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州博物馆展出的这两件类似陶罐的器皿,被称为“瓮”,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的容器。瓮还有一个用途——盛放逝者遗体,这种葬式被称为“瓮棺葬”。这两件瓮棺分别高60.5厘米、50.5厘米,腹径分别为62厘米、50厘米。均系小口、短颈、深腹、小平底绳纹灰陶瓮。这两件瓮棺1999年出土于忠县中坝遗址东周文化层中,距今2000多年历史。
瓮棺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安葬方式。瓮棺葬,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时代。解放前,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瓮棺葬具绝大多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器。具体葬俗是:将夭折的未成年人(以婴幼儿为主)的尸骨放入陶瓮中,盖上盖子,埋于地下。这些陶瓮以及瓮盖不是专门烧制的,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储物器具随机拿来用于埋葬之用。因此,出土的瓮棺规格不同,形状各异。此外,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小孔被当作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婴幼儿瓮棺葬多出现在居住区,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小孩子的体贴和爱护,以防止野兽伤害小孩子的尸体。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因小孩子未行“成丁礼”,故不能埋进本族成年人的公共墓地。
大量瓮棺墓在考古发掘中被发现,显示出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儿童死亡率极高的现象。瓮棺墓的出现,与后期出现的石棺、木棺一样,都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共同信仰和观念,即“灵魂不灭”。
水木青云 发表于 2018-8-14 17:19
我一直觉得奇怪,巴文化为何没有重大历史遗存?每次去三峡博物馆看到那些寒碜的藏品就觉得汗颜!
烛音 发表于 2018-8-14 17:22
是你没看完,还是看完了有这个结论?为什么我觉得里面的藏品还是很灿烂的呀。
当然,是没法跟故宫相比啦 ...
水木青云 发表于 2018-8-14 17:56
洛阳博物馆和郑州博物馆文物都比重庆博物馆丰富!
水木青云 发表于 2018-8-14 17:55
三峡博物馆藏品总数才12万件!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国宝)数量为0,一级文物才几百件!要知道陕西历史博物 ...
水木青云 发表于 2018-8-14 17:19
我一直觉得奇怪,巴文化为何没有重大历史遗存?每次去三峡博物馆看到那些寒碜的藏品就觉得汗颜!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