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廖华军在工厂察看部分产品 廖华军(左)指导工人生产技术 廖华军(右)深入车间检查产品质量 丰都新闻网讯(记者 李达元) 今年33岁的廖华军,是龙孔镇龙孔村3组村民。青少年时期在家帮父母放牛,初中毕业那年,年仅17岁的他单枪匹马南下广东打工,学到了技术,在打工地承包厂房创办非壹般汽车用品厂。为了回报桑梓,他又把技术和设备带回丰都,在自己的老家独资创办重庆亚改汽车用品有限公司,2015年产值达5000万元。 好男儿志在四方 廖华军读小学时,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只要是晴好的天气,他就放下书包去放牛,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做事。骑在牛背上,他读当天语文老师教的课文,更多时候他把目光投向山外,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遐想,也充满了好奇。 “我总幻想自己是一名策马扬鞭的将军,驰骋在辽阔的边疆,于是在幼小的心灵里,时刻铭记,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家乡,好男儿就应该志在四方嘛。”廖华军说。 2000年初中毕业,廖华军刚满17岁。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只身远赴广东东莞打工。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就连当地人说话也听不懂。在如火的阳光下,人海茫茫中,他犹如一叶孤舟,不知道目的,也不知道方向。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想找到一份职业。 廖华军一连找了好几家工厂,老板都以他年龄太小、个子不高为借口,将其拒之门外。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一家叫“创美时”的汽车用品公司当了一名学徒。此时,他已在东莞漂泊了3天,第一次尝到风餐露宿的滋味。 韬光养晦学技术 “刚进工厂时,老板给我的工资每月只有500元左右,我没有资格和理由讨价还价,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感谢老板给了我栖身之所,给了我一碗饭吃。”廖华军说,于是他虚心向老工人请教,不懂就问,逐渐学会了机床操作技术。 每次领了工资,廖华军不是把钱寄回家,而是请帮助过自己的师傅吃顿饭,沟通感情,反过来,师傅觉得他“懂事”,就把关键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 其实,在汽车用品厂打工非常苦,每天都要跟那些冰冷的零配件打交道。有人劝廖华军跳槽,建议他到当地的电子厂、制衣厂或玩具厂谋职,他总是付之一笑。随着技术越来越熟练,廖华军操作机床得心应手,老板赏识他,一连几次给他加薪。 不知不觉,廖华军在这家汽车用品厂一干就是6年。6年里,他不仅对技术驾轻就熟,而且对其生产的汽车用品市场行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这时,虽然老板更加器重他,让他独当一面,但他选择了自己创业。 租厂房另立门户 2006年底,廖华军不顾老板的一再挽留,毅然辞职。通过多次考察,他在广州白云区租赁了一处厂房,独立创办了广州非壹般汽车用品厂。 “我办厂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为我有过硬的技术,了解汽车用品市场行情,就是资金有些欠缺,于是我就向亲戚朋友筹集,他们都很支持,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廖华军说。 廖华军的工厂主要生产经营汽车保险杠、尾翼、行李架、脚踏板等10多个产品。由于有质量保证,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快打开了销路。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几年,他不安于现状,通过多次技改,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外。 2014年7月,廖华军回到家乡龙孔镇,在老家龙孔村3组租地10多亩,又独资创办重庆亚改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工厂于2015年7月建成并投产,这个企业与广州那边的工厂遥相呼应,也算是一个分厂。目前厂里有近50人上班,工人月薪一般在2500~000元之间,包吃住。 在春节期间,我准备利用农民工返乡之机集中招聘一批工人,通过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后上岗。”廖华军说,届时,当地群众不用再离乡背井,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