杯,王兄,你想对我说些什么?”一名同学沉思片刻后,便起身与“元二”敬酒话别。

    唐老师:“王兄,这一别不知何日能再见。”

    学生响亮回答:“元二,你这一路走好,我们来日再见。”

    对学生俏皮的回答,观众们抱以热烈掌声。

    随后,唐老师作端起酒杯的模样:“这是一杯祝福的酒,理当饮尽。”师生俩都做出古人饮酒的姿势,双手抱拳,拱手作揖,道:“王兄,离别在即,你要多保重。”

    学生答:“元二,你在路上也要小心。”

    ……

    利用角色扮演话离情,师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千年前所处的情境,感受着诗人当时的心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也加强了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讲述名句背后的故事 将名句运用到生活中

    唐老师用不吝赞美之词向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名句背后的故事:

    “孩子们,王维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战士远赴边关,我们会吟上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亲人远走他乡,我们也会吟上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好友分别之际,我们还是会吟上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渭城到安西,整整六千多里,真的是山高水长,千里迢迢。就算元二骑马(马是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得走上半年多。这一别,再见面就难喽!”

    随后,他又向同学们解释:“据史料记载,元二离开几年后,王维就去世了,这次送别竟成了他们的永别。人们将这首诗谱曲传唱,现在大家听见的正是萦绕在我们耳畔的《阳关三叠》。因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便成为送别诗的千古绝唱,大家要积累这个名句,并将名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短短40分钟课堂上,孩子们除了对字词的学习,更强化了诵读与表达、在互动中体验作者情感,并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

    学校自编《国学读本》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此次活动主题确定为“传统文化滋养童心”,所有公开课堂均与传统文化有关,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中华路小学始终孜孜不倦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成长。中华路小学校长王丹说,学校首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国家课程相整合,自编《国学读本》供学生们诵读,老师们还用“鸡兔同笼”、“韩信点兵”和“李白买酒”的古代三大趣题,挖掘数学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前人智慧;其次,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课程相整合,开设了艺术课程辅助活动、体育课程辅助活动和书法课程辅助活动;同时,学校还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相整合,开设了传统节日课程、修身课程和公民行动课程。(刘芮含 胡郭勇)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5-5-22 22:2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