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为什么发了3.1万的捷报,最后3.01万亿?
22年四季度封控停工停消费,23年四季度则是好消息不断,都能感觉到城市活力在复苏,不可能比22年还负增长。破3.1万亿这个消息也不会是官媒随便乱发的,很显然,12月29号才公布的22年终核把重庆打了个措手不及。2022年全国GDP终核数据比初核减少5483亿,重庆估计要背大锅。
虽然GDP是增量不是存量,理论上去年不影响今年,但实际统计工作中数据是有惯性的(系统误差),不少数据是引用去年数据、方法算出来,去年数据可能影响今年。不过即使去年数据对今年有影响,像这次这样紧急重调我印象中是史无前例。
可能原因1:重庆2022终核调减较多,导致今年初核误差过大必须重调。2:马上经普会全部重新核算,上一届的锅这一届不背,基数低更好出成绩,以前的水自然是挤得越干越好。
重庆增速到底如何?
23年的名义应该不止这么点,主要是给22年的数据填坑受拖累。但如果我们用2021终核定基,会发现重庆仍然略低于全国增速。所以不论2022终核如何、2023名义是否会提高,结论都不变:重庆这两年GDP增速确实略低。
为什么重庆这两年GDP增速略低?
22年封控重庆受影响确实大,但全国也不止重庆惨,也有不少省份22年垮、23年恢复很好两年平均跑过全国。
有人怪罪于房地产拖累三产,但房地产数据全国都降,去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全国–28%,重庆还不算垮得厉害的,新房跌幅也不大。至于二手房,只有交易产生的费用被计入GDP,影响力更小。房产投资虽降,但基建投资能拉平整体。房地产确实要背锅,但背不起这么大锅,不要因为炒房亏了就把什么锅都扣到房价上。
有人说重庆23年人口减了20万,但中国去年自然人口就少了两百万,还不包括出国的几十万。沿海仅广东就流入175万人,在加上江浙沪…几百万人的缺口要填,这都是西部、东北要分的,等其他内陆省份出数据估计一个比一个惨。
所以,封控、房产和人口都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通缩。
2023年中国gdp同比(实际)增长5.2%,名义增长却只有4.64%。简单解释一下名义和实际:我去年种了一个西瓜,今年种了两个西瓜,实际增长100%;我今年种了一个西瓜,今年种了两个西瓜,但西瓜的价格跌了一半,我赚到的钱没变,名义要考虑价格因素,增长0%。
健康的经济应该有合理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名义增长应该高于实际增长,但现在却反过来了,说明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众所周知,通缩时产品卖不上价,对消费影响小,生产影响大。虽然CPI为正,但CPI只统计了生活消费品价格,表现工业品价格的PPI跌跌不休,连社融增量扩张都拉不回来,PMI更没眼看。今年M2放水,人民币汇率在降,关键是美元本身也在贬值…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速度更快,如果按美元或黄金核算,中国gdp已经负增长。所以现在的通缩不是货币购买力提升的通缩,而是货币贬值的同时PPI下跌更快导致的通缩。
重庆的实际增速是6.1%,表现还不错,但名义却只有3.5%,有部分22年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重庆GDP中工业占比高,而工业品在降价(PPI负),导致名义GDP比实际低很多。重庆受到通缩的影响比那些靠消费、资源、政策的地方大得多。
除了通缩,去年出口对重庆影响也挺大,重庆出口占GDP比较高。结果去年–6.1%。出口降低主要是国际形势的原因,中国2023出口额仅增长0.2%,这还是人民币核算的,考虑人民币贬值的话已经负增长。现在欧美要和中国脱钩,但技术领先产业不怕被制裁,附加值极低的低端产业或农产品、资源也影响不大。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不上不下工业品,出口生意被东南亚抢了,只能内循环卷价格,结果又遇上通缩,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还卖不上价就是很多工业产品的现状。比亚迪这样有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利润都不到现代三分之一,可以想想普通企业多难受,更别提重庆那些从沿海转移过来的产能落后代工厂。湖南更惨,湖南出口占GDP比并没有重庆高,但23年出口太差(-22%)还是拉垮了GDP增速。江西出口也很差,我估计GDP不会好看。当然最差的是云南,不过云南出口额本来就不多,能有多大影响不得而知。
所以这次GDP的拉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填22年的坑,其次是23年重庆受通缩、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较大,然后才是其他因素。
如何破局?
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升级,现在这个情况表明重庆工业大而不强。去年一开始广东出口也是猛跌,但年终居然逆势上涨拉正了,再次证明了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欧美再怎么卡脖子还是得买深圳大疆的无人机;先进产品内循环也不用卷价格,mate60、问界m9就是例子。对于重庆来说,电子、装备、医药…还需要发力。除了这些老生常谈的,新能源是个重头戏,也是我觉得最快这几年就能出成果的。比如赛力斯,问界m7现在一周能卖5000+。m5换代、m9交付后,如果赛力斯能稳定3万辆/月,那至少是千亿规模的先进产业链。
至于大环境不好,那不是重庆能改变的。能做的只能是继续提高三产占比,降低通缩影响。至于房地产,以现在的人口趋势和库存,短期内指望房地产重新成为增长点不现实,现在的休克疗法不知道效果会如何,反正房地产如果能做到不拖三产后腿就已经很不错了。文旅消费应该多投入,短期见效快,容易提升。长期来看三产增长点还是互联网、金融等,这些东西袁有布局,去年落地也不少,很多年没有这么好的势头了,但这玩意儿急不来,静待花开。
写这么多,本意还是想正一正视听。不要乱甩锅,更不要增速高的时候吹GDP,增速一降就说GDP假,那和龟吹吹有什么区别?一调减就扯到打压上去了,强行把一个经济数据和zz挂钩,这不是龟农用过的话术?北京被调减过、广州被调减过1800亿、灾区n次被调减过,不要大惊小怪。增速差了再怎么失望也要客观看待,冷静分析,GDP不敢说100%准确,但任何综合经济数据都会有水分,GDP已经是国际公认最具参考性的经济数据了,更何况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的普查年GDP。如果说GDP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其他大部分数据就是女网友,屏幕背后是不是个女的都难说。一年增速不如意就主动跳进龟龟那套GDP虚假论陷阱,那你想和龟龟比灾省一年6000亿的转移支付?还是8000万人+两个局堆出来的客流?还是一省集中到一市的总部税收?还是新一县排行榜?搞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