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在中国,年轻人活得最抑郁! [打印本页]

作者: 长江村{原}    时间: 2017-2-5 09:10
标题: 在中国,年轻人活得最抑郁!
在中国,年轻人活得最抑郁!
2017年02月05日 01:28
来源:财经网
作者:小柴

在中国,哪个人群活得最抑郁?相信不同年龄阶段、社会阶层的读者内心会有不同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年轻人这一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

经查据相关资料,虽然我们目前尚不能断言中国的年轻人是抑郁症患者最庞大的群体,但我们需要警惕一个新现象:中国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在别人眼中,本该意气风发、乐享韶华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受困于抑郁症呢?

被抑郁症吞噬的年轻人

早在2009年,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国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按照6.1%的发病率折算,国内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无疑是抑郁症的重灾区。

而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带来的严重后果值得关注。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及发病率很难准确统计,因为此前没有进行过此类专项调查,而且农村人口也不会配合调查。英国《卫报》称,尽管中国尚未公布有关精神疾病的官方数据,但大多数证据表明其抑郁症患者比例在上升。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认为,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非常堪忧,“不管是心理疾病还是心理障碍或是抑郁倾向,在年轻人中都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抑郁症,从临床上来看,现在得抑郁症的人年龄越来越小。”

年轻人的“中国特色”式压力

国内抑郁症年轻群体的扩大,与他们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对十余种不同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参与者的反馈,研究人员将他们面对的压力归纳为十个方面,包括社会环境、工作压力、个人成就、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个人生活。研究结果还表明,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

其中,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压力主要是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色压力”。

20岁至30岁的人群处于面临毕业、职场奋斗初期,人生的格局还尚未稳定,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焦灼感进一步加剧,这些不良感受会进而诱发抑郁症。

“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创始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赵悦辰称:“在抑郁之前普遍有一种情绪存在,这种情绪叫焦虑。焦虑不断累积会促进抑郁的发生。”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因为经济体制和劳动组织制度的改革,各种性质不同机构的雇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处于北上深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人才的竞争更为激烈,技能和信息的更新也让他们的神经难以松懈。

再加上如今社交网络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界限。24小时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已成为许多职场人的常态。

研究已经表明,过度使用电脑与手机使脑部放松与紧张的调整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睡眠障碍、工作效率不佳,加上压力随时可能迎面而来,容易引发抑郁。

此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迫使年轻人难以认真对待自己的饮食健康,常吃垃圾食品果腹。

但西班牙那利·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和格拉纳达大学的科学家们经研究证明,食用快餐或商店出售的烘焙食品与患抑郁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经常以快餐为食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那些不吃或者极少吃的人高出51%,即使少量进食这类食品,也会明显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

许多年轻人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都有类似“被掏空”的感受,这种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状态一旦持续,将为罹患抑郁症埋下伏笔。

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困扰着中国年轻人,它也是导致日本年轻人自杀的一大原因。每年5月,日本抑郁症患者会突然增多,通常叫做“5月病”。这是因为每年4月是新年度的开始,很多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时极其惶恐,工作一个多月就出现抑郁症状。

虽然年轻人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工作,但悲哀的是,在财富积累初期,他们所获得的工作报酬难以支撑自己立足,毫不夸张地说,在贫瘠的经济基础上,年轻人的婚恋、购房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压力也是致郁的重要原因。

以购房为例,虽然中国的人均收入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房价却高得世界领先。据世界各地和各大城市生活成本的数据库NUMBEO显示,全球127个国家(含地区)2015年中的“房价收入比”中,中国以房价是年薪的22.95倍排在了第14位。

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8左右或以下,加拿大只有5.78,美国只有3.39。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也高于日本、韩国这些高收入的国家。如此环境下,中国的年轻人若想仅凭一己之力买房,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想在北上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更是遥不可及。

将视角转到国内农村地区,失衡的性别比下,农村男青年想要结婚便要交付无异于天文数字的彩礼费。诸多新闻屡见不鲜。河南小伙结婚花费50万,相当于全家20年的总收入。民众称,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导致农村彩礼节节攀升,30年来翻了几百倍。虽然对于农村年轻人抑郁症发病率的统计尚无官方数据,但业内专家早已直言,如今农村地区的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症结愈发严重。

