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今天,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 回望重庆与英国的关系,要追溯到19世纪末,重庆开埠,第一批英国人进驻重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国人在重庆设了洋行,建了住宅,而正是这些建筑,承载着老重庆的记忆,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为了见证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这一历史时刻,重庆晚报联合本地公益组织“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一起探索依然留在我们身边的英国老建筑,为你揭秘百年前重庆的繁华。
唐家沱亚细亚火油公司全景(绘图:欧阳桦) 唐家沱:亚细亚火油公司 3月12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来到了江北区唐家沱,探寻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旧址。
远眺大班房 1890年,重庆成为开埠城市,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进入重庆,1913年开始在重庆江北唐家沱建立贮油库。这里的建筑有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大班房、二班防、车间、仓库等。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吴元兵介绍,所谓“班房”,就是他们的办公场所,同时也可以用于居住,而“大班房”就是大领导的房子,而“二班房”则是二把手住的地方。大班房位于唐家沱的制高点,站在屋外,视线平远而开阔,颇有气势,正前方即为进入重庆第一道屏障铜锣湾峡口。吴元兵笑道:“当年英国人在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地方修建自己的建筑,可见他们深谙中国的风水之道。
” 大班房立面图(绘图:欧阳桦) 沿着山坡往下走,便来到了二班房,这栋建筑则显得比较残破,墙上爬满了青苔和爬山虎。和它紧密相连的便是亚细亚火油公司曾经的车间和仓库,曾为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修船厂所用。如今,部分建筑内还能听到叮叮咚咚的作业声。 山坡顶上就是大班房,中间就是储油的建筑,现在已无踪迹,而图的下方则是亚细亚公司的车间及仓库,现在大部分建筑依然保存良好。
大班房正面向上看,建筑石材的雕刻细节清晰可见
如今,防止建筑的进一步损坏,房屋已经用多根木棍支撑
二班房正立面图(绘图:欧阳桦)
二班房如今看上去已比较破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