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本帖最后由 SHISHIQS 于 2016-12-8 22:33 编辑
2016年以来,重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藏在酉阳群山深处的山羊村,随着四合院等人文景观的挖掘,已从“穷山沟”变“忘返谷”,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郑杰
重庆计划每年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村100个,各区县每年建设区县级示范村3个以上。2017年,重庆将建成市和区县两级示范村1000个以上。地处丘陵的长寿区海棠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成片的水稻田与农舍规划井然有序。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郑杰
重庆确立了“农民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区县为主”的建设原则。武隆天坑的底部还一直保留着土家人的住房和世代耕作的梯田。被土家人称为“中石院子”的天坑外型像一颗爱心。新华网 马天龙摄 飞手向进
目前,重庆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重庆市武陵山,曾经被李白叹作“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在四通八达的高速路覆盖下已变得畅通无阻。新华网 黄俊辉摄 飞手向进
美丽乡村离不开环境美化。重庆计划在2017年前,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截至2017年11月25日,重庆已实施5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綦江区郭扶镇便是其中之一。郭扶镇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一座,日处理能力达400吨,当地环境焕然一新。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向进
在江津区,75座农村污水处理站陆续建成,新增每日污水处理能力6400余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经过整治,农村环境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84万农村居民从中受益。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向进
重庆在改善农村环境时,除了“法”的管束,还有“智”的创新。渝北区石船镇将满目疮痍的矿坑打造成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新华网发 甘红兵摄
在丰富乡村文化方面,重庆探寻古村修葺保护之路。乌江阿蓬江交汇处的龚滩古镇有1700多年历史,在川黔古盐道中,龚滩古镇曾是涪岸盐道的必经之处。如今,古镇现存三公里长的石板街和吊脚楼群,是古镇曾经繁华的印记。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郑杰
彭水作为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以蚩尤部落文化为载体,建造了包括九黎宫、九道门、九黎部落苗寨、蚩尤大殿等数百处景观的蚩尤九黎城。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向进
重庆着力推动乡村建设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发展乡村经济。位于石柱县黄鹤、洗新、新乐、金竹、金铃等乡镇的七曜山一带,因其独特的褶皱山体,已被确定要打造为地质公园。新华网 黄俊辉摄 飞手向进
重庆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潼南崇龛镇打造油菜花基地。2016年“菜花节”全区共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新华网 黄俊辉摄 飞手向进
同样发展“花花经济”的还有江津区杜市镇。太公山麒麟七彩田园2016年举行了第六届花木旅游节。拾级而上的梯田,勾勒出蜿蜒起伏的山脉。130余种花卉苗木五彩缤纷。新华网发 袁孝春摄
重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做好了“四结合四配套”。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渝北印盒村万亩李花绽放,与农舍、小溪组成一幅新农村生态画卷。新华网 黄俊辉摄 飞手郑杰
贫地里“掘金” ,山林里“生财”。森林旅游已成为重庆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目前,重庆共有448个“森林人家”。2016年11月文峰镇“森林人家”被三色彩林包裹。新华网发 王强摄
11月9日,早在2013年就入围“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武隆仙女山镇仙女山降下今冬第一场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新华网发 王俊杰摄
11月7日红池坝迎来今年立冬之后的第一场降雪,白雪飘落在红池坝的山之巅、林之上、屋之顶、水之畔。新华网发 王强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