在种种压力之下,国内年轻人难有喘息的机会,工作、买房、买车、婚恋……生活的每一面都令他们焦头烂额,也无法去追逐现实生活与休闲娱乐的平衡。

熊汉忠表示,“年轻人的生活品质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的确会影响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无独有偶,近年来韩国受全球经济衰退拖累,不少企业资金短缺,因而削减职位。据统计,30岁以下人士失业率高达12.5%,远高于全国平均的4.9%。

因此,韩国青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大量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团称,韩国20-30岁男性抑郁症患者5年内增加了40%,青少年抑郁症严重。

在社会经济环境转型期的裹挟下,中国年轻人有自己中国特色式的压力,韩国年轻人也有自己难以卸下的“包袱”,而这些变化若适应不好、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抑郁症的侵扰。

功利风气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

社会大环境不仅为年轻人带来了难以消解的种种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局。

熊汉忠介绍到,“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过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是诱发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会的导向就是把经济搞上去,这一导向的核心就是钱。这样一来虽然社会发展了,国家硬件也强大了,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窝蜂地认为钱是最重要的,进而忽略了对自己精神方面的关照。”

不仅当前的社会风气如此,年轻人每天暴露的信息环境、社交网络,也在不断强调功利、现实的价值观。一方面,富裕阶层大晒奢靡生活,使得一大批年轻人盲目追逐;另一方面,媒体大肆营造“人生赢家”形象,“90后美女CEO放言要么出众、要么出局”,“95后创业者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等被包装的年轻有身家、事业成功的形象不断涌现,让许多年轻人迷失自己的定位,将个案视为普遍现实,树立不切实际的成功榜样。

在并不“合理”的比较下,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急于否定自己,焦躁不堪,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崇拜金钱名利的年轻人患上忧郁症的机会较那些并不十分看中金钱名利的年轻人要高出20%。他们的建议是,年轻人在追求向上和好生活的过程中,应量力而行。

的确,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仅仅是少数,在20-30岁的人生阶段,价值观尚未成形。如果盲目追求成功,以功利化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将不当的例子做榜样,那将坠入功利的陷阱,被丛林社会的规则裹挟着向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内心的混乱和焦灼难以得到重视,郁积心中,不免诱发心理问题。

成功环境相对优越 缺乏情绪处理经验

事实上,年轻人难以妥善处理负面情绪也是科学使然。研究表明,大脑中负责推理和抑制冲动的前额皮质到了25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这意味着,现在年轻人的大脑许多还未发育成熟,不足以应对刚独立时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再加上在国内,这一代年轻人大都生长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物质条件较前几代丰裕许多,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相对脆弱。准确地讲,他们在成长早期缺乏处理情绪的历练。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

还有专家认为,年轻人易患抑郁症与不当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根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遇到挫折时常发生极端行为。

因此,即便年轻人的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缺乏处理挫折和消极情绪的经验,也极易“钻牛角尖”,进而患上抑郁症。他们亟需正确认识挫折和消极情绪,并及时调整。

社交封闭就医难 忧思无处排解

MentalHealth Foundation的项目负责人Moira Clunie认为,现在抑郁症的年龄段正在年轻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网络带来的现实社交隔阂。

的确,年轻人习惯在网络世界里封闭自己,缺少和人群的线下交流,以及健康的社交圈。这使得他们一方面认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另外一方面即使发现了问题,也缺乏倾诉对象,难以排解忧思。而若想很好地应对焦虑和压力,年轻人作为一个个体,社交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即便他们想通过专业渠道进行抑郁症治疗,但也受限于医疗资源短缺和价格昂贵,难以如愿。

“在美国,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心理学家、心理健康师、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约30万人。而在中国,通过资格考试的心理咨询师只有约2万人。国内一线城市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已经达到300~1500/小时,价格之高已经让普通人难以承受。”全国人大代表、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道出了国内心理治疗资源的匮乏和治疗费的高昂。

