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15年殷殷重托 15年深情厚谊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2-6-18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本帖最后由 五里店 于 2012-6-18 09:51 编辑

直辖15年,重庆从蹒跚学步的孩子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其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ZY、******的亲切关怀,都离不开ZY机关、国家部委与兄弟省区市的倾情帮助——  

 15年殷殷重托 15年深情厚谊
  ——重庆直辖市设立15周年综述
  记者 张雪峰 文峰
  1997年6月18日,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式挂牌。当天,重庆人在解放碑挂起“我们直辖了”的横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时光荏苒,转眼15年。
  15年间,这座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的直辖市,不断开拓创新,负重前行。
  15年间,这个在西部的直辖市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由“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阶段跃升到“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阶段。
  正如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呵护,离不开兄弟姐妹的无私扶持。作为年轻的直辖市,15年间,重庆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伴随着党ZY、******的殷殷重托,受益于ZY机关、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深情厚谊。
  在重庆直辖市设立15年之际,3300万重庆人民牢记这份浓浓深情,且历久弥新!
  殷殷重托,
  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
  15年前,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同时三峡移民搬迁、库区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扶贫攻坚难度巨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正如全国政协一位领导总结的: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是中国国情的缩影。重庆直辖市设立之初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让许多重庆人难以忘怀。
  翻看当年的统计报表,重庆的各项指标是这样一副模样:全市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9%,人均GDP仅550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库区移民上百万,且用地环境十分差,平坝不足3%,上千万人居住在高山区域。国企包袱沉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达11亿元……
  年轻的直辖市要走向何方?怎样才能披荆斩棘,开创发展新路?
  经历成为直辖市的喜悦之后,重庆人民在市委、市****的带领下,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不懈探索,但更期盼倾听ZY的声音。
  直辖市设立后的第二年,199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时任ZGZY总****、国家主X、ZY军委主X******来到了重庆代表团。
  此前的1994年,******同志在视察重庆时曾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次,他又向重庆交办了“四件大事”,即按期完成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两会”闭幕不到一个月,******同志又赴渝考察,看望企业职工、库区移民和种植、养殖专业户,为重庆鼓干劲增信心。
  2007年初春,重庆在******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媒体宣布:“ZY交办的‘四件大事’基本完成!”
  当时,重庆的GDP增至近4000亿元、人均GDP增至1749美元,两个数据均是10年前的3倍。借助于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重庆已经能承载地区产业发展,具备了成为增长极的潜质。
  这一年的3月8日,同样是全国“两会”期间,ZGZY总****、国家主X、ZY军委主XH**来到重庆代表团,为重庆发展定向导航。
  “今年是重庆直辖市设立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发展,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站在历史节点上,H**总****为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H**总****还特别强调,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条件越好,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重庆广大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
  当年7月,重庆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危难时刻,H**总****又亲赴重庆,看望受灾群众和企业,安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发展,把党和国家深深的关怀、关心之情,倾注进千千万万百姓心间。
  就这样,在重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重庆遭遇自然灾害的困难时刻,ZY领导同志都给予亲切关怀,殷切期望。他们的关心关怀、高瞻远瞩,让3300万重庆人民信心倍增,发展方向更清,目标更明,干劲更足。
  倾情关怀,
  促重庆打造最优环境
  “重庆直辖市设立15年,印象最深的是,党ZY、******对重庆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市******主任杨庆育感慨地说,ZY从战略层面明确重庆定位,加大政策、财政support力度,“为重庆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这个判断有着充足的事实依据。打开《重庆年鉴》,15年里,写满了鼓舞人心的大事、好事,桩桩件件,重庆人民都铭记心间——
  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多年间,重庆1.8万多家企业受益于15%所得税政策,减免税收几百亿元;ZY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相当于重庆本级财政支出的30%以上;重庆50多个项目纳入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5000多亿元,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城市轻轨、兰州至重庆输油管线等一批重大基础性工程建成投用。
  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峰会在渝开幕,124个城市****聚首山城。这是该峰会首次落户亚洲及发展中国家,而ZY将会址定在了重庆。
  2007年6月,经******同意,国家******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重庆为全国改革探路的重大战略使命。
  2008年11月,******批准设立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2009年1月,******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重庆“12+7”重大政策。文件用77次“加快”、7次“率先”,表达了对重庆的“其情殷殷,其心切切”。
  2010年2月,******批准设立西永综合保税区。同年5月又批准设立两江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2011年3月,******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重庆与成都——西部最具活力的两座城市,实现“双核共振”,带动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
  2011年10月,******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定位……
  “细读每一项决策,都契合重庆实际,都是‘实打实’。”杨庆育说,目前,重庆集三峡库区政策、少数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国发〔2009〕3号文件有关政策于一体,已经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政策最优惠的地区之一。
  上述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释放出巨大的连锁效应,破解了一个个制约重庆发展的难题。
  仅以国发〔2009〕3号文件为例,目前,文件提及的53个大项目均有重大进展。其中,襄渝复线铁路、团结村铁路枢纽、黔江机场、宜万铁路等7个重大项目已建成或基本完成,兰渝铁路、渝利铁路、江北机场扩建等一批项目正加紧建设,小南海水电站、大型清洁能源等一批难度很大的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ZY、******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成为重庆优化环境、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9:5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