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53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周刊》究竟拿了多少成都的宣传费,又开始黑重庆了!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8-5 0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文/朱澈

相隔250公里、纬度相差无几的成都和重庆,一个指南,一个指北。

川菜风行全国,已经是数量上名副其实的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可是,如果你说你爱川菜,你爱的到底是成都菜,还是重庆菜呢?

在民间的印象里,提起川菜,多半首先会想起火锅。而火锅在大江南北的流行,全靠重庆味道。成都又为川菜贡献了什么呢?串串香?烧兔头?夫妻肺片?这些名片拿出来,在美食界,恐怕真的不如重庆火锅有分量。

这时候,成都人开口了:在成都,吃,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川菜”范畴。吃这件事,我们成都人已经走得很远,远离大排档里的硝烟。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总是相爱相杀,想想并不是毫无道理。两座城市纬度相差无几、距离不过相隔250多公里,气质内涵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成都、重庆总是相爱相杀。图/搜狐

文艺成都,江湖重庆

张玮玮回忆起重庆时说道:“重庆人自带着酒精度数,巷子里飘着火锅的味道。”

只要跟重庆人谈到成都火锅,他们定会带着一种“勒是雾都”的自豪,对成都火锅嗤之以鼻。与之相反,成都人则敢于也乐于承认重庆火锅确实好吃。不仅承认,他们还将其引进,用牛油代替清油,取上文艺的店名,配上精致的装潢,佐以更丰富、更具有创意的菜品,让味觉爆炸的同时,也让16G内存的手机容量爆炸。

商人最会看客下菜。成都的火锅店名文绉绉,通常都是3个字,突出文化特色;新窜起的各类主题火锅店,如宫崎骏主题、变形金刚主题、星座主题也都名噪一时,在各个细节创意上花了功夫,于是也总能触到成都小年轻们的嗨点——周末有了新去处,朋友圈有了新配图。


如今成都网红店层出不穷。图/搜狐

与成都火锅不同,重庆火锅店多以人名或绰号命名,诸如“莽子”“二娃”“黄姐”“胖妹”一类,其中最有名的非“黄姐火锅”莫属。这火锅店的名字,就像对重庆这座城市的评价一样,江湖气十足。虽然网上的推荐语基本都难逃“不吃……相当于没来过……”的套路,但这家“黄姐火锅”确实是火锅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流传在重庆火锅江湖的传说里。

在经营模式上,成都和重庆也截然不同。成都火锅的商业化程度更高,这一点体现在其对外扩张上。仅以许多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小龙坎为例,根据官网数据,它已经在全国开出319家连锁店。而重庆火锅,则仿佛无心扩张,图的只是酣畅淋漓。即使是近日很火的一家火锅店,主打的也是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的KTV火锅!



装在成都,耍在重庆

成都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就像四川盆地的天气,阴阴凉凉,又深入骨髓。工作之余的成都人,只会想两件事,去哪里吃,去哪里耍。基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不仅要东西好吃,还要环境优雅,最要紧的是拍照好看。成都人这一点,倒是跟亦舒女郎一样,讲求姿态好看。

而以码头文化著称的重庆人,像极了这“火炉”天,浑身上下透着火辣豪爽的脾气。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自然也是耿直——不顾他人眼光,只管火锅巴不巴适:脱了衣服,光着膀子,踩着油腻腻的地板,坐着最简陋的塑料凳,背后的风扇呜啦啦吹个不停,就等面前的火锅沸腾,“直接开整哦,照啥子嘛照”。

偏安一隅的巴蜀人都追求享乐,不过成都人在乎氛围,重庆人关乎内心。

前一段时间,成都的保利中心就被要求歇业整顿。而这个被称作“魔方大厦”的保利中心,其实是许多热爱亚文化年轻人心中的圣地。这里集结了techno、工业、电子、hip-hop等各种风格的club,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乐此不疲。不止于此,成都人丰富的夜生活还散布在民谣酒吧聚集地的九眼桥,以及“夜店一条街”的兰桂坊。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选择去不同的地点,共同挥霍一个灿烂的夜晚。


成都九眼桥附近聚集着许多酒吧。图/新浪

而在重庆,夜生活犹如这座城市的夜景一般,流光溢彩又妩媚野性。不少电音俱乐部就开在嘉陵江边的高架桥下面。待到夜幕降临,一群人会跑到江边坝子上,就着重庆烧烤和山城啤酒,踩着山河尬着舞,派对就此登场……是别处鲜少能获得的畅快体验。

截至2014年11月公布的数据,全球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中,成都排名世界第二。近年来,IFS楼顶的大熊猫、太古里的奢侈品商店、各大品牌的全球旗舰店、快闪店等纷纷落户成都,成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去,在西部地区独领风骚。

刷爆朋友圈的网红店接踵而来,每月拿着3000多块工资的小白领们,周末坐在各式主题的咖啡店或奶茶店,50块钱点一杯水,拍照5分钟,修图一下午,朋友圈配文“周末姐妹聚一发”,自得其乐。

这边厢,重庆人民则沉浸在十八梯等被拆迁的怀旧气氛中。坐在重庆街头巷尾,犄角旮旯,点一碗小面,来一份火锅,吃得满头大汗也不管,担心的只是这“破败”的老重庆味道,被强突猛进的城市化进程瞬间碾碎。


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承载了老重庆人的集体记忆。 图/搜狐

文化基因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成都和重庆,两个直线距离不过254公里的城市,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成都像江南水乡,从容、精致、袅娜,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也能在成都街头寻见。重庆则像东北平原,豪爽、耿直、火辣,闯关东的粗粝与跑码头的爽达如出一辙。

