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41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重庆造城:一座城市的增长梦想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11-5 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重庆,是一座长江和嘉陵江边的古老城市。
    现在,这是一座声名显赫的中国西部大城。
    今年直辖市十周年,城中预演着一种隐隐的节庆氛围,先是全国糖酒会热热闹闹地开过,继而全国书展在这个山城隆重上演了一道精神的盛宴, “一小时经济圈”的话题吸引着重庆人关注未来的眼光。这个城市的气温也伴随着沪深股市的温度持续上升,白天街角处总是飘溢着栀子花的味道,夜啤酒的摊边充斥着重庆潮湿的空气,风风火火地直奔6月,像城里随时充满着的麻辣味道一样,这个城市正洋溢着一种喧哗激荡的生长气息。
  
    上帝为什么造重庆
  
    这座城市的地理和景观,和我们熟悉的所有中国城市大不相同。
    上天独宠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中梁山、铜锣山、缙云山、明月山蜿蜒,形成了大山大水的景观格局。山城临江而立,景色分外魅惑。整个城市像是一座巨大的山岩,无数建筑层层叠叠地绵延其上,幢幢高楼大厦参差不齐地矗立在连绵的群山之间,似乎一幅魔幻色彩的画面。这样丰富的城市景观,国内城市罕有可比。即使放眼全球,也只有旧金山等少数几个城市有如此迷人的大山大水境界。
    被大山和大江包围的重庆简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就仿佛是当年法国人在发现吴哥时的惊叹:“很难想象在原始森林之中,会有这样一座庞大的城市。”重庆不是吴哥,但这样的城市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给那些初抵重庆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
    这是一座得天独厚的城市。因为三峡工程,重庆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城。在全世界,找不到一个和巨型水利工程如此密切相关的、人口稠密的城市。
    这是一座看得见风景的城市,虽然大多数来重庆的人都只把这里当成了中转的码头和驿站。
    美国人誉之为“花冠之城”。世界上最著名的独立旅行信息提供商“孤独的星球(LonelyPlanet)”出版公司最新推出的《2007年旅游目的地指南》,把重庆列为“正在崛起的旅游城市”之首—— “独特的地形也让她成为中国最特别的城市之一,古旧的住宅与现代化的高楼共同建造在陡峭的山坡上,相映成趣。重庆最显著的另一特征是,这里见不到自行车,陡峭的地形让这个城市看起来就似一个花冠。”
    这是一座需要从不同的视点观察的城市。
    从空中俯瞰重庆时,山峦起伏,像高低不等的巨大波浪。但不管是西北部的浅丘,还是东南部的大山,都顺从地向两江河谷倾斜。从云雾迷茫中看去,山脊若隐若现,成片成片的梯田像是片片在山上,像极了重庆名菜“烧白”。两江之间的渝中半岛,其形状好像一个横写的“V”字,而朝天门就像是舌尖一样添吸着千年流淌着的浩荡江水。
  这是一座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山地城市。狭窄的街道起于河岸,沿山势蜿蜒而上,大部分的房屋建造在半山腰上。自行车是极为罕见的交通工具,汽车行至转弯处总要遇上一阵堵塞。据调查,重庆人60%以步行作为自己的出行方式。因此,长长的石阶才是重庆真正的干道,人们在石阶上爬上爬下,走走停停,上下石阶成了重庆人每日的必修课,也塑造了重庆美女的窈窕身材。
    这是一座一直“蓬勃向上”的城市。最初的高度,是由人们可爬升的距离来决定的,几个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了城市的格局。最近十年以来,这个城市建筑的高度迅速飞升,先是在解 放碑附近,然后迅速地遍及半岛、江北、南岸这些你视野所及的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的独特城市。从城市外观到城市精神,处处都让人感受到高低错落、矛盾对立的存在。尽管重庆地图每三个月就要更新一次,但是单纯依靠地图是无法识别这里的,最多你只能熟悉一些重庆的地名;尽管这里的出租车价钱不贵,但是我还是喜欢换乘各种线路的公交车,寻找迂回曲折的各种城市地点;尽管重庆的石阶爬起来有些费劲,我还是喜欢行走在那些陌生的街巷里,触摸梯上砍下那些已经被岁月遗忘了的重庆时光。
    《重庆森林》不在重庆。但是,这个平均每三个月就能种下一栋大楼的城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城市森林。
  
