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市民挖出当时世界最大防空工程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6-10 2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x [url=][/url]
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来临前,重庆市民躲进了防空洞避难。
[url=][/url]
得益于重庆特殊的地形,使得修建防空洞的效果特别好。
挑石块、打洞、挖沟……《苦干》中,美国记者斯科特记录了当时重庆市民修筑防空洞的场景。
“开凿防空洞,比衣食住行更重要!”
《苦干》中,在一个依山的工地上,一群戴着草帽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防空洞的修筑工作:有的用箩筐挑石块;有的在山腰上凿岩打洞;还有的弓着身子挖泥土……
这段场景的解说词是:“重庆得益于特殊的地形,使得防空洞的避难效果非常好。”
“重庆是山城,市区多山且岩石坚固。抗战时期,市民便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来进行自我防御,深挖防空洞作为掩体。”重庆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唐润明介绍。
“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带来了血与火的教训,让人们意识到防空洞、大隧道等避难设施在对付敌机轰炸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建设更大规模的防空避难设施。”唐润明说。
除了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公共防空避难设施外,zf还广泛发动民众自建防空洞。
仅1940年3月初,市区内就有120余处防空洞工程相继开工。
在笔直的峭壁上凿出洞门来
轰炸来临前,市民开始有序进入防空洞。洞口形状并不规则,洞外还堆放着开凿出的大石头……这是《苦干》中大轰炸来临前的一段场景。
重庆《大公报》记者彭子冈曾对当年人们修筑防空避难设施的场景做过如下描述:“他们在冷风里从笔直的峭壁上打出洞门来,然后一点点地用炸药炸。”
唐润明表示,在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重庆各种建筑物资、器械等都十分匮乏,数以万计的石工、泥沙工和运输工,只能用炸药在坚硬的石坡上打眼放炮,或用铁锤、钻子、扁担、箩筐等原始工具挖沟凿洞、搬运泥土。
“英勇的重庆市民就这样肩挑背磨、一手一脚地挖出来、炸出来一个个防空洞,构筑起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唐润明说。
国立zy大学在轰炸中零伤亡
数据显示,在重庆大轰炸的6年间,重庆的防空设施在数量上增加了近30倍,防空洞的容量增加了约60倍。
“防空避难设施,保障了重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保障了战时首都正常的工作、生产与生活秩序。”唐润明说,“大轰炸期间,重庆的兵工厂、发电厂、炼钢厂等,都将重要机械移入洞中工作。”
迁到重庆的国立zy大学在抗战时期遭受过数十次的轰炸。但zy大学在沿嘉陵江的岩石上开凿了一排可以容纳5000人以上的防空洞,在整个轰炸中零伤亡。
“在空袭警报网及防空洞之供应方面,重庆可与世界上任何城市比较而无逊色……”抗战时期英国第二任驻华大使薛穆,曾对重庆的防空设施做出如此评价。
资料显示,日本在重庆大轰炸期间,1939年每1颗炸弹死伤约5个半人,1940年每1颗炸弹死伤约1个人,1941年前5个月内约3颗半炸弹死伤1人。唐润明称,防空洞的修建对大轰炸死伤人数的减少功不可没。
原标题:市民挖出当时世界最大防空工程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