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3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重山重水重庆城 大江大河大渝府—品味重庆古城墙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9-6-20 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chongq689 于 2019-6-20 13:50 编辑

  九开八闭城垣布局——光绪《重庆府治全图》

  重庆考古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古城墙遗址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渝中半岛,是“重庆母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符号,是研究重庆城市空间和建设沿革的重要实物,是见证重庆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科学和城市景观价值,集中展现了重庆景色壮丽的山水城市和功能完备的军事要塞等标志性景观。

  现留存的重庆古城墙遗址包括城墙、城门及与城池相关附属建筑,建筑风格上具备“战、雄、险、奇、秀、幽、古”等典型特征。

  南宋末期的重庆城作为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指挥中心,其城墙筑造所蕴含的“道法自然”营建思想和“山、水、城”合一的规划设计,是古代山地城池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和范例。

  “重庆母城”悠久历史

  历史上的重庆城处于重庆两江交汇中心位置,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母城”,其历为郡、州、道、路、府、省、县以及西南大区、重庆市治所所在地,曾为巴国、大夏国都和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根据文献记载,重庆城在巴子国基础上,曾经历过战国、蜀汉、南宋、明初等四次大规模修筑,重庆城墙也形成了“开八闭”十七门的城垣布局。

  

  重庆古城沿革简史示意图

  公元前316年

  秦灭蜀国、巴国,占领江州后,秦将张仪在巴子城基础上筑江州城;东汉时期,江州城曾一度迁至北府城(今江北嘴),后迁回南城(今渝中半岛);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江州都护李严修筑江州城墙,设苍龙、白虎门。

  宋嘉熙三年至嘉熙四年

  (公元1239年—1240年)

  为抵抗蒙古军入侵,四川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抢筑重庆城,至少已设有洪崖门、千厮门、太平门、薰风门、镇西门,并在城西南设有一字城以加强长江沿线及西部陆路防御。

  明洪武六年

  (公元1373年)

  设重庆卫,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在旧城基础上砌石为城,设九开八闭十七门;明末农民军张献忠进攻重庆城时,用炸药炸毁了城西通远门附近的一段城墙,从而攻陷重庆,并对重庆城墙及城内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破坏。

  清康熙二年

  (公元1663年)

  四川总督李国英对重庆城墙进行了补筑;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庆知府陈邦器对城墙进行了修补;乾隆年间,重庆城墙的布局和城门的名称基本固定;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四川总督曾开泰下令修补城墙;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巴县衙门对东水门至元通寺段低矮城墙进行了增高补筑;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庆知府鄂惠重修城墙;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川东道王廷植复又重修;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川东道、重庆府、巴县衙门三级官府共同对城墙进行补修。

  1921年

  杨森任重庆商埠督办,主张撤临江门,发展城郭间交通;1922年,重庆商埠督办扩建郭外马路二道,临江门瓮城、通远门瓮城及城墙分别被拆除;从1926年开始,潘文华任重庆****时,为建筑马路,宏阔码头,朝天门、南纪门、西水门、定远门、太平门(瓮城门及城墙)等悉被撤毁或掩埋;1935年,因修建缆车,太安门被拆除,重庆古城墙自此逐渐衰败湮没。

  重庆古城墙文物保护工作

  2009年以来,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开展及重庆市渝中区下半城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重庆古城墙中的人和门、太平门及朝天门城墙遗址相继发现,特别是宋元战争时期南宋西线战区的指挥中心——四川制置司暨重庆府衙署,同时也是明玉珍皇宫的老鼓楼遗址被发现,其中还有我国目前为止考古发现最大的谯楼,表明从南宋至清乾隆的五百余年间,“重庆母城”曾存在过一个20余万平方米的巨大衙城,是当时重庆的****中心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

  2010年,为配合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太平门至储奇门段顺城街城墙及城门专项调查,发现了人和门;2014至2015年,对太平门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现太平门主城门、主城墙、道路、排水沟等各类遗迹33处,并启动三维数字复原研究;2015年,与市规划局合作开展重庆古城墙专题调查,编制《重庆古城墙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2015至2016年,对朝天门城墙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335平方米,发现城墙、房址、道路、排水沟、水池等遗迹319处,文化堆积时代最早可至西汉,遗迹最早时代可及唐至五代时期,遗迹主体时代为宋至清代;2017年,对千厮门城垣遗址开展考古发掘,确认明清时期千厮门主城墙的布局、走向及瓮城墙位置;2017至2018年,对南纪门一字街遗址、雷家坡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通往南纪门的宋代夯土包石墙体,构筑工艺与同时期的城墙一致,为探索重庆城西南部的一字城提供了重要线索。

  重庆古城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门城墙遗址多视角三维建模正射影像图

  古城墙重要文化遗存

  重庆古城墙遗址现存明代城门4座,包括开门3座(太平门、通远门、东水门)、闭门1座(人和门),均保存较好;现存宋代至清代城墙55段约4360米,其中保存较好的约1500米,保存一般的约1400米,保存较差的约460米,保存情况不明的约1000米,以明代城墙为主;现存清代炮台1座。

  

  重庆古城垣遗址现状分布图

  城门遗址

  太平门

  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九个开门之一,由主城和瓮城两部分组成,是唯一保存有较好瓮城的城门遗址。主城门为明代修建的单门洞石构拱门,一券一伏式双重券顶,内外以石阶踏道、墁石路面相通;瓮城平面呈长方形,由东、南、西三面城墙与主城墙围合而成,瓮城门及西墙已毁,东墙、南墙被房屋和道路叠压而尚存,是重庆城仅存保存较好的瓮城。

  

  太平门遗址主城门正视图

  

  太平门遗址主城门内部结构示意图

  

  太平门复原效果图

  东水门

  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九个开门之一,为仅存的无瓮城的开门遗址,明代修建。城门由内、外两重城墙围合而成,内城墙用外立面近方形的条石错缝丁砌而成,残高4.25米,外城墙用长方形条石错缝叠砌而成,平面呈曲尺形围合内城墙,城门位于外墙中部,现存有城台和门洞。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3: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