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戴明盟:享誉全国的大英雄更是土生土长的江津人 [打印本页]

作者: xw540678    时间: 2014-9-4 12:44
标题: 戴明盟:享誉全国的大英雄更是土生土长的江津人
zy军委zxx日前签署命令,授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副部队长戴明盟“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你可知道———
他是享誉全国的大英雄更是土生土长的江津人

发布日期:2014-08-30

    本报讯(记者 曹 成 实习记者 周 颖)作为从江津走出去的受到zy军委嘉奖的战斗英雄,戴明盟已成为“江津榜样”。这不,其母校江津五中正积极筹备,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就是号召学弟学妹们向戴明盟学习。
    航母、舰载机,这是近年来的中国热词,也是戴明盟的舞台。而江津,是戴明盟的根。作为首飞航母舰载机的飞行员,他生于石门镇,就读于江津五中。
    据戴明盟的高中班主任张邦国介绍,戴明盟的父亲是重庆嘉陵机械厂的工人,母亲是石门镇粮油站的职员。认真学习、勤勤恳恳是青年戴明盟给老师留下的印象。1993年高中毕业后,戴明盟以优异的成绩和强健的体魄考入解放军飞行学院。
    虽常年在外,训练艰苦,但戴明盟一有机会就和在津的同学朋友诉说乡情,只是低调的他从不提及自己的成就。
    2012年11月23日,当戴明盟驾着歼-15战机在航母甲板上首降成功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江津五中物理老师牟云在新闻中首先认出了自己的弟子。
    当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后,西方媒体嘲笑没有舰载机的“辽宁号”不过是“徒有其表的一堆废物”。美国人甚至认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比航天员更难培养。就连大名鼎鼎的美国“小鹰号”,也曾多次出现过摔机事故。但仅仅过了两个月,戴明盟就实现突破。
    在航空母舰上,飞行员要想驾机顺利着舰,必须用小小的尾钩准确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虽然航母整个飞行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但飞行员着舰时,从空中看航母就像“一张小邮票”,要把飞机准确降落在“邮票大小”的地方,是一项极为复杂且危险系数高的工作。
    2012年11月23日9时,戴明盟驾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战机,平稳地飞向航母“怀抱”。
   “砰!”这架米黄色战机呼啸而落,它的尾钩精确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漂亮,着舰一次成功!
    在与老同学的交流中,戴明盟对家乡江津情深意重,感谢帅乡给予自己勤奋、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他的成功,或许正得益于此。
    生于1978年的他,在成为“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的路上也曾有过苦恼,经历了重重磨练。
    一次,飞行大队长提问正在座舱实习的戴明盟:“发动机使用温度上限是多少?”他顿了一秒才答出。没想到,大队长厉声责问:“准备这么久还记不住,空中谁等你?”顿时,戴明盟羞愧难当,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最好。
    刚当上飞行员时,早上集合站队,他一路小跑,教员却告诫说:空中作战胜负在秒!后来他和战友都有了走路“一阵风”的习惯,达到了1分钟起床、2分钟离房、3分钟列队完毕的要求。
    在飞初教机地面训练时,正逢天寒地冻的冬季。有飞行任务时,凌晨3点钟他们就要进场。一练就是一整天,虽然穿着厚重的飞行服,但一会儿就被冻透。
    带着江津人的吃苦精神,在训练中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戴明盟因飞行技术过硬,最终被千里挑一地选中,有幸成为中国航母首批舰载机飞行员。
    戴明盟和家乡江津还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详见本报第四版。



戴明盟近照

作者: xw540678    时间: 2014-9-4 12:47
    英雄也是普通人。
    身为大英雄,戴明盟与家乡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带着这个150万江津人最关心的焦点,昨日,记者走访了他的幼时玩伴、高中老师、同学等,采撷了一组小故事,以飨读者。

【有梦想】
爱玩“纸飞机”老是拿第一

   “戴明盟和我们小时候最爱玩解放军打仗的游戏。他从小就想当兵。偶尔有战斗机飞过天空,他总是好奇地仰望。”戴明盟的邻居、小时候的玩伴施凯告诉记者。
    小学时,他们最喜欢放学后叠纸飞机,一把把地飞出去,比赛谁飞得远,他常常拿第一。
    1990年,在江津五中读高三的戴明盟通过飞行员选拔,立刻成为这所离江津城区60多公里,位于石门镇农村的学校的一件大事。施凯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戴明盟梦想成真了。

