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故事3:打破铁路运邮禁令
意义:让邮包成为铁路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历者: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蓉
2013年11月,时任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李国华来渝时提出,希望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将重庆打造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我国第四个国际邮件互换中心。这就要求中欧班列(渝新欧)要试验运邮。
“当时知道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蓉坦言,在铁路合作组织(OSJD)1956年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以下简称《国际货协》)中,明文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
当时电商已经在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也开始萌芽,邮包很可能成为中欧班列(渝新欧)的重要货物。为此,重庆决定推进铁路运邮事宜。
但这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时中欧国际铁路从未运输过装载国际邮包的集装箱,各国海关、检验检疫、邮政部门如何依托国际铁路协同工作也毫无头绪。
所以,想要实现铁路运邮,重庆需得到相关部委的支持,与铁路合作组织27个成员国的铁路部门进行协调,还要跟中欧班列(渝新欧)沿线海关、检验检疫和邮政部门进行对接,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但重庆敢为人先。2014年1月,重庆首次组织中欧班列(渝新欧)进行国内段运邮测试,摸清了国际邮包运行中涉及运输、海关、检验检疫、邮政等环节的影响因素。随后,重庆又与海关总署、中国邮政集团、中铁总公司等单位,以及沿线各国相关机构进行沟通。
“那一年,相关的会议召开了30多次,各种电子邮件来往超过300封。”张蓉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6月,铁路合作组织在立陶宛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版《国际货协》,删除了禁止运输邮政专用品的相关描述。一条实施了58年的禁令,在重庆的努力下被废止。
如今,重庆已经成为全国铁路邮包的疏运中心,更是全国铁路运邮的试点城市,也成为全国唯一常态化开展进出口运邮的城市。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发运国际邮件超3000万件,货值约25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