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是我国的古镇之乡,在高高矮矮的丘陵之间,或蜿蜒曲折的江河之畔,隐藏着许多历史悠久却并不热门的古镇。在中国最早评选的第一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重庆便有三大古镇(合川的涞滩、潼南的双江、石柱的西砣)名列其中,几乎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吧?其实是有据可查的,不信的话查一查便知,而这十大名镇之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以此可见,重庆的古镇之多、历史之久、保存之好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至于重庆的众多古镇为什么没有同期的江南古镇出名,想必原因很多,比如经济条件等,这里就不在熬述了。 而这里要讲到的龚滩古镇,虽然不属于全国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却也是紧随其后的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自然也是重庆著名的古镇之一,其历史之悠久、风光之秀美,也深得游人的推崇与好评。 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结合部,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据可考资料记载,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三国蜀汉置汉复县,属涪陵郡,治所便是今天的龚滩镇,自那以后便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素有“钱龚滩”之美誉。 古镇原址因本世纪初修建彭水电站而淹没,因其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而进行了异地重建,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材料,依原样复建,现在大家看到的古镇实际上是复建后的古镇,现有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甚至有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龚滩古镇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媲美。 吊脚楼和青石板街被誉为龚滩古镇最著名的两大奇绝。龚滩吊脚楼据说可以追溯到南宋,已饱经乌江风云,人世沧桑,其经久耐用程度非现代建筑所比。而且这种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理需求,渝帆在车上的时候还与同行的著 名旅行家老鼠皇帝聊到,现在的建筑基本都是盒子楼,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毫无特色与美感,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盖着二层三层的楼房,很多外观都只是红砖,非常难看,而这些房屋的利用率却非常之低,很多房间常年空置,这一点在西部农村尤为普遍。 龚滩镇的另一奇绝是一条长达三公里的青石板老街,它被经年累月人们的足迹打磨的平滑油亮。乌江的千年奔流和青石板路的沧桑稳固之间或许并没有直接的连系,却都是岁月的见证者,这里的游客来来往往,住户世代延袭,唯有乌江长流、石板依旧 这里人的生活方式如同古老的吊脚楼一样,依旧保持着纯朴的民风,非常的真诚,也非常的悠闲,节奏非常慢,他们不像城市里每天三点一线的来回奔波,他们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想休息就休息,想窜窜门就相互窜窜。 在小镇上闲逛,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阿姨在一个长长的石梯上行走,简单的询问得知,阿姨姓夏,已经六十八岁了,家就住在上面的夏家院子,尽管年岁已长,可身体却好,行走石梯,如同平地,高高的梯子,连扶手也没有,却不用担心摔倒。 阿姨一边与我聊天,一边从路边的植物上找出一些花朵出来,还给我介绍了这是什么花,可惜渝帆愚笨,现在坐在电脑前却早已忘记了。 龚滩是一个神秘的土家族、苗族聚居之地,是一个能够凝固历史的古镇,只要到过龚滩的人们只要一提起龚滩,脑海中会常常浮现出纤夫、乌江、乌色、傩戏这样的字眼,一种探古寻幽之情就会与日俱增。这个或许就是龚滩的真实魅力吧! 镇上有一些大户人家,比如董家祠堂、夏家院子,冉家院子等,这便是其中的冉家院子,该院子迁建前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沧桑三百多年,是酉阳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古镇昔日名流冉启言,字慎之(袍哥冉三爷)的寓所,院内四合天井,楼阁走廊、绣花楼、窗花保存完整,极具观赏价值,是重庆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冉家院子曾拍摄过《武陵山剿匪记》、《奇人安世敏》、《桐籽花开》、《国家行动》等多部电视和电影,很多影视明星、名人在此留影纪念,如****(渝帆注:前重庆市委****,现******副zl)、刘威、戈治军、闫妮、刘军、凌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