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高唐观遗址揭开神秘面纱 古重庆人在巫山修庙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5-30 1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5月29日,巫山高唐观遗址,由于其地理位置可观江景,所以不同时期的古人都加以利用。
  巫山高唐观,因为战国时期美男宋玉笔下的《高唐赋》而得名,曾描写过和楚襄王同登高台的场景,也是“巫山云雨”的著名出处之一。
  近日,这一被古人反复引用的古词名篇记载地,正式揭开了神秘面纱。昨天,记者在巫山高唐观遗址发掘现场看到,由于其地理位置可观江景,所以不同时期的古人都加以利用,或修建观景台,或修古墓,或修古寺庙,在4万平方米的遗址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在重庆极为罕见。
  明代古寺庙约4000平方米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高唐观遗址上现存的,只有光绪年间的后殿。整个遗址,文史资料中记载有至少经历3次重建。
  不过,2016年的发掘工作,已经找到了整个明代高唐观的基址,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发现高台建筑1座,房屋旧址6处。考古现场负责人周勇说,这一古寺庙的宏大,在整个三峡地区都极为罕见。清代寺庙,则是在明代寺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来。
  此外,在出土的莲花台纪年石刻中,也可以确定这一古寺庙在明代洪武二年前,还是以道教为主,不过此后至清朝,都是以佛教为主。目前,市文遗院正在绘制这座古寺庙的复原图。
  西汉墓葬中有谷仓罐,人工灶
  而在高唐观明代寺庙遗址下面,则主要是战国、两汉时期的墓葬群,和少量宋明时期的墓葬一起形成了近百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在2016年,市文遗院发掘清理了其中的63座。
  记者看到,墓葬出土文物中,远有部分商周时期陶片,石斧等,近则有明代墓葬用的招魂罐。
  在目前发掘的各朝古墓中,最深的是两座西汉时期的墓葬,深约5米。目前正在进行清理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在墓葬中找到有小米、谷仓罐、青铜削刀、人工土灶等。考古人员说,在墓葬内用小米,是因为腐烂的程度较慢,谷仓罐和人工灶则是让墓主在另一世界“能吃饱”,刀子在当时有笔的作用。专家初步判定,是当时的巫山的盐业工人墓葬,身份不算太高。
  由于整个墓葬群大都保存良好,没有被盗过。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时代重庆人的丧葬文化习俗--战国时期,汉六朝时期的随葬品大都有谷仓罐等,而明代的墓葬中则有招魂罐等存放墓主魂魄的文物出土。
  未来将作遗址公园
  已进十三五规划
  市文遗院专家介绍说,高唐观遗址位于江边,根据文史记载,这里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过观江建筑。在战国时期宋玉写《高唐赋》时,楚国应在这里修建过一“观江阳台”。而西汉时期,之所以将这里作为墓葬宝地,也是觉得这里可以观江。
  周勇说,此次考古工作最遗憾的地方,是尚未确定《高唐赋》中宋玉描写的观江高台。不过现在的发掘工作显示,在墓葬群的下方,确实有一个建筑面积400平米的夯土台。
  记者从巫山县文化委了解到,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高唐观遗址已经被列入该县的十三五规划中,准备打造一个遗址公园。
    记者 任重 实习生 孙莉 摄影 李文彬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