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近日,彭水县高谷镇兴隆村农家乐老板廖秀伦一大早便来到施工点,察看人行步道的施工进展。几个月前,他投资20余万修建了一条从农家乐通往村里山王庙的观景步道,这是他在村里捐资打造的第二个旅游景点。 兴隆村位于彭水县城西北部,与乌江画廊仅一山之隔。几年前,这个小村庄还属于县级贫困村,现在该村利用自身区位优势,依托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的道路。 建筑老板搞农家乐 今年62岁的廖秀伦是土生土长的兴隆村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他只身前往福建、广州等地,从打工仔干到包工头,再逐步成为建筑公司老板。 2014年,彭水县投入300余万元,打通了从高谷镇到兴隆村全长7.2公里的公路。廖秀伦回到村里,投资千余万元,打造了苗族民居风格的“兴隆苗寨”农家乐。 相较于普通农家乐着重于食宿服务,廖秀伦将目光投向了民俗文化。兴隆村靠近蚩尤九黎城景区,60%的村民是苗族人。村里有山王庙、龟山白塔、藏书岩等多处独具苗疆风情的人文遗址。廖秀伦一边向zf建议将这些遗址重新修葺,一边自筹资金修建了数条登山步道,将这些点串联成旅游区。 村民返乡发展乡村采摘游 除了引入龙头企业挖掘民俗文化,高谷镇还带动农户发展农耕文化。去年,在镇zf的引导下,35岁的****从外地返回兴隆村,种植了80亩葡萄。 几年前,****便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但因为村里缺乏产业带动,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去年,****回家过年,看见村里游人如织,他决定留在家乡发展。 “村里旅游发展起来后,我的葡萄根本不愁销。”****告诉记者,他计划依托“兴隆苗寨”农家乐推出乡村采摘游,游客赏苗寨风光、品农家美食外,还可深入田地品尝、采摘葡萄。 贫困户成“两栖村民” 乡村游让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路。 今年53岁的黄波是村里的贫困户。2013年,兴隆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在村里的柏杨树台修建了20多栋楼房,同时规划建设了健身广场、村委会、农贸市场等,黄波一家也从原来1000多米的高山上搬到了山下。 记者在黄波的新家看到,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内家电一应俱全。黄波介绍,新房由zf补贴2.1万元。 更让黄波高兴的是,新村离“兴隆苗寨”农家乐只有几分钟路程。农闲时,他在农家乐打工,每天还能挣到80元工钱。 据了解,兴隆村农民新居能容纳80余户村民,目前已入住了60%,他们许多是一边务农,一边打工的“两栖农民”。 事实上,自2015年彭水县将兴隆村规划为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以来,兴隆苗寨便成为了该县重点打造的生态扶贫、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了特色农业种植、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旅游亮点。去年举办的兴隆苗寨开园典礼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全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2万余元。(记者 左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