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046|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黄 奇帆:内陆加工贸易模式的重组与突破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5-16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一、内陆加工贸易路径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把劳动力优势与国际化的市场、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却极不均衡。广东、江苏和上海3省市占到了总量的大头,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低。
2000年以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内陆地区也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但总体上收效甚微。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成本过高和没有保税区的问题,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内陆地区要发展加工贸易,就必须着眼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保税通关便利化,并着力转变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把“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模式转变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探索出一条内陆加工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1、从电子信息产业起步
2005年,重庆的GDP为3069.1亿元,工业总产值3508亿元,进出口贸易42.93亿美元,外资投资到位数5.1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不到10%。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重庆与沿海城市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开放不足。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少与之配套相称的口岸高地;二是缺少大进大出的产业高地。
重庆的工业存量毕竟规模不大,外向度低,仅靠自己一点一滴积累,或寄望于产业逐步的梯度转移,实现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过程一定是漫长的。只有把重庆工业置于国际产业大重组、大转移的大背景下来思考,通过超常规做增量、调结构,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2008年7月,我在重庆工业半年工作会上提出,要抓住全球电子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重庆发展壮大,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
当时,汽车摩托车行业的老板窃窃私语,甚至有些愤愤不平: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干到现在这个规模已经是电子产业的10倍之多,电子产业怎么可能用七八年就超过汽摩产业?****的同事、媒体,甚至市经信委的大多数人以为这是痴人说梦。
我的判断从何而来?
首先,从全国看,尽管汽车产业历来是工业产业的支柱,但电子产业的营业收入早在2000年就超越了汽车产业,2006年我国电子产业内外销收入达到了11万亿元,已是3万亿元汽车产业销售值的3.5倍。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全球也是如此。其次,从重庆看,重庆的工业产业结构与全国相反,2008年重庆汽车产业收入为1000多亿元,电子产业收入只有汽车产业的1/5,有200多亿元。
因此,重庆在进一步做强做大汽车产业的同时,应当着力发展电子产业,补上这方面的短板,这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措施。基于此,我们将发展电子产业作为重庆工业崛起重中之重的战略。但是,电子产业的品种门类很多,应该将哪个方面作为战略突破口呢?

2、到沿海地区“取经”
2008年春,我们到沿海地区“取经”,发现大量工厂停工。这是危机到来的征兆。同时,我们发现,在国内外加工厂纷纷停工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却逆势上扬,年增长率在20%以上。短短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几乎翻了一番,由当时的1亿多台增长到2亿多台。这种情形是不是偶然的?我马上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原来这是电脑技术发展和三网融合、三屏融合、电脑手机化趋势在产业上的反映。
笔记本电脑生产采取的是加工贸易模式,地处内陆的重庆能不能做呢?我决定去碰一碰,于是把目标锁定在惠普,因为惠普是世界电脑行业中的领导者,此前已与我们合作在重庆建立了被称为“五朵金花”的五个软件开发和服务贸易项目。当时,惠普落户在西永微电园,尽管那里还只是一片工地,但毗邻重庆大学城,能让惠普联想到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从而刺激其下定投资的决心。

3、引来惠普笔记本大单
2008年5月12日,我带了一个工作小组到美国与惠普洽谈。刚到洛杉矶,半夜两点半左右就接到电话,说重庆地震了。我立马核实,但重庆的电话全都打不通,在忐忑不安中上网查询才发现是汶川发生了地震,重庆基本无恙。我马上联想到明天洽谈时怎么应对,于是连夜花了1个小时准备中国地震的相关资料和图表。
果然,第二天与惠普的董事长、CEO(首席执行官)一见面,他们就提到地震,担心重庆是否经常发生地震,会影响电子产业的发展。我说:“隔壁邻居的地震令人非常悲痛,震源离重庆并不远,但两个地方分属于两个地质板块。过去1000多年,根据有记载的历史资料,重庆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我还用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告诉他们,在地质学上重庆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这打消了他们对布局大项目集群的顾虑。
我问他们:“未来3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将翻番,你们有什么打算?”同时告诉他们:“如果想要保住全球市场第一的位置,必须保持年产销4000万台左右,而要想保持这样的产能,并具有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应当把你们公司产能的50%—75%,也就是2000万—3000万台产能布局在重庆。”
惠普当即发问:“物流问题怎么解决?重庆到沿海2000公里的物流成本,抵消了煤电油运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所有优势。”
我给出的方案是,以“‘整机+零部件’一体化,80%的零部件本地造”来解决进项物流问题。出项物流怎么解决呢?惠普40%的产品出口到欧洲。重庆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通过铁路运输,比海运更快、更便宜。
惠普问,做不到怎么办?我说:“如果只给重庆400万台的订单,我们肯定做不到。如果给3000万台的订单,全球重要的零部件厂商就能集聚重庆,就能就地供应零部件,解决进项物流远距离运输的成本问题。要是3年内做不到,我们就补偿比沿海地区建厂多出的物流成本。”
我的底气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源自****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战略,****把重庆定位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只要符合国家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大局的项目,****是一定会支持的。另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和市场规律的分析。对电子行业,零部件只要做到2000万台以上,就能产生规模效应,产生相应的利润,就可以“发财”了。所以,只要有4000万—5000万台的订单,何愁零部件厂商不蜂拥而至?
跨国公司的董事长、CEO、高管都具有开阔的眼光、精深的分析、严密的逻辑,只要论点合理、可行,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论点说服了惠普的管理层,几个月后,重庆就与惠普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协议,跨国公司第一次把几千万台电脑制造基地的大单落到重庆这一中国的内陆地区。

4、构建“5+6+800”产业体系
一个地区要崛起一个产业,仅仅靠一个龙头企业,哪怕是惠普这样的世界级大企业也是不够的,还应当吸引一批能研发、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同类性质的国际品牌企业扎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有了这个考虑,我们马不停蹄地对全球笔记本电脑企业中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处于前10位的企业进行定向招商。有了惠普成功落户重庆的案例影响,这方面的系列招商总体顺利。
惠普落户重庆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宏碁、华硕、东芝、思科等一批世界著名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世界知名的代工企业,都与重庆签约,进而以惠普的3000万台订单为基础,按照“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思路重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从无到有、快速崛起。
到2011年,已经形成了“5+6+500”的产业集群,即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五大品牌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六大代工商和500个零部件商。这个产业集群体系,2011年就产出了200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
2013年零部件企业进一步集聚,笔记本电脑相关的800多个零部件厂商落户重庆,真正形成“5+6+800”的产业链集群,并连续10年保持6000多万台笔记本的出货量,使重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全球布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照此做法,我们顺势推动打印机、手机等各类智能终端的发展,到2015年,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手机等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4亿台件,发展势头稳中向好,令人十分高兴。
说到这里,再回想当初提出的那个目标,很多人认为难以实现。实际上,到2015年,得益于笔记本电脑的带动,形成了包括笔记本电脑6000多万台,手机2亿台,台式电脑、打印机、监视器各几千万台,以及集成电路、液晶面板、PCB线路板等各种核心零部件在内的1000多个零部件企业体系。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了50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过去的3.5%左右提高到2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来自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2: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