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宋“景和”钱币

刘宋“永光”钱币

刘宋“两铢”钱币
□ 赵丹
1998年12月,考古队在忠县崖脚墓地的发掘中,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南朝刘宋时期砖室券顶墓,出土青瓷器20多件,另有铜釜、陶釜及银钗、银戒指、银手镯、玛瑙珠饰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墓出土的“景和”“永光”“两铢”等刘宋时期的铸币,极为罕见。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5月,南朝宋孝武帝死,16岁的太子刘子业继位。继位后第二年(公元465年),子业帝改元“永光”,同年8月又改元为“景和”,表示自己的事业“永远光辉”,“和平的光景”永不消失。但好景不长,当年11月,刘子业便死于政变,史称“前废帝”。在子业帝短短一年多执政时间,两改年号,三铸钱币。由于当时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物价腾贵,货币减重而形式转细。官钱每出,坊间便立即效仿私铸,但大小厚薄均不及官钱。“永光”“景和”两铢钱币形制薄小,通行时间短,造成保存、流传十分不易,因此传世、出土的极少,世间极为罕见。
崖脚墓地出土的刘宋钱币,其钱虽型小轻薄,但铸造较为精美,尤其是“永光”钱文,小篆笔势纤细飘舞,精妙无比。“两铢”钱更是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意义非凡。
这些钱币的出土,不仅在我国古钱币鉴赏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该遗址其他出土文物以及峡江地区南朝墓地的断代提供了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