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17件“小兵马俑”再现明代礼制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十七件石质仪仗俑,被当地人称作“小兵马俑”。记者 杨晨 摄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西安有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却不知道在我们重庆也有迷你版的仪仗俑。
  在铜梁区青龙嘴墓群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套明代仪仗俑,被当地称作“小兵马俑”。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它们也一起被提名晋升。
  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史?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您独家揭开“小兵马俑”之谜。
  形态各异的17件仪仗俑“各司其职”
  发现仪仗俑的墓群位于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二社,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的重要文物点。考古人员介绍,墓葬共包含三个规格相近的长方形墓室,由石板拼接而成,墓顶以石板封盖。其中,最中间的墓室长2.2米、宽0.76米、高1.18米,属保存情况最好。
  让考古人员惊奇的是,墓室内不仅平卧着一具完整的尸骨,在其脚的一方,还摆放着17件明代仪仗俑。
  这套仪仗俑身穿袍裙,头戴圆盆帽或圆形平顶帽,身材大体相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仪仗俑皆为石质,其中骑马俑1件、持杖俑12件,持杖俑手中所持仪杖为铜质,因锈蚀而长短不一。此外,还有1件四人抬轿俑、2件牵马俑和1件抬箱俑。”考古专家称,这批出土的石俑雕刻精美、形象生动,为研究区域内明代社会经济、礼仪制度、民俗服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墓主人身份成未解之谜
  “该墓除了有一套完整的仪仗俑,并无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墓志铭或其他陪葬物品,即使有完整的尸骨,也无从考证其真实身份。”考古专家说,因此墓主身份仍是未解之谜。
  但由于在铜梁境内曾多次发现这类墓葬,石质仪仗俑为明代这一地区墓葬随葬品的一大特色,据以往的相关发现可推测此类形制的墓葬多为官宦家族墓地。
  考古专家由此顺藤摸瓜,通过大量地收集已发表的墓葬资料,发现在该墓与位于土桥镇和巴川镇等地的张氏家族墓地的墓葬形制十分相似。
  那么墓主人是否与张氏有关联呢?
  据了解,铜梁区明代张氏家族墓地分布较广,最著名的要数明兵部尚书张佳胤父母张文锦、沈氏合葬墓。墓葬中出土了两套较完整的仪仗俑,其中张文锦墓室出土有1件四人肩舆俑,22件仪仗俑,马2匹,伞盖、书桌、交椅各1件;沈氏墓室出土的一套则有1件八人肩舆俑,57件仪仗俑,马23匹,伞盖2件,书桌、交椅各1件。
  两套仪仗的规格相差较大,是因为二人入葬时身份有所不同,张文锦去世时为兵部主事,官阶为正六品;沈氏去世时为太恭人,官阶亦为正四品。这两套仪仗俑,有可能是按照当时六品官和四品官的仪仗制作的。
  由于该墓距离张氏家族墓地中心位置不远,由此专家推测墓主亦可能为张氏后人。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