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巫山-主形象画面 山歌表演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11日电 5月9日,“山水情民族魂”2015巫山民俗旅游对歌节又一诚意活动“移步换景”到商圈惊艳亮相。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巫山歌者们就率先在小三峡景区唱了个够。原汁原味的清亮歌声飘荡在峡谷之间,加上山水间自带的混响效果,歌者们唱得开怀游客们更听得震撼。 9日上午10点开始,唱跳演绎最地道山歌!巫山歌者们亮相江北北城天街,把民俗风情一次秀个够。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四个星期,广西壮族、广东瑶族、贵州苗族、云南彝族四大民族歌者将与巫山歌者正式在巫山小三峡景区激情“开赛”,一场接一场的多民族对唱轮番来袭。 据了解,本届对歌节参赛歌者也是“卧虎藏龙”。国家级传承人、曾亮相《星光大道》的实力选手、声乐大赛民歌奖获奖得主等各路“歌王”“歌后”都将亮相。
“歌声像钻进了峡谷里” 五一节小长假开始,巫山小三峡景区的江面上搭起了别致的水上舞台。而这里就是巫山民俗旅游对歌节的表演舞台。 据主办方介绍,设置水上舞台三重考虑:演出效果吸睛度飙升、全景展现小三峡美景、呈现最地道的土家风情。 小长假三天,巫山当地的民俗歌舞表演就在这融情于山水间的舞台上率先开演。 “郎是天上一条龙,姐是地下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淋花花不红。郎不陪姐情不浓”“扛上肩啦,哟嗬;起腰啦,哟嗬;起来啦,哟嗬” …… 在巫山流传甚广极具民俗风情的五句子山歌和抬工号子都在对歌节上惊艳亮相。 被誉为巴楚古音的“活化石”的五句子山歌流传了4500多年,以《击壤歌》为代表的“五句子山歌”比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早1000多年。五句子山歌唱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情,歌词朴实无华,浅显通俗,唱起来极易上口。 如今,“抬工号子”——被连绵大山深处的庙宇镇龙骨坡抬工们吟唱千年的古老民间音乐已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传龙骨坡“抬工号子”起源于秦朝,人们为生存建屋造房、架桥铺路,特别是在搬运大型石料等材料时,须众多男性青壮年肩扛背磨,这就是“抬工”的由来。而他们高亢嘹亮的“抬工号子”也曾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歌节期间,乘船经过,你就能欣赏到这清脆响亮的山歌。参加本次对歌节的巫山歌者们多数都常年生活在峡江间,闲来无事时他们三俩作伴自在地在江面放声歌唱,优美山歌时常回荡在整个峡谷。有游客五一对歌节期间听过后这样形容,歌声似钻进了远处的峡谷里,完全自带混响效果,那叫一个震撼。
商圈“放歌”拉开序幕 五一小长假虽落幕,精彩可才刚刚开始!5月9日,巫山对歌节从绝美自然风光“转战”热闹商圈,早10点到下午2点,江北北城天街被浓郁的民族风情层层包裹。 巫山儿女们原生态激情表演更是引来不少“搭飞白”歌声——多位看官听high了,和歌者们有模有样的对起歌来了。更有耍娃完全没唱过瘾,连连表示作为风一般存在的人类,必须要去小三峡再疯一把,去如梦如幻的美景中继续“民族风”!活动当天整点开奖送出的超值福利也引发点赞狂潮。 本场活动之后,巫山小三峡也将正式迎来“最炫民族风”: “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壮族、、广东千年瑶寨瑶族、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族、“阿诗玛”起源地云南石林彝族四支优秀民族山歌代表队将悉数亮相。 下周末开始至6月7日的每个周末,都将有一支8人外地山歌队伍亮相与巫山土家族山歌队伍带来三场结合两地民俗特色的对歌表演,每场时长约两小时。四周表演顺序是:5月16日-5月17日, “唱着山歌等你来”——巫山小三峡对阵广西宜州壮族;5月23日-5月24日,“山歌唱来去偷亲”——巫山小三峡对阵贵州西江千户苗寨;5月30日-5月31日,“非遗文化大比拼”——巫山小三峡对阵广东千年瑶寨;6月6日-6月7日,“能歌善舞寻爱人”——巫山小三峡对阵云南石林。
“歌王”“歌后”们都来了 到了现场,要看啥?参赛民族又有哪些特色民俗文化?为你提前打探揭秘。据说,“歌王”“歌后”都来了哦!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素有“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之美称。在宜州流传的山歌种类丰富,包括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等。宜州山歌也颇具意境,情意深厚。本届对歌节上,“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传承人——谢庆良歌王携他的传承弟子亮相一展歌喉,山歌“金曲”《妹砌花街等哥来》都在曲目范围内。 广东千年瑶寨是世界著名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瑶寨山歌中的“歌肚单”人气颇高, 其形式以随意发挥为主,曲调多诙谐逗趣,内容包括人物、场景、风俗、生活等。2013年香港声乐大赛广东赛区民族歌曲组银奖房玲慧、2014年曾参加zy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录制的原生态歌手盘枫、曾参加央视《民歌中国》节目录制的唐百养三妹等瑶族莎腰妹、阿贵们则将集体现身对歌节。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家喻户晓的苗族飞歌也将亮相。苗族飞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广,如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等。苗族飞歌多唱腔高吭、声调宏亮,听者虽相隔数百米,也能把歌词听得分明。苗寨名曲《苗乡美》、《朋友远方来》等山歌曲目将在本届对歌节上有完整呈现。 云南石林撒尼人,是彝族的支系之一,创造出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其中,彝文记录的古老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也被改编成电影,享誉海内外,歌曲《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更名扬天下。 主办方也表示,随着本届对歌节的大幕拉开,重庆长江三峡“GO三峡,够青春”的青春旅游年也将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