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盘点重庆新耍事系列报道:彭水摩围山 2012-06-06 23:59:54 来源: 华龙网 转发至
摩围山色正苍苍 冬季摩围山银装素裹 华龙网6月6日22时讯(记者 张雅萍)酉州古城、摩围山、印象武隆、河湾山寨、伏羲洞、龙鳞石海、黄安坝、龙缸国家地质公园、长寿古镇......这些名词,也许你还未听说、或许你已经知道、或许你已经前去尝过鲜。即日起,本网将为你盘点近两年来重庆出现的“新耍事”,这些美景或“养在深闺人未识”,还保持着天然的神秘与淳朴;或“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引起部分人的注意但并未被众所周知,或者“一朝盛名天下闻”,已经多次在你耳边响起但你还没来得及去看。本网记者将带您一一走近这些重庆“新耍事”,发现“未知”的重庆。
“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不醉黔中争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摩围山,笔者在摩围山景区正式开放前1年和开放后1年两探摩围山,为您细数这座山林的改变。
前缘:旧时摩围春寒不似红尘间
两年前路过彭水时,曾偶然到过摩围山,那是距离摩围山景区正式开门迎客之前的一年,彼时我第一次听说“摩围山”这个名词,彼时摩围山还不是以一个景区的姿态出现在我的面前,彼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摩围山中茫茫的原始森林、林间漫山遍野的野花和在五月的阳光里里仍有些料峭的春寒。
2011年6月13日,摩围山景区正式开门迎客,听说新修了10公里自行车道、听说山里建起了几十栋小木屋、听说冬季里雪期长达40多天、听说夏日里很多人去避暑......一切,都只是听说。
正传:重返摩围山间 空山添人烟
2012年5月,记者在两年后再次踏上摩围山,山色还是白居易笔下“不醉黔中争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所吟咏的苍茫,参天大树下也还是堆着层层的树皮和落叶,石林以不变的峥嵘姿态诉说着大自然的沧海桑田。
可是,又有些不一样,这一次到达的时候,正赶上“摩围山首届踏青节”,阳光正好、微风不噪,山林间多了不少人气,许多家庭自驾来此,山林里不少摘野菜的身影,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山歌;几十栋小木屋掩映在山林间,颇有几分离尘的味道;新建的自行车道上,也有三三两两的骑行者;不骑车,沿着林间木板铺就的道路散步,也是不错的体验,空气这样清新,仿佛刚被水洗过。
虽然现在这里较之两年前增加了不少游客的身影,不过山这样大,游客的到来并未影响当初的幽静,倒让当初空旷寂寞的山林多了几分热闹,几分人气。
上一次上山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这一次在清晨上山来,又饱了新的眼福:站在日月观景台边,晨雾从脚下升腾起来,山脚下大片的田园也在这雾色里添了几分迷蒙,恍然间好像又到了峨眉,云雾也是这样在脚下升腾。
“下个月再来避暑吧,气温比主城要低10度”,临走的时候,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这里满山的粽叶正适合采摘,到时候景区会举行山歌赛歌会和包粽子比赛,门票和住宿也会有优惠。当我遗憾地表示端午节已经没有空闲时,他又热情地介绍:“那就秋天再来,野生猕猴桃、八月瓜、山樱桃都成熟了”,说得这样诱人,实在让人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后续:摩围山之前世今生
摩围山景区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4.9℃,是彭水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重庆林科院的测试,解放碑负离子含量500个/cm3,缙云山900个/cm3,而摩围山最高竟达到11万个/cm3,是解放碑的220倍之多。2012年6月13日,摩围山景区正式面世。
白居易曾以“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等诗作描绘摩围山及乌江峡谷的风光。摩围山顶东侧有一突兀而起之巨大石柱,称为“玉笋仙岩”。石柱上原建有一“云顶古寺”,始建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后又多次培修,清康熙45年(1706年)重建。占地450平方米,除西侧有路可通外,三面皆绝壁。庙宇毁于60年代初期,现存石柱、石门、残墙、碑刻等遗迹。
沿寺庙东面绝壁而下,到石笋底部有一“和尚洞”;和尚洞前面又有一独立小石笋突起,原在其上建有一土地庙;沿摩围山绝壁北行200米许,有一“唆米洞”,相传“曾有高僧在此修炼成仙,遇饥荒之时,此洞有米梭出”,现尚有大量碑刻;在云顶寺所处玉笋仙岩与摩围山之间有一开阔平地,现有大量屋基遗址;附近有一水源,号称“玉泉”。
景区内的木屋村目前已建了几十幢大小各异的别墅型小木屋,每一幢木屋,都与参天松柏相伴,在森林地气的滋润中,点缀在林间,与摩围林海交融为一。除了小木屋,景区内现在还新添了一座四星级养生酒店,可以吃到土家菜、高山烤羊、特色汤锅等美食。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