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6月26日电 “我有一个梦,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近日,由西南大学创作的校园诗境话剧《问稻》在该校光大礼堂上演,剧中饰演“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青年大学生出现在舞台上,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着著名的“禾下乘凉梦”。 
 原创校园诗境话剧《问稻》在西南大学上演。新华网发(西南大学供图)     剧情真实:取材袁隆平生活与科研事迹     《问稻》编剧段晴介绍,话剧全部取材于西南大学杰出校友袁隆平的大学生活和科学攻关的真实故事。“我兄弟五人,皆以出生之地命名:哥哥隆津,三弟隆赣,老四隆德,五弟隆湘,我生在北平,所以叫隆平。”舞台上,导演通过声光艺术定型,让老、中、青三个“袁隆平”同时出现,演绎了一场跨时空的互相追问和对话。 
 “袁隆平”和助手、学生冒着台风,抢救秧苗。新华网发(西南大学供图)     演出中,“袁隆平”和助手、学生一道寻找“不育株”,冒着台风,用门板抢救秧苗,秧苗被毁,“袁隆平”奋不顾身跳进枯井抢抓秧苗等情境,使观众深受震撼。     袁隆平喜欢拉小提琴,是游泳健将,还曾考上空军,暗恋女同学······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潘洵教授说,该剧主要依据《袁隆平口述自传》和去年校庆前推出的《袁隆平传》进行创作,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事实。     剧中“六问”:直指青年学子人生与理想思考     全剧以“问道学者人生,引领青年思想”为主旨,共分为“问星空”、“问青春”、“问友谊”、“问爱情”、“问梦想”、“问时光”六个篇章,以富含哲理的叩问带动情节发展,艺术地再现了袁隆平富有创造力的一生。 
 舞台上,老、中、青三个“袁隆平”同时出现。新华网发(西南大学供图)     话剧中,还将反映袁隆平人生轨迹的历史线与表现青年学子面对各种困惑坚持科研攻关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现实线巧妙串联,双线叙事,生动表现了“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青春。” 
 现实叙事线中,青年学生科研攻关参加“挑战杯”竞赛。新华网发(西南大学供图)     该剧策划、艺术总监之一的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介绍说,该剧以话剧的方式呈现,通过“六问”,将一代大科学家的梦想追求与参加“挑战杯”的大学生团队进行诗意的“对话”,从而唤醒、激励了身处迷茫、焦虑不安的当代大学生,敢于去追求理想。     西南大学党委****舒立春教授认为,《问稻》深入挖掘了校史和校友资源,通过袁隆平校友的青春故事、科学攻关的事迹,可以影响、教育和感染大学生。(邓红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