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59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渝蓉牵手需迈三道坎!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9-27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chinaxiancq 于 2020-9-27 11:01 编辑

◇横向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除深圳、广州2个2万亿级巨头外,佛山和东莞也达到万亿左右,而渝蓉地区除“两核”之外,尚无一座城市GDP超过3000亿元


发展规划实施或合作协议执行没有明确责任主体,没有统筹管理机构,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十余年间从未对规划实施和协议执行进行评估,更无违反规定问责追责,结果是协议落实不理想、规划蓝图难实现


渝川两地基层担忧此次合作仍难以摆脱本位主义束缚,难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仍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担忧缘于此前推进跨区域合作的经验。如渝川陕毗邻地市区自发建立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重庆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等多项合作机制,因跨区域沟通障碍而收效甚微。如重庆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迄今已连续召开20多届,每次会议均签署推动区域合作协议,但合作协议多数落实效果不佳,如2014年重庆经济协作区****联席会议《巴中宣言》提出建立川陕渝旅游发展联盟,至今仍未实现。


专家建议,对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建立国家级统筹协调机制,如设立“渝蓉城市群管理办公室”,完善渝川之间协商利益表达、冲突协调机制,确保渝川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摆脱本位主义束缚。


可在渝蓉中间地带打造渝蓉一体化国家级经济示范区,加速推进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方面取得突破

告别“瑜亮之争”、相向发展步伐提速……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今年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承担起完善中国东南西北四大发展动力源布局、拓展中国战略回旋空间重担国家使命的渝蓉地区,依然任重而道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重庆、四川多地调研发现,渝蓉地区在经济总量、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力,以及人才、资本等要素等方面,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仍存在明显差距,渝蓉两市仍须做大做强“两核”,渝蓉之外的城市群同样需要加速发展。


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建议,作为后发展地区,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收非常之效,须下非常之功”,仅靠市场力量难以短时间完成追赶,需要更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推动。在交通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跨区域统筹等方面补齐制约区域发展的最大短板,同时地方层面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推动改革,从而形成“****赋能、地方突破”的生动局面,推动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全力将渝蓉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非常之功成非常之局


从经济体量来看,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23.49%、12.2%和8.08%,而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占比仅有6.9%。


“要建设好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只靠市场力量推动还不够,要下非常之功,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说。


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一系列国家级战略项目在渝蓉地区布局,在巩固国家战略安全的同时,也奠定了渝蓉地区的现代工业基础。近年来,缺乏国家级战略项目带动,一直是渝蓉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短板。渝川两地之间的一些市州,缺乏“央字头”的大企业引领带动。


从总体上看,渝蓉地区本地企业普遍实力偏弱,没有本地成长起来的世界500强企业,较难形成龙头带动的链条、集群效应。以四川为例,尽管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达万亿级,但四川纳税前十名的企业尚无一个来自电子信息产业。重庆、cd均大力发展的数字经济也同样如此,大部分头部资源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渝蓉本地企业普遍弱小,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存在困难。


今年5月,国家层面出台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最新政策,明确了7.5万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将继续加力往西部倾斜、西部鼓励类企业15%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延长10年等颇具含金量的政策,但从记者获悉的基层反映来看,这种普惠式政策难以集中力量推动渝蓉地区在西部率先突破。一些欠发达地区表示,西部的15%企业所得税优惠会被发达地区通过各种形式给企业兑现,对冲掉西部的招商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仅靠地方自身的招商引资往往力不从心。记者在一些市州调研发现,为引进大型项目,地方往往需要以土地入股、财政巨额投入、国有平台公司高额负债等为代价,背上不小的发展包袱。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重庆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副局长向悦文等人认为,在追赶型发展道路上,西部仍需要****有为之手的推动。历史上渝蓉地区曾多次扮演战略大后方的重要角色,也曾是“三线建设”核心地区,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下,国家层面可考虑在渝蓉地区投放更多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项目、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创新中心等。


在此基础上,地方层面也可采用“反弹琵琶”方式,利用重大战略项目积累的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和产业链,向下一个资本密集度的台阶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而形成发展内生动力。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绵阳长虹电器利用当地“三线建设”时期积累的飞机发动机、军用雷达等资本和技术,成为知名的电视机生产企业;重庆则利用军工产业基础,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在谋划重大战略项目布局的同时,也要参考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城市群,拓展渝蓉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空间,为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如创新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域内横向、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资源环境禀赋和发展潜力,构建基于不同功能区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投融资体制,两地共同建立发展基金,设立开发银行,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融资保障机制等。


弥补基础设施短板



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领域,渝蓉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是制约区域发展的短板之一。与长三角部分地区已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行、半小时到达相比,渝蓉之间目前最快动车仍需1个半小时左右。


此外,渝蓉地区“核心城市与次级中心城市一小时到达、城市群内所有次级中心间两小时到达”的目标还远未能实现,渝川两地内部各城市间的高效互联互通网络仍未形成,重庆、cd至部分次级城市的通勤时间甚至在三小时以上,阻碍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通。


重庆万州区******副主任冉仕伟、四川达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刘巨明等基层干部反映,尽管重庆、cd之间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主动脉已基本打通,但由于渝川两地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仍是当务之急。


以重庆东北部中心城市万州为例,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大宗货物如果能从万州港经长江黄金水道出海,物流成本将比传统的全程铁路运输明显降低。从甘肃等西北地区到万州原本有铁路通达,但途中四川广元到巴中的100多公里铁路没有进行电气化改造,运输不畅,已基本丧失客货运功能,大量来自西北地区的货物只能绕开万州。因此,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只能承受高昂物流成本,万州港也长期“吃不饱”,年吞吐量长期保持在2500万吨左右,与6500万吨的最高承载量相距甚远。


“渝蓉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偏低,高昂的运输成本抵消了部分产品的竞争优势,制约了渝蓉地区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王一鸣说,以铁路为例,目前渝蓉地区的铁路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四川的铁路密度甚至在全国处于倒数位置。


“渝蓉地区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双城经济圈建设依然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四川泸州市******副主任张毅贤等基层干部建议,对渝蓉地区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予以统筹规划协调,在项目上予以倾斜,以重庆、cd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依托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除交通基础设施外,多名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渝蓉地区还应加大中小城镇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通讯差距,促进城市群高度联通社会的形成。“互联网+”能够改变内陆城市空间地理布局,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及交易费用,使城市间经济合作更加高效,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推荐
发表于 2020-9-28 10:1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