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庆

标题: 不得不说一下重庆经济的隐忧 [打印本页]

作者: 细无声123    时间: 2015-7-17 17:04
标题: 不得不说一下重庆经济的隐忧
本帖最后由 细无声123 于 2015-7-18 13:57 编辑

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在全国一马当先,名列前茅,同志们也欢欣鼓舞,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重庆经济的隐忧:

1.两大引擎后续动力不足,电子产业已过来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产业的总体环境低迷;如果下半年的两大引擎动力减弱,重庆的形式也不会好;
2.部分新兴产业带动力不强,十大战略产业里面,最多有2-3个有潜力,其他的均发展一般,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支点;
3.重庆产业整体结构总体上还是偏硬,不够软,在软实力打造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结语:中国的发展模式一直在变,重庆在土地财政模式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功摆脱全市经济坏账,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一跃超过成都及相对排名靠近的城市;         在产业大转移时期,通过创新招商模式,扭转人口大省四川,形成了一大支柱产业。

       现在,如何转变发展模式?
       应适应产业大升级的发展趋势,支持高智力产业的发展,支持创新,支持高科技。重庆在这方面已有发力,无中生有的迎进了机器人、商用飞机等产业,还迎进了启迪等知名创投。尤其是奇帆****,在擅长的金融领域,给创业投资不少硬支持。

       但是重庆的科教实力等软实力的确比较弱,严重制约着重庆在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上的发力。

对策:大力加强软实力建设,持之以恒的搞科教;
         大力宣传投资环境,发展优势,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氛围;
         利用金融这个杠杆,撬动创业投资;
        大胆启用一批敢干、实干的年轻才俊。

乱七糟八说这么多,胡言乱语,大家不要相信哈






后续————————————————————————————隔了


其实重庆软实力中最大的软肋是“官”:
帮派林立,其中两大帮派把持了很多重要岗位,常常是一个区县一个区县的攻陷,然后分兵把守各个重要岗位,再形成钢铁长城,密不透风,最后就像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把重庆缠死。


大胆启用一批敢干、实干的年轻才俊,这才是主政者最大的义务和责任。
想当年,某某人(我虽不赞同其为人)在吏治上的确有建树,一大批能厉招致马下,赶走了最大的帮主,为重庆的腾飞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功勋。

一个地方如果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必然要有好的人文环境,在中国这种行政力量主导的国度,官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官场让那些江湖人士,那些帮派堂主占领,将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极其长远的影响。

可惜的是,重庆还看不到大力整治吏治的苗头,而帮派正在不断成长,大有盖过官府的趋势。

可惜啊,奇帆同志,一个有zl之才的能吏,纵然有济世之才,为重庆的发展,至少在重庆产业转型/金融创新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只能成一时之利,不能建万世之功。




作者: SHISHIQS    时间: 2015-7-17 17:14
本帖最后由 SHISHIQS 于 2015-7-17 17:29 编辑

你说的何止是某个城市,不就是整个国家作为世界工厂的问题所在么?毕竟,深圳、北京、上海分别只有一个。

金融领域,创业? 对比一下湖北省能够挤出百亿给华芯让它做强做大,某些只知道卖血招外商的投机者意识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对“隐忧”“贡献”不小。

要搞清楚,电子产业永远不会过时、只会更新换代、精益求精,只要你有核心技术。但是,你有的只是初级代工的电子加工业,想开了就行,笔电饱和了方向换成显示器、打印机、手机等等,况且面板等的运用范围显然宽广得多。

机器人、通航飞机。。。也是招的外来的组装和加工,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不过,大家都这样做,中国都这样。

没看现在已经加大科技创新了么,确实迟了一些(因为以前就没多少这个思维和实际行动,就是代工好短期刷数据),总比没有好,但需要时间。

新兴产业有二、三个能较快起来已经不得了了,你还求什么?况且你目前来看未必就是最终结果。

别忘记了,又不是只有工业,三产重庆有条件、有需求也有意识在搞大,旅游、电商、物流形势挺好,全域搞开放,口岸经济是现在主攻的方向之一。
作者: 789abcxyz    时间: 2015-7-17 17:36
在互联网+方面要大做文章

作者: 789abcxyz    时间: 2015-7-17 17:37
高速增长还是得靠创新、靠大项目
作者: 789abcxyz    时间: 2015-7-17 17:41
能否在高档消费品方面大做文章

作者: ly7118826858    时间: 2015-7-17 17:43
创新很重要,谁牛逼新发明一个行业
作者: 标志    时间: 2015-7-17 17:49
我们在培育新兴十大产业,同时重庆金融业正厚积薄发,现代物流业和互联网+也初现端倪,重庆软实力的确要加强,教育要跟上,加大投入,从黄****对产业的预判和布局来看,重庆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至少十年内不成问题,不必担心!
作者: 为谁等等    时间: 2015-7-17 18:45

作者: 大鱼摆摆    时间: 2015-7-17 20:59
重庆选两个好点的区县重点抓抓食品、服装、休闲产业园,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还有很好的增加筹码。
作者: a974660135    时间: 2015-7-17 22:29
隐忧要说的确是有,还要继续努力
作者: just崽儿    时间: 2015-7-17 23:56
软实力一塌糊涂,这是明忧不是隐忧。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7 23:58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17 23:56
软实力一塌糊涂,这是明忧不是隐忧。

明示你指的是什么软实力??报纸媒体??

