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忠县:一座彰显着重庆“品位”的小城 [打印本页]

作者: 五里店    时间: 2012-9-10 10:06
标题: 忠县:一座彰显着重庆“品位”的小城
忠县因山而异、因水而美、因橘而名。
2009年以来,忠县以自然生态优势,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建设,努力打造山清、水秀、街绿、城美的生态城市。
2011年,忠县又围绕“洁净忠州·品位小城”目标,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形成了“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特色。
今后5年,忠县将加速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届时,一座集“重庆品位小城”、“库区工业高地”、“中国幸福橘乡”于一身的“品位”小城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城市建设彰显品位
在城市规划之初,忠县便按照“城市古色古香、农村田园风光”的总体定位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山”上下功夫、在“水”上做文章,进一步调整优化县城规划,引导城市有序扩张、精明增长、特色发展。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定位乡镇功能,分类推进城镇建设,构建起“忠州都市圈——市级中心镇——一般小城镇”的梯级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为活络“血脉”,忠县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加快建设“五张网络”。忠县围绕打造库区交通枢纽,加快出境公路、县城与乡镇、乡镇之间连接道的改造、硬(油)化,完成沿江高速南线、梁忠高速忠县段建设,规划建设忠县长江二桥,构建城市外环高速大通道,实现“1小时忠县和周边区县、2小时重庆、6小时周边省会城市、30分钟重点港口、乡镇15分钟上高速”目标。加强城市能源保障,扩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覆盖范围。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宽带进农户,实现固话网络和移动3G网络覆盖所有村社、企业和旅游景点。
配套完善公益设施。忠县加快移民新城大道、忠州历史博物馆、翠屏山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建成香山公园、忠州公园、半城滨江公园、西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启动甘井湖、东溪湖公园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城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车站、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实施城区主干道管线下地工程,完善城区三级污水管网和环卫设施。
提高居民居住品质。忠县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重点片区、重点部位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精致建设,打造更多城市精品。
洁净是品位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干净整洁、简洁安静”的要求,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忠县围绕“整洁化、秩序化、规范化”的总体目标,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六大行动”。按照“抓重点、攻难点、治弱点”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行门前“三包”,落实城镇公共区域责任单位,定期开展全民卫生大扫除。常年开展市容环境“三乱”整治,确保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店面都整洁、漂亮。
忠县结合城市风貌改造,全面完成县城次干道、小街巷和乡镇主街道综合整治。从楼梯整修、阳台规范、街区绿化、夜景亮化等细节着手,努力打造“一街一景、一楼一景”的城市风貌。加快实现城镇道路“白改黑”全覆盖,严控城区机动车、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推进宁静小区创建,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静。忠县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市级生态园林城市,抓好环城山体、县城出口、城区道路、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的秀美城镇。抓好城市重要节点和城市公园、街道、屋顶绿化,提高城市绿地率。坚持因地制宜、精益求精,扩充绿化品种,增加绿化层次,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和档次。大力推进景观灯饰、街道照明节能工作,以中博大道、忠州大道等街道为轴线,以忠州广场、东坡梯道、长江大桥北桥头广场等城市景观广场为节点,以城市标志性建筑、滨江路段、城市桥梁为重点,提升城市夜间景观形象,打造独具魅力的忠州夜色。
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引擎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工业的支撑,就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忠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增强,必将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外商投资的热土。2011年,忠县先后被评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入选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忠县交通便利,有8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有上海到重庆的沪渝高速公路通过忠县,有江南高速公路和忠县到万州北岸的高速公路,未来将会有5条高速公路通过忠县。忠县结合重庆市“江南万亿工业走廊”规划,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高起点、大气魄做好3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规划。依托移民生态工业园新型建材、特种船舶、特色化工、汽摩电子等主导产业,科学划定生产区、生活区和公共服务区,延伸规划现代物流、星级地产、高档餐饮等配套服务业,着力构建以海螺产业园、船舶工业园为重点的“生态工业城”。引导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规划建设特色工业小区,拓展工业园区空间。
忠县按照“龙头带动、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采取梯度扶持、“四个一”服务机制,不断培育壮大“4+2”产业集群,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产业相互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的局面。大力发展汽车、水轮机、船舶等制造业,打造200亿元装备制造业。依托重庆海螺,引进型材、编织袋等项目,打造海螺特色产业园,形成年产值超150亿元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派森百橙汁等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中国柑橘城,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星博化工等企业搬迁步伐,做大做强天地药业等制药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核电等产业,形成年产值超100亿元的能源化医业。积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主城笔记本电脑零部件配套项目,打造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工业园。
良好的投资环境,激发出更高的创业兴业热情。忠县通过全民招商广泛捕捉各种招商信息,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乡镇招商项目入园分成奖励办法及重大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招商优惠政策,瞄准浙江、广东、主城区等重点区域,健全重大项目引入评估制度,确保“招大、引强、选精”。近5年,全县引进工业企业达760家,重庆海螺等产值上亿元企业达14家;成功引进美国博富文柑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81.15亿元;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成功入驻,累计达24家。
文化旅游产业是忠县城市名片之一。忠县立足“两城两山一寨一祠一江”的旅游资源,融入忠义文化、柑橘文化,串点联线,打造库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石宝寨、白公祠、马家大院、红岩文化故里等文化历史遗产,建设忠义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提档升级石宝寨、金色杨柳、三峡橘海等景区,配套完善天池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石子、猫耳山高山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游艇经济。新建1—2家五星级旅游酒店,建成游客集散中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唱响“半城山水满城橘”城市品牌。
提升“五大水平”建设“中国幸福橘乡”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水平”是建设“中国幸福橘乡”的定位内涵。
“中国幸福橘乡”建设,就是要提升“五大水平”,即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建设“橘海人家”,打造中国柑橘第一县,基本建成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教育强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居民健康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城乡精神文明水平,积极探索城乡精神文明共建的新载体,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提升民主法治水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建设法治忠县,争创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按照“中国幸福橘乡”的建设标准,忠县将深入实施三峡后续规划,推动移民安稳致富。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今后5年内,忠县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所有乡镇、行  政村实现电子办公,90%以上的农户获得信息化服务;完成“1+4”客运枢纽和乡镇客运站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800公里;完成一批重点骨干水源、防洪抗旱、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解决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启动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全县电力供应。按照“五个一”、“六个有”要求,重点打造石宝、乌杨、汝溪、拔山等14个现代化小城镇。
同时,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上,忠县将全面实施农民新村规划,统筹发展交通、清洁能源、商贸流通、医院、学校、文化、体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六通六有”标准,打造特色新农村,到2016年建成农民新村75个。