两座城市各自的差异,其实早就写在文化基因之中。

在中国的语境里,历史永远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成都占尽了优势。三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整个东亚,武侯祠常年接待日本旅游团。金沙遗址的出土,将城市历史拉长2000年,太阳神鸟的图腾也在成都地铁中重新焕发活力。蜀道之难并不遗憾,都江堰之润,便使得成都有资本偏安一隅,比肩江南。

成都的历史太过辉煌,重庆在它的面前,尤显灰头土脸。濒临长江的重庆,自古以来是巴人聚居地,一个尚武的民族,足迹遍布整个三峡地区。直到近代,重庆因地利之便,借长江之势才逐渐发展为通商口岸。重庆于1929年设市,与成都悠长的城市历史相比,可谓相形见绌。虽然战时陪都的经历曾让重庆在国际上扬名,三峡工程的上马,也终使重庆摆脱成都,以“直辖”之姿傲视西南。


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图/搜狐

有趣的是,两座城市都有着移民的历史。重庆接受了大量三峡移民,说是“移民”,但生活上和文化上其实与当地人几无差别——同为巴文化覆盖区,都吃一样的辣,都是一样的野。

成都则不然。除了历史上多次移民之外,对现在影响颇大的属抗战时期的战略后移。其时,北方27所大学迁来成都,成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如今许多成都的知识分子上一辈上两辈都是北方移民,另有许多工厂和企业迁来后,并未完全迁回,留在了成都,成为“老移民”。

等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线建设迁来了大批工厂,随之而来了大批的东北人和上海人。如果看过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二十四城记》,相信你一定不会忘记吕丽萍饰演的从沈阳来成都、“工厂的第一代女工”大丽,和陈冲饰演的从上海航校分配到成都的“厂花”顾敏华。许多人从天南海北而来,从此把成都当作了永远的家。而那时迁来的工厂,现在也成了著名景点——东郊记忆。


陈冲在《二十四城记》中扮演“厂花”。图/《二十四城记》剧照

天府之国素来物质富庶,大批移民又带来了文化交融,这些都造就了成都人开放、包容且乐于追求新鲜事物的性格。汶川地震之后,许多成都人将“及时行乐”定为生活准则,强烈的消费欲望,助推众多商业综合体选址于此。无论外人怎么说成都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他们都不置一词,并将“安逸”和“宜居”作为成都最大的招牌。

只是这两年,每逢冬春都被重霾围城的成都人,是否还有心情在周末出门,穿梭于名店林立的商圈,岁月静好地喝个下午茶呢?

我想应该是有的,毕竟他们还有美图秀秀。

点评

高原穷山沟沟里四川成都灾农不要这么不要脸,四川成都灾农吃的是川菜又名鼠菜,而人家老牌权贵城市重庆直辖市的崽儿吃的是享誉世界的渝菜。四川成都灾农自己也承认川菜又名鼠菜大部分都是剽窃的重庆渝菜。  发表于 2017-8-5 15:33
还长篇大论!!偏远封闭高原穷山沟沟里四川成都灾农不舔重庆的沟子还真没人看得起它们蛮可怜  发表于 2017-8-5 15:15
没看完,就看到火锅店名那点。这点我是瞧不起咋重庆人的,胖子烂火锅,猪圈火锅.......  发表于 2017-8-5 10:5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7-8-5 08: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女性论坛
不收钱,这种辣鸡杂志怎么活得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欢迎入驻!
3
发表于 2017-8-5 09:04 | 只看该作者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全面提升重庆文明程度
只是这两年,每逢冬春都被重霾围城的成都人,是否还有心情在周末出门,穿梭于名店林立的商圈,岁月静好地喝个下午茶呢?
我想应该是有的,毕竟他们还有美图秀秀。
---------------------------------------------------------
不但前面黑了重庆, 后面也不忘嘲讽一下成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8-5 09: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百事通,你的生活好助手~
狗日的新周刊,真是够贱!成都还有九眼桥坐奸文化,兰桂坊口交文化,集体日狗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8-5 09:30 | 只看该作者
汶川地震之后,许多成都人将“及时行乐”定为生活准则,强烈的消费欲望,助推众多商业综合体选址于此。无论外人怎么说成都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他们都不置一词,并将“安逸”和“宜居”作为成都最大的招牌。
这句话很讽刺,可以从好几个维度去解释。
好吃懒做,有一分钱花一分钱,得过且过,倒成就了消费之都????消费的是谁的钱?无外乎成都大区机构多,机关多,都是些吃皇粮的。重庆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勤俭节约,到成了缺点?重庆人挣的是血汗钱,当然舍不得败光。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8-5 09:40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怎么不说这两年重庆的购物中心全球第一呢???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5 0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女性论坛
这白痴媒体现在还有几个人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欢迎入驻!
8
发表于 2017-8-5 09:58 | 只看该作者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全面提升重庆文明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8-5 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百事通,你的生活好助手~
我就喜欢看它们对重庆羡慕嫉妒恨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网络普及后,自媒体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在下降,何况《新周刊》这样的野鸡刊物。大家平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8-5 1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话说回来,重庆的对外宣传确实很差劲,需要加倍努力。

点评

的确,重庆的宣传部门不知干什么吃的,,这种颠倒黑白的文章却能起大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5 23:07
西红柿,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5 18:59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连接招租|手机版| ( 苏ICP备13006526号-1 )

GMT+8, 2024-6-15 03:55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