除了人才,目前中国医院设立心理科室的数量也很少,且多以门诊形式为主,开辟住院部门的则更少。以沈阳为例,目前只有两家医院开设心理病房。但实际上严重心理疾病患者与其他重症患者一样,都需要住院观察治疗。

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福建、安徽、重庆、四川和浙江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2条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但囿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很多时候因为电话占线而无法被接听。

不难看出,尚无丰厚财力的年轻人若想深入治疗抑郁症,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硬件条件的缺失也让抑郁症的治疗难以实现。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机制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山寨电话    时间: 2017-2-5 10:36
所以要多约炮多日批撒
作者: lvmi8    时间: 2017-2-5 11:20
有些烦恼是自找的。发达国家年轻人租房住,国外的父母很少会给子女钱买房。中国年轻人非要买房,还把父母拖下水。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05
本帖最后由 沙漠小蓟 于 2017-2-5 12:07 编辑
lvmi8 发表于 2017-2-5 11:20
有些烦恼是自找的。发达国家年轻人租房住,国外的父母很少会给子女钱买房。中国年轻人非要买房,还把父母拖 ...
中国你租房子的话根本别想找老婆,除非你特别帅或特别会撩妹,或走了狗屎运碰到特别好说话的家长,这两种都是彩票概率,更不要说房子上附加的很多社会功能属性,没房子以后小孩入学,上户口都是大问题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5 12:07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12:05
中国你租房子的话根本别想找老婆,除非你特别帅或特别会撩妹,或走了狗屎运碰到特别好说话的家长,这两种都 ...

我找老婆的时候就是租房住

作者: 勤劳的小四    时间: 2017-2-5 12:12
我把所有家产全给你,你把年轻给我,干吗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13
本帖最后由 沙漠小蓟 于 2017-2-5 12:22 编辑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5 12:07
我找老婆的时候就是租房住
你聊妹本事大又恰好碰到一个能被你hold住的女人呗,或者女的觉得你帅呗,又或者你家里有家底本身就买得起但就不买玩姿态呗,女方看得到自然懂得起没后顾之忧也就不急着闹着要房子了,而且我认为你找老婆的年代距离现在应该已经有比较长的年份了,起码在十来年甚至七八年前,那时候女孩子还是不那么物质的,那时候房价给年轻人的压迫也远不如今天那么大,没有压迫感,购房驱动力迫切性也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不管怎么说你那种都是很小概率的事件,大部分人还是要老老实实买房讨老婆,而且就算刚结婚不买也迟早要买的,如果有娃了还租房住看看老婆还稳得住?
作者: 耳东陈    时间: 2017-2-5 12:14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26
耳东陈 发表于 2017-2-5 12:14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古人语

哦对了,太祖为啥从北大图书馆辞职不干了去造反,蒋委员长没给他涨工资啊,还是为五斗米折腰啊,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29
本帖最后由 沙漠小蓟 于 2017-2-5 12:30 编辑
勤劳的小四 发表于 2017-2-5 12:12
我把所有家产全给你,你把年轻给我,干吗
你敢把你的人生阅历,人脉也给他们吗?你在京沪深有产业吗?如果有的话也敢给吗?
作者: 勤劳的小四    时间: 2017-2-5 12:34
本帖最后由 勤劳的小四 于 2017-2-5 12:35 编辑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12:29
你敢把你的人生阅历,人脉也给他们吗?你在京沪深有产业吗?如果有的话也敢给吗?

敢给,估计你不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我变成18岁,所有钱财都给,钱财身外之物
这个贴子快点移,和重庆有毛关系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39
勤劳的小四 发表于 2017-2-5 12:34
敢给,估计你不知道青春的意义,把我变成18岁,所有钱财都给,钱财身外之物
这个贴子快点移,和重庆有毛 ...
人生有得有失,重来一回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说不定又会遇到新情况新烦恼,过好当下,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聪明人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5 12:41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12:13
你聊妹本事大又恰好碰到一个能被你hold住的女人呗,或者女的觉得你帅呗,又或者你家里有家底本身就买得起但 ...

