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良好的农业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再加上精心的策划包装,农业和旅游就能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强大合力。
依托资源禀赋,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潼南以“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以此路径,潼南将努力建设成为立足重庆、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
突出特色抓农业
围绕农业抓旅游
柚子成熟季,潼南区宝龙镇换沟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伴随着柚子采摘节的举办,来自主城和周边区域的游客络绎不绝,采果、游玩,在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纵情享受乡村旅游的乐趣。
眼看着采摘节的热闹,村民王大文的心里也颇有些按捺不住的“冲动”。大量游客涌入带来的吃住等需求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搞一个农家乐。
事实上,王大文的“敏锐”由来已久。此前,他从潼南的电视、报纸等新闻报道中反复看到这样一个关键词——农旅融合。按照他的理解,既搞农业,又搞旅游,这应该就是最适合他的一条致富路。
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坚持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这也正是潼南大力摸索的一、三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就在9月30日,潼南区委、区zf出台《关于坚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也意味着,农旅融合正式上升为区级战略。
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潼南提出要不断在农业发展中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核心要素,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增色,努力打造成为立足重庆、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比照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目标任务,潼南力争到2016年,实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市级旅游度假区基本形成框架,旅游综合性收入达到10亿元。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度假区,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使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潼南在着力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主战场”使命的同时,为何要将农旅融合置于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潼南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既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业是潼南的优势产业。这里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绿色菜都、全国产粮大区、全市产油大区,其蔬菜、油菜、柠檬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潼南萝卜、柠檬、生姜都是全国原产地农产品。放大优势,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而要实现农业增效,一、三产业的融合,势在必行。
一方面有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潼南田园牧歌般的生态,红色、绿色、金色的“三色”旅游资源,再加上地处渝蓉结合部的地理优势,为农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可能。
“立足于自身优势,聚人气、带财气,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这样就能为城市发展新区建设提供强大助力。”该负责人称,有要求、有需要、有条件、有优势,潼南的农旅融合发展因此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