作者: 五里店    时间: 2012-9-10 10:07
位于重庆市东部的忠县石宝镇,濒临长江北岸,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忠县的东大门,因境内有世界八大奇特建筑之一石宝寨而闻名遐迩。石宝寨的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特。其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是女娲补天时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而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作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市文明城镇、重庆市卫生城镇、重庆市山水园林城镇,石宝寨每年吸引中外游客50余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为拉动石宝镇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夯实基础 古镇提档升级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石宝镇千年的历史虽传承下来了灿烂悠久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极其深邃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这些旅游优势也正好给城市的改造工程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如何保存具有本镇特色的历史旅游风貌,建设成为一个古典之美的城镇,成为了摆在镇****面前难以权衡的重要问题。

“将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借力发展,将石宝全力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镇和知名旅游城镇。”石宝镇党委****陈敬荣说,面对难题,石宝人迎难而上,确立了通过打造建设“文化、宁静”的精品小镇,带动旅游的发展策略。

古城镇旅游要提档升级,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洗脸”、“穿衣”、“化妆”……一样都不能落!石宝镇在实施城镇绿化、亮化、油化工程的同时,陆续对主干道实施整治,全力加速对人民广场、绕城公路、自来水厂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石宝镇引导推广“巴渝新居”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并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的同时也提高了镇上居民的宜居指数。

如今的石宝镇,长达1.47公里的道路两侧房屋街景立面已做到造型、色彩统一,按明清建筑风貌装饰,并完善了配套的排水系统和环卫、消防设施。运用现代声光电等技术来演示石宝寨来历、女娲补天、流米石、鸭子洞等传奇故事的“梦幻石宝”立体影视馆已开始进入筹备建设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小镇,正伸出她温柔的双手,张开她热情的臂弯,期待着各地游客的光临!

旅游促农 加速产业调整

“以旅游发展产业,带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是石宝镇推进农村发展的主要手段。”石宝镇镇长黄实说。作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宝镇依托旅游景点的打造,大力开发旅游产品,特别注重三峡石工艺品的开发力度,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开发柳条工艺品,带动农民种植柳条、编织柳条工艺品来提高收入。

2011年,石宝镇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14元,是2006年的3.43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亿元,是2006年的1.72倍……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2011年石宝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8600万元,是2006年的2.21倍。其中,梅花鹿、蝎子、蜈蚣、肉兔、绿壳蛋鸡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生猪、橘等传统产业也稳步发展。过去贫困的盐龙、光辉村均实现了整村脱贫验收达标。

期待飞跃 绘就宏伟蓝图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今年,石宝镇****给自己定下了“狠”计划,各项指标均将在去年基础上大幅提高。因此,2012年石宝镇将精进不休继续完成自己突破性的飞跃!

