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成都凭什么?
2012年08月30日13:52 重庆时报
2012年成都国际车展将于8月31日举行,主题是“乐驾”,心有所感,遂写下这段文字。
好些个当年的小众汽车品牌,我第一次见到实车,都是成都牌照:1990年代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沃尔沃、萨博实车,第一次见到菲亚特牌的车子,都是川A,当然了,是在重庆街头。
记得雷诺风景出过一款4*4的车型,很另类的,我唯一见过一次,是在两路口大循环,同样是成都牌照。
2000年冬季成都车展的时候,流行“重庆人爱桑塔纳,成都人爱富康”这样的话题,我们重庆媒体一行人在成都街头细数一番才了解何止富康,成都街头的小众车,悦达普莱特、南汽英格尔等,普及率都比重庆高多了,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最有趣也最极端的一个案例就是,重庆生产的长安老奥拓,在成都的销量一直远高于重庆,2000年的时候,渝蓉两地奥拓销量之比,成都应该是重庆的四倍。
多年来,成都车市在国内排在第三,成都车展做到中国第四。不过从汽车消费多元化的角度看,我觉得成都可以排在国内第二,仅次于北京。成都经济远不是沿海城市的对手,不过在汽车消费理念上面,还真要数成都人兼容并包。
消费多元的好处就在于,每个汽车厂家都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的主场,都愿意在这里投入资源……在这里挣钱的同时,其实也在这里花钱。
重庆豪车比重一直高于成都,有人就分析说“重庆人爱面子,成都人讲实际”,这种误解,是未深入了解所致。成都人爱面子其实远胜重庆人,当年成都的青年工人或者文艺街娃,身上都是揣两包烟,一元钱的白芙蓉,自己抽;而12元的KENT(健牌)或者三五,那是散人的。
成都人购豪车的意向不及重庆,也不及国内其他地方,这是由当地的文化基因所决定。成都老板不容易做大,因为做到一定程度就会分心,要去张罗享乐,曲尽其妙,要去搞文化事业,合在一起就是享乐文化。即便是在成都郊县出生成长的老板,谈起享受来,那都是幼儿学、童子功,有一整套体系的,但论雄心论抱负,论吃苦耐劳,却远不及浙商、闽商或者渝商。
虽不以豪车比例见长,但成都却另有巨量的实力去支撑“中国第三车市”,那就是庞大的车市基数。跟成都人一聊天,经常就有这样的话题“隔壁小两口,一个月加起来七八千块钱,也能供靓楼,能买车,吃香喝辣穿名牌,还能今年新马泰,明年港澳台,后年爱琴海……真搞不懂钱从何来”,这是最典型的成都话题,同时也道出了成都消费力量的核心力量无论有钱没钱,全都敢花钱。
川西坝儿沃野千里,自古谋食容易,从来就是享乐的温床,合格的经济学家大可从总部经济、省会经济、周边辐射力等角度去探讨成都的经济现象。不过从我的观点来看,渗入血液中的享乐主义,还真是成都“中国车市第三城”以及“车展第四城”的重要推手。
这一点,会令每日爬坡上坎、辛苦打拼的重庆人心里郁闷,但这也是现实。1990年世界杯之前的意大利,长期被揶揄为“欧洲病夫”,耽于享乐,一顿午饭有时要吃三四个小时,全欧洲的人见到都摇头。不过后来国际风向发生变化,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哇!意大利人好会享受,好有魅力,好性感……我一定要去意大利!
看见没有,风水这样一轮转,享乐就变成生产力,变成GDP了。文/曹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