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看石宝寨。

夕阳下的雕塑。

远眺石宝寨。
《重庆日报农村版》5月21日第3版 近日,重庆35个市级特色小(城)镇名单正式出炉,忠县石宝镇榜上有名。它凭借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石宝镇上有鼎鼎大名的特色建筑——石宝寨。石宝寨被称为“江上明珠”,享有长江“小蓬莱”的美称,是中国现存高层木结构建筑中唯一一座没有斗拱的穿逗式木结构建筑,也是现存最高和层数最多的穿逗式木结构建筑。
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奇异。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原建9层,寨顶有古刹天子殿,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
寨门为砖石结构,高6米余,上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门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
寨顶是一个1200平方米的石坝,有古刹一座,名“兰若殿”。古刹建于清朝前期,正殿迎门墙壁上有一巨大壁画,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画面下方,有一遗石,形状甚似石宝寨。古刹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称“流米洞”。相传,寨上修起庙宇后,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来,正巧供庙内和尚食用。后来,有位贪心的大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把石洞凿大,结果石洞粒米不流了。
石宝寨所倚的是一块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五彩石,故称“石宝”。又因此石形如玉印,也名“玉印山”。
2005年有关部门对石宝寨实施了抢救性保护工程,在石宝寨周围筑起了巨型围堤。被巨型围堤环绕的石宝寨,远远望去,像长江上一处大型的江中“盆景”。每年,有数万中外游客到石宝镇一睹风采。
石宝镇还有特色湿地景观。三峡水库蓄水后,江水涨落,在长江忠县石宝镇段形成1800亩的消落带,涉玉印山社区、新政村、共和村等村(社区)。自石宝消落带形成,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气象局、西南大学等十余单位的专家齐聚石宝镇。
历经数年研究,专家们终于寻得适合治理消落带的植物,包括乔木12种、灌木12种,草本12种,其中池杉、落羽杉、秋华柳、中华纹母、草本荷华、睡莲等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有巨大作用。而柳树治愈消落带有1800亩柳树,最宜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
现在,石宝镇消落带得到有效治理,并建成长江三峡忠州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不少珍禽越冬的乐园。十月水涨的时候,江面柳条依稀可见,雀鸟成群,白鹤、苍鹭、赤颈鸊鷉随处觅食,一片生机盎然。
推荐路线
重庆主城上沪渝高速—忠县下道—石宝镇。
文/通讯员 阳琴 图/通讯员 毛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