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产业忙“造血” 农民变股东——重庆万州扶贫一线见闻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5-30 11:52
标题: 产业忙“造血” 农民变股东——重庆万州扶贫一线见闻
5月底,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白燕村,航拍镜头下的柠檬田遍布山野,长势喜人。新华网飞手:郑杰 摄影:李相博
    通过产业+龙头带动的模式,目前白羊镇种植柠檬5万亩,年产优质柠檬3万吨。这是今年新种的柠檬苗田。新华网飞手:郑杰 摄影:李相博
    新华网重庆5月30日电(赵紫东) 春末夏初的5月,一场大雨彻底的浇在巴渝大地。在重庆万州,崭新的水泥路从贫困村中蜿蜒而来,路旁新栽的柠檬树、梨树生机勃勃,雨水沁润着山川田野,脱贫的希望正在萌发。
    产业“造血”带动脱贫
    种了一辈子地的62岁白燕村贫困户熊德兰以为自己会一直穷下去。没想到从去年开始,她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
    2015年,万州区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白羊镇白燕村针对本村农业产业空虚问题,开始依托农业公司建设柠檬基地。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分红的形式获得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稳定收益。熊德兰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将自己家中的7亩田全部流转给农业公司,还报名成为农业公司的员工,学习“伺候”柠檬树。
    现在站在白燕村500亩柠檬基地里举目望去,2万株柠檬苗连片遍布山野,长势喜人。虽然离挂果成熟还有两年,但柠檬对贫困户的帮扶作用在第一年就体现出来了。
5月底,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白燕村,收入的增加,让打理柠檬田的农民们喜笑颜开。新华网李相博摄
    刚给柠檬树施完肥的熊德兰在站田坎上给新华网记者算了一笔账。
    “现在1年收入差不多顶过去10年。”熊德兰开心地说,以往自家6口人种田人均年收入才500多元,但现在自己在柠檬基地仅务工一项年收入就有4000元,加上一亩地550元的流转费用和200元的分红,自己光靠柠檬一年就能赚4750元。
    熊德兰依靠柠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她说,今年准备加入村里的柠檬合作社,再在自家林地上种些优质的“尤力克”柠檬,也当个小老板,赚更多的钱。
    通过产业+龙头带动的模式,目前白羊镇种植柠檬5万亩,年产优质柠檬3万吨;白羊镇还建起了柠檬深加工厂,生产柠檬干、柠檬油、柠檬酒等柠檬周边产品。未来柠檬全部达到盛产期后,农户的柠檬收入还将进一步增长。
5月底,重庆市万州区安溪村,农民在大棚内打理种植的农作物。新华网李相博摄
    资金变股本 农民摇身变股东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安溪村是万州贫困程度最高的村庄。曾经的安溪村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在这个姑娘只见嫁出去,不见娶进来的“和尚村”,变化在一点一滴的展开。
    安溪村的变化首先在于zf下大力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万州区投入1278万元改造安溪村道路、饮用水、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还下大力气对18户贫困户进行高山生态移民。现在的安溪村村内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还配套了便民超市、电子商务站、农家书屋等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一心想脱贫的安溪人意识到,安溪村的“穷根”在于本村产业失去主导,曾经的柑子、榨菜等优势产业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失去竞争优势。安溪脱贫不可能光靠zf“输血”,恢复安溪村的“造血”功能是首要任务。
    于是村里人和市、区两级扶贫小组一商量,决心利用安溪的自然优势,种植早熟、花期长的翠玉梨。通过整体规划,安溪村建立起“核心示范园+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和流转土地的形式入股参与到翠玉梨种植当中,分享当地产业兴起带来的财富。
    目前,安溪村种植翠玉梨1150亩。以占地550亩的翠玉梨丰产高效示范园为例,3年后果树进入盛果期,预计可为村集体和14户建卡贫困户分红100万元。
5月底,重庆市万州区,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茶园。新华网飞手:郑杰 摄影:李相博
    旅游敲开致富门
    从万州城区出发,驱车沿山路盘旋而上,目极之处皆是景:5月末的山间梯田已经种上绿油油水稻,野生杜鹃林中依然有火红的“映山红”盛开;行车一个小时后,到达海拔1000米的凤凰高山茶园。凤凰村,这个曾经太安镇最穷的贫困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美景。
    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凤凰村从2011年开始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到2015年,凤凰村实现年接待游客31万人的目标,不少贫困户也借助着旅游市场的兴起,逐渐甩掉贫困的“帽子”。
    一到周五,看着游客源源不断的来到凤凰村,贫困户谭青就喜上眉梢。
    2015年,由于谭青父母多病,家庭致富能力较差,镇zf安排她和其他15位贫困户用国家下发的40万扶贫资金以资产收益扶贫的方式入股了“茶乡人家”农家乐。得益于这种资产扶贫形式,谭青当年就收到了分红1200元。
    但只依靠农家乐每年分红的1200元,谭青一家四口的脱贫越线还有不小“距离”。
    “我靠旅游赚得可不止这一点。”谭青笑着说,除开入股分红,她依托凤凰村的旅游经济还有另外三笔收入。
    谭青说,通过平日在景区务工和在茶园采茶,再加上将自家的农产品“茶香鸡”、“茶香米”拿出来面向游客销售,一年下来有近万元收入,家庭实现逐步脱贫致富,她很有信心。(完)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