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冬天的凌晨4点,天还是黑的。巴南区龙洲湾窑坝街的老李(化名)不需要闹钟就准时睁开了眼睛,他的水果铺子今天该进货了。
拉开铺子的卷帘门,呼吸着街上新鲜而冰冷的空气,老李心里盘算的,却不是水果越来越贵的进货价,而是自家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马上就要拆迁了! 自从接到街道下发的棚改通知,整个窑坝都沸腾了,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每一天都在议论着同一个话题:拆迁。 在龙洲湾,以城中村的形式违和地夹在城市中心的,就只剩窑坝街这一个地方了。拆肯定要拆,几年之前老李的邻居们就盼着这一天了。 “一期这边补偿好像是分次发放的。” “住****安置房的话,远的都到协信星澜汇那边去了。” …… 多参与几场窑坝街头的议论就能知道,窑坝街极其便利的位置,让更多的居民把关注点放在了****给到的补偿上。 那么,按居民们补偿建面每平米8600元的说法,能在离龙洲湾核心区域不远的地方买到心仪的房子吗?
(2个亿拆4栋楼,龙洲湾核心的这个城中村即将拆迁!https://mp.weixin.qq.com/s/r_NmQ_BYtXi8KlduJq3zuw)如果不深究,住在这样烟火气浓厚自给自足的地方,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但污水横流的街道,让卫生治理变得难上加难;那些肆无忌惮搭建出来的违法棚屋,转手出租给小生意人,引来的不仅是危险,还有无尽的纷争。 更要命的是,窑坝片区的房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鉴定已经是C、D级危房,部分房屋多年受雨水侵泡,开裂和塌陷风险也与日俱增,这也让整天坐在棚屋底下晒太阳的中年妇女,一派慵懒的背后隐含着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