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巫山治理石漠化土地近7万亩 青山民生两相宜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12-9 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12月3日,尽管已是冬闲,但黄周弟却闲不住。一大早,他就在林子里忙活开了。这个位于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的石漠化治理点,通过几年的植被恢复,过去光秃秃的石头山上如今已是绿植覆盖,有了些苍翠的感觉。
  石漠化也被称为“土地癌症”。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就是我市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岩溶面积便有2760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803平方公里,石漠化发生率近30%。
  作为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巫山通过多年摸索,探索出了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的治理方法,治理石漠化土地近7万亩,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新景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青山、民生两相宜。
  “家里的地本就不多,还被石头堆分割得支离破碎,这里两分,那里三分。”说起与石漠化的抗争,54岁的黄周弟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黄周弟年轻时曾远赴浙江打工,为了照顾家人,于2001年返乡务农。黄周弟称自家的地为“鸡窝凼”,意思是地块面积小,土壤中混着沙石,保水能力不好。这样的地,只能种植玉米。
  “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以前甚至有人不惜放火烧山以增加耕地面积。”黄周弟说,此举又带来了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近年来,巫山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在中高山地区种植起了耐旱、易成活且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例如脆李、核桃、桃树等。
  黄周弟便是受益者之一。“5年前,zf来动员我们种植这些果树时,我们还有些不相信,毕竟土壤层实在是太薄了,感觉种什么都不会存活。”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就在自己犹豫之时,zf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土,填在了他的地里。
  zf的工作都做到这份上了,黄周弟不好再拒绝,便试着种植了一批。
  没想到,这一次种的脆李、核桃和桃树还真的存活了下来,而且长势不错。黄周弟的果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已是拥有40亩脆李、120株核桃树、200棵桃树的产业大户,今年喜获丰收,收益可观。
  作为全县的脆李种植示范村,华家村今年产出优质脆李近200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余万元,脆李种植业已成为全村人增收的重要依托。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们还把造林和造景结合起来,大量栽植红叶,把石头山变为观赏林。”巫山县林业局造林科干部廖俊表示。
  巫峡镇文峰村紧邻文峰公园景区,这几天,到文峰看红叶的游客特别多,在景区入口处不远,文峰村的1000多亩红叶林已成为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
  相距不远的巫峡镇桂花村则是巫山治理石漠化的另一个重点区域。这里地处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距县城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以前这里山上少有植被,很是难看。
  “我们栽植了各类苗木120余万株,主要树种为女贞、栾树和柏木等,形成了1.2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廖俊说,在对该区域进行石漠化治理时,巫山采取大树与小苗、乔木与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生态林与经济林等多种形式的混交,注重色泽、季相合理搭配,保障了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种功能发挥。
  目前,该区域生态林组成合理,长势良好,昔日荒山变成了环绕县城的万亩森林屏障,“大风吹,沙石飞”的场景再也看不见了。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