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2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原创】九里埂花生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4-12-15 2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一锄山月九重香,
         后主邀游岭上藏。
         丹景春秋忘搁笔,
         惟余地果留沧桑。

     每次路过九里埂,总会到空旷的花生地里走上一圈,寻觅那些不小心被主人遗留在地里的花生。
     枯草苍苍,沙地浸润,经过雨雪风霜的洗礼,那一颗颗沾满泥土的花生入口,香甜而生脆,回味悠长。
    拾花生的感觉就像是土里刨食。
    用一根树枝剥去花生壳上的泥土,食指一夹,湿漉漉的裹着一层泥的花生呼之欲出。
   当地人说,” 九里花生瑶池丹”,错过了花生的采食季节,路过的人们只好到地里寻找那些遗失的美好。
   运气好,还可已找到“三鸡公”这样的极品。
   所谓“三鸡公”,就是一颗花生里有三颗米米,吃起来香,且油滑,是当年进贡的皇家御用之物。
  相传刘禅的五皇子刘谌兵败,他怕三个儿子降敌,   遂亲手杀死了三个儿子,  然后自刎殉国。
  三个儿子死后,抱作一团,化为了九里埂的花生,当地人称之为忠烈豆,又唤作三鸡公。
   夕阳下,远方的客人还在九里埂的坡坡岭岭上寻找着那些失落的美味,虽然收获甚微,却也乐此不彼。
   找不到花生,在花生窝里抓到几条老母虫也是不错的收获,这个白白胖胖,肉滚肉滚的东西,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狰狞,到了厨师手里又是一道说不清楚的山野风味。
   对于这些不速之客,当地人是不会怎么介意的,地踩“板”了来年可以再耕,乡下人的道理很简单,地里刨食的都是本分人。
    渴饮山泉水,饥食落花生,村民们对九里埂花生,一直是沾沾自喜的。
    玉成桥有句俗话叫"有钱买不到九里埂花生”,听起来有几分俗气,仔细一想又有几分道理。
    从前九里埂花生是皇家贡品,普通人自然是无此口福,现在不足十里的种植面积,已经让精明的商家们收货收到了地头,美味又与大多数人擦肩而过。
    难怪客居成都的简阳籍词赋家冷林熙先生也发出了,吃九里埂花生不易的感概。
    九里埂花生从何而来?有成名于何时?翻看简阳地方志,依旧是语焉不详。
   听老一辈人讲,刘禅曾经师从秦宓,就读于简阳丹景山。
   有一日,乘秦宓下简州拜会简雍之机,竟然与随从偷跑下山,沿老三岔坝行至玉成九里埂一带,其时正值九月,一番劳顿,又渴又乏。
   随从无计可施,焦头乱额时,看到了满坡叶落带采的花生,于是硬着头皮扯了几窝,用泉水洗净,献与刘禅品尝。
   刘后主吃后大喜,一口气吃了36窝花生,至今九里埂都还流传着36个金银窝的传说。
   吃饱喝足,顽劣的刘禅怕秦宓责怪,顺便也给恩师带了一些回去。由于口感奇佳,香甜化渣,九里埂花生的美名也借刘禅师徒之口传遍了成都。
  公元223年,刘禅登基,九里埂花生从此成为皇家贡品享誉成都。
  历史终究是历史,回头看去依旧茫茫一片,只剩下九里埂花生古道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百度九里埂花生,内容简单而粗浅。
   在玉成桥羊肉汤如日中天的当下,九里埂花生下酒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一瓶尽春意,一抔九里埂花生,一捆叶子烟,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坡坡坎坎,农民们三五成堆,邀二和三的围拢在一起,大口吃花生,大碗喝酒,即使没有油星的日子,也一样洒脱旷达。
   看简阳市地图,西出玉成,绛水以东,在面房坝与石子坡间,有一道蜿蜒逶迤的山梁。
   在新版四川省地图上,这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点。
   它有一个简阳人都很熟悉的名字“九里埂”
  它有一个让人垂涎欲滴的名字“九里埂花生”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