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享有“东朝宝鼎,西朝峨嵋”之美誉。宝鼎始建于唐代,盛于清咸丰年间,先后兴建了 、 、 等百余座寺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数以万计的香客抬着架香,跳着 前来朝山拜佛。
光明寺位于华蓥山主峰宝鼎,地处华蓥市溪口镇境内,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西朝峨嵋,东朝宝鼎之美称。相传普贤菩萨在此成道现身显圣,普渡众生。
光明寺始建于唐至德二年,唐、宋、元、明、清历代高僧云集,终年香火不断。每年六月观音庙会朝山拜佛的约10余赶万人。
宝鼎海拔I586米,风景优美,森林茂密。宝鼎自然景觏尤如仙境,有四绝“日出、佛光、云海、圣灯"及八景"华银积雪、宝鼎连雪、三花异树、九子灵泉、渠江落日、石镜斜阳、华严古洞、玉壁浮光”,站在宝鼎主峰普贤殿观望,山密重叠,云海茫茫,是海内外游人拜佛颧光的好去处。
宝鼎神韵
有人说,华蓥山上有千年古刹、秀美石林、神奇溶洞,下藏险峻沟壑、百尺瀑布。清代诗人胡作人曾赋诗赞美说:“山河俯瞰周千里,绝顶登临眼界宽。”宝鼎就是耸立在华蓥山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东朝宝鼎,西朝峨嵋” 。宝鼎是华蓥山的主峰,海拔1590.8米,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周围群山拱卫,山形似鼎,故称“宝鼎”。远远望去,宝鼎宛若巨人,气势恢弘地屹立在群山之颠。传承千年的古刹,古朴厚重的历史底蕴,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奇妙无比的自然风景,共同构筑成为享誉巴蜀乃至全国的宝鼎风韵“6.19民间庙会”,即“华蓥山庙会”,又称“华蓥山香会”。它是根据民间传说,每年观世音菩萨的得道日来确定举办的。很难想象,在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顶上,“6.19”前后三天有十几万信众和群众来这里朝拜。这天,庙里的法师、和尚都要穿上整洁的袈裟,迎接远方的客人。而来自各地的游客、信众也会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虔诚,抬圣架、舞龙狮、打腰鼓等各式各样的民俗更使得宝鼎别具魅力。在这些活动中,流传较广的就是抬圣架。相传,抬圣架起源于观音菩萨的父亲妙庄王。观音菩萨出家前叫妙善,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一连生了两个公主,非常期盼能有个儿子。妙善公主的出生,毁灭了国王的希望,因而十分讨厌妙善。妙善成年后,国王准备让她出嫁,妙善坚决不从。一怒之下,妙庄王将三公主逐出了王宫。后来,妙庄王得了怪病,无人能治,已经在外修行的妙善专程回到王宫,舍了手眼救治父亲。妙庄王病愈后,感念妙善,便请人做了许多纸糊的圣架,并将妙善的面貌画在上面,到了6月19日这天,妙庄王亲自护送圣架去妙善修行的地方,抬圣架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华蓥山庙会最重要的大戏。在千佛殿,就有许多圣架。宝鼎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圣架都是前来朝拜的信众用人力从山下抬上来的,游客们对宝鼎的虔诚可见一斑。
夜幕降临,前来上香的人越来越多。就在这时,山间响起了僧人的诵经声,香炉、紫烟、禅音、信徒都已融入到宝鼎的暮色中。在这烟火缭绕之中,仿佛一切世间喧嚣和不平都已逝去,而人生新的期望与企盼仿佛就要降临。到了子时,这种宁静会在瞬间被喧闹代替。各方信徒在此时陆续进入观音大殿前,将美好的期盼、祝福都化作响亮的鞭炮声,寄寓在这千年古寺之中。宝鼎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