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站名是公众在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使用最多、感受最直观的配套设施之一。一方面,站名是交通导向标识,其基本功能是清晰指示车站所在方位;另一方面,站名也是一种无形资源,是社会经济的展示窗口,承载了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和风貌民俗。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的研究较少,刘天祥 等[1]介绍了早期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命名的指导思想、命名内容及方法,是中国第一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名称命名的研究成果,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乐梅 等[2]通过对国家及地方地名命名政策的解析,结合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车站命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适合重庆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命名程序及原则。张向军[3]从人文科学角度总结了地铁车站命名现状,提出了地铁站名普适性原则和命名优先次序,并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过程中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命名以主观推断、过往经验为主,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规划思路、规划原则和命名规定,导致社会团体、社会公众对轨道交通站名方案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从梳理深圳市前三期轨道交通站名入手,深入分析站名规划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提出在线网加密、线路功能层次完善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策略,从技术角度使站名规划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现状分析
……
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名并未开展专项规划,而是在线网规划阶段按照“名副其实、规划有序、雅俗共赏、彰显文化、好找易记”的总体原则形成暂定站名,随后在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根据线路走向和站位选址的调整对站名进行确认和修正,初步设计审查批准后,原则上不得调整站名。重庆市暂未出台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命名的规定,仅有《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作为上层次规划依据可供参考。通过对近几年轨道交通车站命名情况的梳理发现,重庆市优先考虑具有历史文化影响力的地名作为站名,其次选择沿线知名度高的区片名或街道名,随后考虑车站200 m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风景和公共建筑,同时避免采用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及易发生变迁的场所名称。
总体而言,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站名规划主要有以下两个差异。一是编制的责任主体不同。牵头部门通常是规划部门、地名管理办公室、民政局或地铁运营主体,其中地名管理办公室、民政局对当地地名有深入的研究经验和丰富的历史积淀,编制的站名规划侧重于当下,由于缺少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了解与掌握,可能难以结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统筹考虑现状、未来车站的命名。二是不同城市对轨道交通站名可使用的地名范围有各自明显的侧重,北京、重庆、cd倾向优先用区片名称作为轨道交通站名,如使用车站所在社区、街道等行政区划的名称命名,上海优先选择用道路名称命名,但均未对轨道交通站名规划中所引用地名的优先次序形成明文规定。
深圳市轨道交通站名规划回顾与评估
……
站名规划回顾
深圳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于2004年建成通车,包括两条线路共21.6 km,设站19座。两条线路十字交叉,沿东西向和南北向两大主要发展轴敷设(见图2)。由于当时仅规划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串联中心城区主要公共设施(建筑),沿线地名资源丰富,42%车站以公共设施或地标建筑命名,其他车站以区片、街道等车站所在区域名称或道路名称命名,个别车站以富有历史意义的商业设施名称命名(见表1)。由于当时《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和《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暂未颁布,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缺乏地方法规作为依据和参考,对商业设施名称和企业名称的使用没有严格的限制,站名规划较为自由、粗犷。
(表1 深圳市轨道交通一期车站命名方式)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于2011年投入运营,包括5条线路共156.8 km,涉及车站111座。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阶段所采用的自由、随意的站名规划方法已无法应对二期阶段成倍增加的车站数量,需要全盘兼顾、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线网的站点命名工作。规划按照“先点状、再面状、后线状”的总体思路,优先考虑采用公共设施(建筑)和老地名(历史地名)命名,其次采用车站所在的社区、街道以及《深圳市地名总体规划》中划分的地名街区名称命名,最后考虑引用与轨道交通线路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命名(见表2)。
(表2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车站命名方式)
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及三期调整工程包括6条线路和7条延长线,总长约239.4 km,设站171座。在遵循《深圳市地名管理办法》“局部与整体相衔接、新区规划与老区优化相结合、传承地名文脉与创新文化理念并举”的总体原则下[6],三期站名规划以提高指位精确性为总体思想,优先使用面状地名命名,其次充分挖掘老地名,保护地名资源、弘扬历史文化(见表3)。此外,得益于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工程的大力建设,轨道交通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尤其是对车站辐射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商业开发带动作用日趋明显。轨道交通站名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受到的公众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同群体从各自利益角度出发,对轨道交通站名方案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表3 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车站命名方式)
回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和站名规划历程,随着轨道交通线网从中心城区为主向外围组团延伸,轨道交通运营由单条线路逐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站名规划也发生了从前期自由度较高、随意性较强,到后期有计划、有依据的重要转变。轨道交通站名的命名方式从最初的以公共设施(建筑)等点状地名为主,转向以社区、街道、地名街区等面状名称为主。同时,站名规划愈发重视老地名(历史地名)的使用;为避免利益纠纷,商业设施、商业住宅等带有商业属性的地名则不再作为轨道交通站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