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忠县发现大面积鱼化石群 972米高山过去或是海湖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5-22 0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忠县发现大面积鱼化石群 972米高山过去或是海湖2015-05-22 00:00:00 来源: 重庆商报

分享到: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url=][/url]
发现的大面积鱼化石群 黄建华 摄
商报记者 刘晓娜 付勖
重庆商报讯 海拔972米的高山上,亿万年前曾经是鱼儿生活的海湖?昨日,记者从忠县获悉,该县文物专家、县文化委副主任黄建华在新生镇裕华村发现了大面积鱼化石群,这些化石群纹理清晰,甚至可见鱼儿千姿百态的游姿。
化石群面积方圆2千米
黄建华介绍,前不久,他到忠县金鸡镇一家石材公司参观时,无意中发现了贝类化石。“这让我想起了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有关人员在裕华村发现的贝类化石,我决定去裕华村一探究竟。”黄建华说,5月19日,他赶到裕华村。在当地名叫“龚家岩”的大花地原始森林里,他在一处崖壁垮塌地的坡地岩层中发现了贝类化石和大面积鱼化石群。
当地村民陈发洪告诉他,这一崖壁是1997年修建公路时被挖出来的,大家都不知道这里面有古生物化石。
“这次新发现的鱼化石群图像清晰,规模空前,千姿百态,形象生动,面积巨大,很像长江肥参鱼。”黄建华说,贝类化石中贝壳的密度也很大,体型为5~20毫米,纹理结构清晰。
化石群的面积大到什么程度?黄建华说,整壁山都是化石群,目测面积约为方圆2千米,“甚至可能更大,因为我只走了一半”。
已安排专人照看化石群
黄建华认为,裕华村大面积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重庆地区在地质时代曾经是古生物比较繁盛的地区。
“大面积鱼化石群的发现,为研究古生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大批死亡灭绝事件以及三峡地区1800万年前到底是湖相沉积还是海相沉积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罕见的实地和实体。”黄建华说,从这些化石底层的沉积过程来看,地层层理结构比较分明,具有典型的海相或湖相沉积特征。贝类、鱼类属于水生物,这些化石可以进一步印证当时三峡地区的自然地貌。
为了保护这些古生物化石,目前黄建华已安排专人在当地照看,下一步将联系古生物专家到现场进行查看、鉴定。他表示,将建议zf对这些古生物化石进行保护利用。
释疑
A
鱼儿如何游上972米高山?
黄建华说,从这些化石的埋藏角度来看,化石没有受到大的破坏,基本上保持了生物体的原样,现存状况非常良好,并且成片分布在这一带,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原地埋藏而非搬运埋藏。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谜团:裕华村距长江约30公里,而化石的发现地位于海拔972米的高山上,鱼儿是怎么游到这里来的?
“生物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固结、填充、换质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黄建华说,唯一能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当年这里曾经是海洋或湖泊,在地壳运动中,大陆架隆起导致海退或者湖相沉积,使得鱼儿固结并形成化石。
B
这些化石形成于什么年代?
对于裕华村古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黄建华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建华说,地质学研究表明,在三叠纪早期,中国的地形与今天相反,即“东高西低”,南部广泛发育海相沉积,是典型的“南海北陆”格局。“今天的长江流域,西部是古地中海,长江三峡一带是当时的滨海地区,这为大量的贝类、鱼类等生物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黄建华说,后来由于发生印支地壳运动,我国南方大规模海退,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地,基本上结束了三叠纪以前的“南海北陆”格局。不过,裕华村的古生物化石是否与这次地壳运动有关,尚不能确认。
本文来源:重庆商报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5-5-22 09:3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