【开小灶】
身体很强健  学习不放松
    
    当年,学校有20多人参加飞行员体检,只有戴明盟一人通过体能测试。虽然戴明盟不是该校的第一位飞行员,但他的同桌韩拥仍记忆深刻。
    当时,戴明盟高中所在的班级是学校的“快班”。刚开始,戴明盟的成绩不算突出,数学成绩还有点差,并不够进入“快班”的分数,但经过刻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戴明盟的高中物理老师牟云回忆,记忆里的戴明盟爱锻炼身体,其出众的身体素质也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不是飞行员,就是运动员。”戴明盟的高中班主任张邦国称当时就有这样的想法。
    通过飞行员体能测试和政审后,戴明盟对自己的文化课要求也没有放松。数学老师为他“开小灶”进行每天3小时的强化补习,一共补了3个月。

【重感情】
师生情意浓  “戴笨”很亲切
  
    虽然工作特别忙,但21年来,每年春节戴明盟都会回老家看望母亲,也挤出时间探望老师、同学。平时,他经常和同学联系,20多年的老同学还经常走动。
   “他特别尊敬老师,几乎每年都回学校看望他的老师们,他的很多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老师们说起这个曾经的学生,都记忆犹新。
    2009年,张邦国患高血压卧病在床,当时已是副团职的戴明盟专程前去看望。2011年春节,戴明盟邀约五六名同学,去看望年岁已高的张邦国,师生间的感情20多年从未断过。
    20多年过去了,张邦国还是习惯称呼戴明盟的小名“戴笨”。戴明盟并不笨,这是其父母给他取的小名,大家都觉得很亲切,便在师生中流传开。
    1990年考入飞行学院后,戴明盟经常给老师寄些在部队的照片。在张邦国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一张戴明盟进飞行学院两年时身着飞行服的照片。张邦国小心翼翼地从柜子内带锁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相册,指着照片说:“他从小就长得帅,全校很多人都认识他”。

【爱家乡】
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江津

    走进石门镇卫生院附近的三角坝,一条小路伸向一农家小院。砖砌的围墙,瓦盖的屋顶,和旁边不断崛起的楼房比起来,太普通,太简朴了。
    这里就是戴明盟的出生地。虽然15岁就从老家到部队,但每年过年他都要大老远地赶回来。目前,只有他母亲一人在家。虽然生病,但家里收拾得很干净,空调、冰箱,都是戴明盟买的。非常孝顺的他和妹妹多次邀请母亲到自己家住,但都被母亲拒绝。
    戴明盟的高中同学龙凤军告诉记者,“戴笨”每次回来,在尽心照顾母亲之余,最爱和老同学聊天或坐在家里看报纸,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每次回来,他都为江津城越来越漂亮、交通越来越便捷、乡亲越来越幸福感到高兴。特别是江津五中,都变得差点认不出来了。”韩拥说。
    戴明盟和妻子江燕是高中同学。戴明盟从军后,江燕就作为随军家属陪他辗转多地。无论走到哪里,戴明盟最爱吃的还是江燕做的地道江津水煮鱼。
    特别致谢江津五中 张邦国 牟 云 杨 诚 韩 拥 龙凤军 杨小宇等大力协助采访,并提供珍贵旧照。




戴明盟刚服役时给同学寄回来的照片。



    从小想当解放军,高中时的戴明盟(中)穿一身绿色的仿军装。



   戴明盟给高中同桌韩拥寄来的明信片。注意看,落款为“戴笨”的谐音“代犇”。

作者: yf2008    时间: 2014-9-5 10:29
以后要混到军委副zx的级别,就强大了
作者: iloveajax    时间: 2014-9-5 11:35
写得一手好字
作者: CNMD    时间: 2014-9-5 12:52
人不错但是现在zf太p了
作者: 凤凰涅磐    时间: 2014-9-5 12:55
练得一手好字,看来文武双全哦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