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奎将五金配件递给顾客。
3月21日早上8点,位于县城新发市场附近的个体户刘安奎,早早来到自己门市,开始整理货物。
8点半,货物整理完毕,刘安奎拿起扫帚,清洁门市前的台阶。
这是刘安奎搬到新门市3个月以来的习惯。
“现在这个门市好,不仅当道,还可以停车。”刘安奎说,“早搬能选到好门市,生意并不会比原来差,这是我多次搬迁得出的经验。”
1994年,年仅29岁的刘安奎从原大足县来到忠县创业。所开的门市,主要经营房屋建设及装修所需五金建材的批发与零售。
“那时,看到忠县城的房屋很陈旧,加上三峡工程即将上马,我就发现这其中有很大的商机。”刘安奎道出了选择创业门路的理由。
做生意20多年来,刘安奎见证了忠县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搬迁。
“人流量大,生意好做。”刚来忠县时,刘安奎租下了河坝边一间民房,开始了自己的五金生意。
就在当年,三峡工程启动建设。库区居民面临移民搬迁,刘安奎租赁的门市也在搬迁之列。
“修建三峡工程是大事,我们要大力支持。”刘安奎听了zf干部的宣传后,主动搬迁,租用了原忠县日杂公司一间门面继续做生意。
2005年,通过竞拍,刘安奎花50多万元购买了县城人民路9号附3号门市。由此,实现了第二次搬迁。
之后,刘安奎在忠县城买了住房,孩子也在忠县上学。这让他在忠县扎下了根。
“这个地方人流量很大,生意同样不错。”刘安奎回忆,门市左边是弘海名都楼盘,右边有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给他带来了不错的生意。
但遗憾的是,门市前的台阶太窄,且无空坝,车辆停靠不方便。
2016年底,鸣玉溪片区棚改二期工程启动,刘安奎的门市处于拆迁范围内。街道干部和社区干部上门给他宣传政策,并向其描绘棚改之后的城市蓝图。
“早搬早安心。”经历过几次搬迁,刘安奎悟出了一些道理:门市早搬,会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理想的地段做生意,也有充分的时间打理生意。
经多方考察,刘安奎选择了新发市场对面的两间闲置门市。
2016年12月20日,当其他商家在抢抓春节即将到来的商机挣钱时,刘安奎选择了搬迁门市。他也成了所在片区最早搬迁的商户之一。
“现在这个地方好,有两个门面,能够更好地展示货物。”刘安奎说,这一带有一个成熟的批发市场,来往人员很多,客源不愁。
虽然门市不太起眼,但门面宽敞,前面的台阶宽,顾客也可以停车后进店购物。
“早搬不会吃亏。实事求是地说,我现在的销售额比搬迁前有增无减。”刘安奎说,“这个地方还有另外的商机——附近的胡燃商行只卖百货,我的门市可以卖五金建材和日用杂货,与其相互补充,生意自然不会差。” (记者 杨忠明)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