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景区介绍] 气势雄伟谭氏宗祠,红色苏维埃zf旧址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12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气势雄伟谭氏宗祠,红色苏维埃zf旧址
湖北省通山县是革命老区,是一块光荣的土地,是用革命前辈和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在著名革命先烈谭英鸿、谭质夫的故乡大畈镇白泥村,有一座建造精美气势雄伟的古建筑,它就是被称为“鄂南第一祠”的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居白泥湾正中,始建于明洪武八年,清乾隆二十三年方才竣工,跨度近300多年建造。整个建筑错落跌宕浑然有致,青瓦灰墙门楼高大精致,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雨沧桑,依然气派雄伟。
宗祠大门坐北朝南,有3米高、2米宽,两旁各有一个石门墩和一只昂头张望的石狮子,有两扇边门与大门同向,墙上还有4个栓马石;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四个遒劲有力的“谭氏宗祠”大字。在10余米高、30米宽的前墙顶端有一尊“魁星点斗”的塑像,表达着族人冀望多出文人墨客的美好标志。在前墙的左侧有一偏房,另备有门扇,它是专供戏班和来客宿憩的。据悉在古代,大门是紧闭着的,要待本祠出了一品以上的大员才能打开,平常是两扇边门和两扇被称为“中履”的侧门供行人出入。
墙上那镂空花纹浮雕,就是拴马之用的拴马石。见过很多古建房前柱式的拴马石,这种直接拴在墙壁的拴马石,还是第一次见呢。
大门内是个专供唱戏的大戏台,有20余米长、10余米宽,由4根石柱支撑,台面用木板铺垫,台上饰有两只石象、两只石狮,顶部为装饰秀丽的藻井,戏台两侧备有各种乐器。
戏台前,是一个大院落,足有400多平方,地面均为青石板,两侧是20多米长的排楼,各有镌刻槛木相栏,两端有小闼与走廊相通,为古时女子看戏专属通道,因为封建时代一般女子是不容入祠堂正厅的,除非守节和诰命夫人才有特许。在排楼顶部的墙垛上塑有两幅人物浮雕,一幅是“薛仁贵征东”,一幅是“薛丁山征西”。与中厅交接的墙角上耸立着飞檐翘角,悬挂着两口精美的古钟,微风吹来,发出动听的声音。
走过大院是中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梁雕柱,柱上人物栩栩如生,细腻而粗犷,简朴而典雅。大院与中厅有天井窗格相隔,面积不小于100个平方。厅的顶部是宗祠最气派的券棚轩,为斗拱嵌饰,阔板相映,分五层塔状推进,顶层两旁上凸现两个巨大的“万”字,中间是用“寿”字、蝙幅图案装饰的象征“福寿如意”的凸字藻井。
 大厅当中有6根5米高的石柱支撑,石柱的下端为50公分见方的石雕墩,每面刻有琴、棋、书、画图案,石柱上方有40公分见方,刻有对联,其中一幅为:“绍祖宗一脉真传曰忠曰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紧围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各房头设立的四间厨房和两间客厅,延伸到后天井,天井为整个大厅提供了良好的光线。
 后方是一堵木板墙,上方悬挂一长型屏风,后有巨型隐壁,中间有皇上御赐的“德隆昌灼”大匾,两旁是两个体现本祠威严的“礼”、“法”大字,其它诰封的匾额悬挂两旁。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