    1996年,来自香港的李嘉诚在邹容路投下了第一座高层——“大都会广场”,其中2号楼34层,高144.7米,开解放碑摩天楼之先河。随后这个纪录被不断刷新。数据显示,重庆渝中区的高楼密度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使重庆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重庆森林”。在约7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岛,高层建筑就有3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大楼超过200幢。此外,渝中半岛还承载着60万常住人口和2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人口密度之高,即使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痛苦的城市;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世界上最艰难的生存环境。1942年9月25日的一个早晨,费正清乘美军飞机从昆明北飞。在这位“中国通”的眼中,重庆“为人类居住,十分不幸,因为没有平地,要在城里往来,得像山羊一样忽上忽下。”
  这是一座充满了真实生活感的城市。即使在繁华区的路边,也能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摊贩、卖栀子花的提篮小贩、扛着一根扁担的棒棒、夜啤酒,这座城市似乎随时充满着喧闹和人气。如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作者简•雅各布斯来到重庆,她会不会也会喜欢上这样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和谐的街道景观呢?
    夜景一直是这个城市的主旋律。傍晚登上南山一棵树俯看过去,此时的重庆是声色天堂,梦幻人间。其实,这不是今天才有的绮丽景象。重庆旧志曾载:“入夜万家灯火,层见叠出,高下相掩,光灼灼然俯射江波,与星月交灿。”
    而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一个美国医生眼中的渝中半岛,却是这样一番情景:“在长江和嘉陵江汇流的地方,是一个岩石嶙峋的半岛,而重庆便一层一层地建筑在它的上面,最下一层是用毛竹撑在水泥地上的茅屋,到最高一层则是古代的灰色石块的墙壁。”这位名叫西贝尔的美国人预言,“重庆的改观是困难的。”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此时此刻,我们试图以一种断代的方式重温、摹画重庆这座城市的未来景象,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里,追溯这个城市增长的规划历程。
    《华阳国志•巴志》里描写重庆主城:“地势刚险,重屋累居。”时至今日,还可以在重庆的下半城看到很多这样的老巷子。
    重庆海关贸易报告是研究近代重庆的重要城市文献。英国人在1892—1901年的报告里称:“重庆城内地皮不够和运货繁难,将永远是本埠商业发展的严重的、即或不是致命的障碍。”此时的重庆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这时候重庆街巷计有240余条,宽不及八尺。通往省城的唯一一条陆路叫“东大路”,仅宽五六尺,古城内外则没有一条马路。狭小的古城区已不能适应重庆城市发展的需要。1921年,重庆商埠督办首次提出开辟新市区、改造旧城区、兴办现代市政、公用设施的计划。
    重庆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始于1929年正式设市后,首任重庆SZ潘文华决定开辟新市区。当时用了六年零七个月时间,迁坟43万多座,建成由通远门到观音岩、两路口、上清寺、曾家岩的中区马路。至抗战以前,市区包括半岛、江北、南岸总计水路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这一时期,也是重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起始阶段。到抗战以前,初步形成了重庆第一代城市框架。
    抗战胜利后,战时重庆“中国首都”的地位,开始向“大西南经济建设枢纽”的地位转移。1945年12月,蒋介石还都南京前夕,以国民********的身份,命令重庆市****研究一个十年为期的建设计划,并指出要“以交通卫生及平民福利为目标”。
    1946年5月,由胡子昂、茅以升、卢作孚等专家组成的陪都计划委员会编制完成《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并于1946年10月经行政院批准颁布。草案将重庆定位为中国西部****、经济、交通、商业中心,“其重要性远在成都、贵阳、昆明等城市之上。”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在当时的条件下虽未能付诸实施,但却给重庆后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留下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宝贵经验。
    从1949年至重庆直辖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重庆为自己的定位摸索了半个多世纪。在苏联模式影响下,以工业为主的引擎成为促进重庆城市增长的原动力。
    1952年,当时属于****直辖市的重庆编制完成“重庆轮廓规划”。用地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以海拔180公尺水位为准。发展趋势以旧城西部为主,其次为江南、江北。
    1958年,四川省为自己的省辖市制定了“重庆15年—20年远景规划”,提出重庆的城市建设只能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式的发展。
    1983年,重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城市性质,确定了城市跨越嘉陵江向北和跨越长江向南的发展方向,并首次提出了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对此后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城市的增长特点。此时的重庆,已是面目模糊。在蓄意的和不经意的发展中,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一轮又一轮的扩张中,这个城市已是积重难返,只能气喘吁吁地前行。
    重庆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是1998年12月******批准的,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在重庆市规划局向建设部的汇报材料中写道:“98年版总规编制始于直辖前的1994年,成型于1996年,报批于直辖之初。其内容没有能够深刻体现****关于重庆发展的战略意图,已经不能适应直辖后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需要有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来落实。”
    截至2007年5月中旬,《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修编方案只待******审批,这是十年来重庆首次大规模修编城市发展规划,而规划涵盖范围之广,改革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新的总规中,提出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与98年的“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的表述相比,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功能定位和在地区发展中的具体职能分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重庆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银俩 +10 魅力 +5 收起 理由
常务管理员E + 10 + 10 +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3:2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