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团成员白居易祠合影

与民同乐
人民网重庆12月26日电 近日,由******三峡办、重庆市人民zf、湖北省人民zf、zy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超高清纪录片及3D纪录电影《新三峡》在重庆发起“艺术家眼中的新三峡”大型采风活动走进忠县。
忠县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城市,因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壮举和三国时期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当投降将军”的气节而被唐太宗赐名忠州,以忠义、忠勇、忠诚、忠孝、忠信为主要内涵的“忠文化”由此发端并享誉海内外。
13日早上,“艺术家眼中的新三峡”采风团来到白公祠,走进白公祠,一条仿古长廊出现在眼前,长廊里两边柱子上挂有白居易所写的15首诗歌。据忠县文物局局长陈云华介绍,初到忠州,白居易对这里的印象并不好,在《初到忠州赠李六》中他就描述忠州“市井疏芜只抵村”“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
“从刚来时的抵触到离开时的眷恋,走过这段长廊,就能感受到诗人对忠州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情感。”陈云华说,白居易在忠州共创作了130篇诗文,这些作品在其整个文学创作中独具价值,而这10多首精选出来的诗歌则最直观展示诗人白居易的忠州情。
记者在参观白公祠发现,园内很多景观和雕塑都焕然如新,不少展馆也都进行了加固。陈云华表示,白公祠在近代经历数次变迁,民国时曾办过医院、成过学校,多年损耗让祠庙内不少古建筑都成了危房。2015年,白公祠在遵循不破坏文物原貌的原则下进行了全面修缮,包括乐天堂、白园、醉吟阁、怀远亭、四贤亭等核心景观,而曾经作为文物库房的部分房间被打造成展厅,以声光电的形式展示白居易与忠州百姓一起制作香山蜜饼、种植花树等生活场景,并配有详细的图文解说。
“现在每天来白公祠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更多,他们都是怀着对白居易的仰慕之情来的。”忠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诗人白居易当年不仅心系普通百姓,还带动忠州人民修路、种花,与民同苦乐。希望更多的人能记住白居易在忠州勤政的这段历史,让忠县优秀的文化世代相传。”中国作协会员、民族文汇杂志副主编李东海参观后感慨的说。(冯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