首先,继续强化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石宝镇****决定启动石宝寨风雨廊桥、马家大院、凤富苑的项目建设,并开工修建景区影剧院。其次,不断强化城乡统筹,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以主干道街景立面改造为重点,石宝全镇将全面完成综合整治,提升城镇品位,努力打造长江第一古镇。预计今年开工建设1个高档住宅小区,新增城镇房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并按上级计划完成巴渝新居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任务。

加大农村脱贫力度,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积极兑现农转城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待遇,鼓励农转城居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借助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全力打造临江步行街和御印街两条微企街区。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娱乐、旅游服务以及信息、中介、家政等第三产业,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商业市场。计划将三峡石旅游工艺品和玉印山豆腐乳生产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争取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力争完成1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

宏伟的蓝图能够引领出开拓进取,美好的未来可以激励奋勇拼搏。面对2012年的新形势,石宝镇将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全镇新的跨越。

作者: 五里店    时间: 2012-9-10 10:07
濒临长江南岸的忠县乌杨镇,因长有高大挺拔的乌杨树而得名。巴渝古镇乌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出土的汉代乌杨阙是我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的三国大将严颜忠义之举为后人称颂,“鱼腹石”、“塘土坝”的传说故事留传至今,千年乌杨米酒闻名峡江。

时代呼唤,如今的乌杨正以建设千万吨级港口为契机,结合沿江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的优势交通,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竹加工产业、船舶制造等特色产业,正着力打造长江南岸特色产业重镇。

肩负重任 发展工业

作为忠县最繁华的水陆交通枢纽,乌杨镇距县城19公里,镇内设有长江客货码头,距沪蓉高速路长江大桥2公里,已实现“半小时忠县”、“2小时重庆”,交通的区位优势为乌杨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乌杨镇是忠县重要的工业发展区,乌杨工业园区即忠县工业园区C区,包括海螺新型建材、钙加工,绿竹加工、船舶工业、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亚洲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海螺集团已落户乌杨,累计投资达到45亿元,是建设忠县百亿集群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之一;总投资5.3亿元的乌杨船舶工业园,金龙船业已正式生产,正进一步招商引资,打造临江船舶工业基地蓝图;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将是入驻忠县企业发展的主战场。

乌杨镇负责人介绍,根据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和忠县“十二五”规划对乌杨的定位,移民生态工业园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乌杨辖区28.5平方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担负起发展壮大忠县工业经济的历史使命,建成忠县最大的工业产业集群。

发展产业 建新农村

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乌杨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有利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施格兰柑橘产业、林下产业、绿竹产业及规模化养殖业。建成施格兰柑橘产业示范园3个,种植柑橘1万余亩;建成绿竹产销一条龙示范基地1个,种植绿竹1.7万余亩;拥有规模以上养殖基地25个。并通过专业合作社模式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先后发展了柑橘、橘豆、高粱种植、药材种植、种猪养殖、肉牛养殖等10余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乌杨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拥有了产业,乌杨同样注重加强农户科技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生态屏障区新造林2039亩,低产林改造1382亩,完成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及巴渝新居建设。几年来,共完成1200多户危旧房改造,新建巴渝新居集中居住点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3个。硬化干道40余公里,硬化村级干道30公里,整修村级公路70余公里,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及出行条件。

场镇优美 设施齐全

近年来,乌杨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着征地转非、农转城工作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加之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全面普及,城乡养老保险的接轨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给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同时,随着乌杨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外来务工人员在场镇大量集聚,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预计2015年,乌杨场镇面积将达到7.5平方公里,比2012年场镇面积增加一倍。人口增多必然导致场镇住房紧张和城镇服务功能承受较大压力。

该镇负责人表示,乌杨将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重点推进中心镇“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建好一个综合性市民广场、一条绕城公路、一座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一座简易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计划今年实现全覆盖。同时,按照适度超前、统一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推进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七个有”,即有一个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一所福利院或敬老院、一个品牌连锁超市、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汽车客运站、一个星级宾馆或星级农家乐。着眼未来,按照该县提出的品位城镇建设的要求,坚持永恒规划、永恒建设的原则,以服务园区、服务一产业、服务产业员工的理念,加快发展场镇第三产业,提速提质建设乌杨镇。

届时,乌杨将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善、镇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全新场镇。

作者: 我爱綦城    时间: 2012-9-10 12:01

作者: rainy    时间: 2012-9-10 19:21
{:7_156遥遥无期啊!工业园建设进度缓慢,也没有引进新的企业。关键是没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撑!招商引资不给力啊!白白浪费了现在的区位优势!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