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周朝绳纹灰陶瓮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8-14 1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周朝绳纹灰陶瓮2018-08-14 11:51 作者:黄星[url=]扫描到手持设备[/url]
字号:



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周朝绳纹灰陶瓮
  □ 黄星

忠州博物馆展出的这两件类似陶罐的器皿,被称为“瓮”,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的容器。瓮还有一个用途——盛放逝者遗体,这种葬式被称为“瓮棺葬”。这两件瓮棺分别高60.5厘米、50.5厘米,腹径分别为62厘米、50厘米。均系小口、短颈、深腹、小平底绳纹灰陶瓮。这两件瓮棺1999年出土于忠县中坝遗址东周文化层中,距今2000多年历史。

瓮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安葬方式。瓮棺葬,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时代。解放前,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瓮棺葬具绝大多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具体葬俗是:将夭折的未成年人(以婴幼儿为主)的尸骨放入陶瓮中,盖上盖子,埋于地下。这些陶瓮以及瓮盖不是专门烧制的,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储物器具随机拿来用于埋葬之用。因此,出土的瓮棺规格不同,形状各异。此外,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小孔被当作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婴幼儿瓮棺葬多出现在居住区,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小孩子的体贴和爱护,以防止野兽伤害小孩子的尸体。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因小孩子未行“成丁礼”,故不能埋进本族成年人的公共墓地。

大量瓮棺墓在考古发掘中被发现,显示出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儿童死亡率极高的现象。瓮棺墓的出现,与后期出现的石棺、木棺一样,都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共同信仰和观念,即“灵魂不灭”。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