重庆买房子压力真不是很大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12:59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5 12:41
重庆买房子压力真不是很大

所以重庆相对其他大城市,女娃儿逼男方买房的程度要宽松很多,因为暂时不买的话以后买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其他大城市就完全不同了,不过房子这东西在中国真不完全是住人的盒子,有一定的金融属性,重庆房子的金融属性目前算最弱的一类罢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5 13:04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12:59
所以重庆相对其他大城市,女娃儿逼男方买房的程度要宽松很多,因为暂时不买的话以后买影响不是特别大,但 ...

而且重庆女的还不要聘礼,简直是结婚天堂

作者: wjwjcqgto    时间: 2017-2-5 13:49
你年轻时想要钱,你有钱时想要时间。说这个多人总是想要他认为他很少的东西
作者: 长安学者    时间: 2017-2-5 13:57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5 13:04
而且重庆女的还不要聘礼,简直是结婚天堂

是不要聘礼,但卡必须上交!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5 13:59
长安学者 发表于 2017-2-5 13:57
是不要聘礼,但卡必须上交!

没交。不过难道其他地方的不交吗?

作者: 耳东陈    时间: 2017-2-5 14:38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12:26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古人语

哦对了,太祖为啥从北大图书馆辞职不干了去造反,蒋委员长没给他涨工资啊, ...

真正g**人的情怀,是尔等宵小之徒可以恣意污蔑的吗!罔顾历史,厚颜无耻!

不是咒你,抑郁症离你应该不远啦。。
作者: 长江村{原}    时间: 2017-2-5 14:58
是人就有痛苦和幸福,只是各自的定义不同罢了。
可以平平淡淡,可以轰轰烈烈,可以跌宕起伏~~关键在于你持有什么样的人参观并用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去实现。

作者: 说太多也没用    时间: 2017-2-5 16:02
所以一边又说年轻人住房压力大,一边又觉得房价太低不好。真是矛盾
作者: 吃荤的兔子    时间: 2017-2-5 16:22
现在年轻人压力山大。贫富悬殊必然造成这种现象,看别人啥都有,自己而一事无成,心理素质差的肯定会很失落。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23:21
说太多也没用 发表于 2017-2-5 16:02
所以一边又说年轻人住房压力大,一边又觉得房价太低不好。真是矛盾

购房前是压力,购房后是家庭资产一部分,其实并不矛盾,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作者: 沙漠小蓟    时间: 2017-2-5 23:23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5 13:04
而且重庆女的还不要聘礼,简直是结婚天堂

主城老六区城区的一般不要,其他地方就难说了
作者: smalli999    时间: 2017-2-6 08:37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5 12:07
我找老婆的时候就是租房住

版主是70后,那时候不要求房子
作者: smalli999    时间: 2017-2-6 08:38
勤劳的小四 发表于 2017-2-5 12:12
我把所有家产全给你,你把年轻给我,干吗

呵呵,可以,把你打回初中生看看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6 08:39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23:23
主城老六区城区的一般不要,其他地方就难说了

事实证明某个不是主城区的区的也不要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6 08:40
smalli999 发表于 2017-2-6 08:37
版主是70后,那时候不要求房子

80后
作者: smalli999    时间: 2017-2-6 08:43
ningyuan 发表于 2017-2-6 08:40
80后

80初,结婚早的几年也不要求,现在90后是必要条件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6 08:44
沙漠小蓟 发表于 2017-2-5 23:21
购房前是压力,购房后是家庭资产一部分,其实并不矛盾,站的位置不同而已

恐怕更多的人,购房前是压力,购房后30年还按揭更是压力

要成为资产??30年按揭还完后再来谈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7-2-6 08:45
smalli999 发表于 2017-2-6 08:43
80初,结婚早的几年也不要求,现在90后是必要条件了

其实我一直不懂的是,耍都耍了,不结婚,难道男方还要吃亏???
作者: lichangwencqkx    时间: 2017-2-6 10:38
昨天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回帖是:根本不想结婚,只是觉得对不起父母!后面很多跟帖,其实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中国婚姻只是加重了生活负担!我没买房,我也不会去按揭!房价爱咋涨咋涨,就算父母和哥说他们会负责首付,可我完全不动心!人活一世,我不想最有活力的时间都是在付房贷!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