作者: GNL    时间: 2015-7-18 00:08
科技和教育是硬实力,从来不觉得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人民为之骄傲并可以影响其他人思想的东西,比如价值观,比如好莱坞,比如媒体。成都最大的软实力是休闲的市民文化,这让很多人都对成都产生了好感的同时,当然也让一些人对其产生了鄙夷。然而我更看重的,不是成都有没有软实力,而是这种以休闲文化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究竟是好是坏,成都会因其兴旺发达,还是因其落于人后。我现在还看不到结论性的结果,所以也无法判断成都是不是有软实力。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00:10
GNL 发表于 2015-7-18 00:08
科技和教育是硬实力,从来不觉得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人民为之骄傲并可以影响其他人思想的东西,比如价值 ...

你这句话对软实力解释到位。科研技术从来都是硬实力

作者: 新逍遥    时间: 2015-7-18 00:21
GNL 发表于 2015-7-18 00:08
科技和教育是硬实力,从来不觉得是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人民为之骄傲并可以影响其他人思想的东西,比如价值 ...

你就直说成都的茶馆文化就是软实力嘛,的确敢吹,能吹,这是成都的乱实力,能将一个西部偏僻城市吹到四倍纽约的高度,不得不佩服成都软实力的强大。
作者: 新逍遥    时间: 2015-7-18 00:23
黄奇帆重庆经济的总设计师,这也是重庆经济增速能多年保持全国领先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 新逍遥    时间: 2015-7-18 00:25
楼主可以多看看黄奇帆的讲话,从中你会学到不少东西,至少不会打胡乱说。
作者: GNL    时间: 2015-7-18 00:32
新逍遥 发表于 2015-7-18 00:25
楼主可以多看看黄奇帆的讲话,从中你会学到不少东西,至少不会打胡乱说。

楼主比你强多了,他说的每一个隐忧都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跟他差距太大了,打胡乱说的其实是你自己。
作者: just崽儿    时间: 2015-7-18 01:25
楼主条条说的实在,倒有很多人回复些不知所云的反驳。 楼主说重庆软实力差,就有人回:什么是软实力?还有人回:成都软实力也不强。然后证明了:“重庆软实力差”的观点是错误的。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01:44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18 01:25
楼主条条说的实在,倒有很多人回复些不知所云的反驳。 楼主说重庆软实力差,就有人回:什么是软实力?还有 ...

楼主倒是说了软实力主要是科教。
有人回复说科教属于硬实力而不是软实力,并且给出了什么才是软实力得标准,请问你又说了什么??

如果你也定义软实力是科教,那么科教是一塌糊涂以至于直接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是明伤???那深圳的科教估计还不如重庆,是不是直接致命伤了??你这就叫言之无物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01:54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18 01:25
楼主条条说的实在,倒有很多人回复些不知所云的反驳。 楼主说重庆软实力差,就有人回:什么是软实力?还有 ...

如果你不知所云,还是首先加强自己的修为,看看软实力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怎么定义得最好,这样就不会这里不知所云,哪里不知所云。


[attach]1172435[/attach]

作者: 645697377    时间: 2015-7-18 02:06
替古人担忧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02:33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01:44
楼主倒是说了软实力主要是科教。
有人回复说科教属于硬实力而不是软实力,并且给出了什么才是软实力得标 ...

   尽说软硬只能扯淡,根本说不清,这里是就单指产业。  科教 可排除软实力产业之外另说。
软实力主要是指重庆的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传媒、影视、体育、设计业、时尚业……
   总之重庆弱在哪里,谁都心知肚明,别装怪。关键是20年前弱,现在也没长进,这是关键。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03:06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02:33
尽说软硬只能扯淡,根本说不清,这里是就单指产业。  科教 可排除软实力产业之外另说。
软实力主要是 ...

重庆软实力当然应该和重庆经济地位对等考虑,动不动和北上广深或者沿海发达省份比较那当然没意义。

何谈没有长进?重庆20年前有电影集团文化投资集团吗?重庆20年前有大剧院吗?文化馆有现在好吗?

一句话,没有数据的茶馆判断那就是和搞笑无异。

要谈软实力制约了经济,当然不能凭嘴巴说。

作者: morgen    时间: 2015-7-18 03:55
还是做大做强一些具体项目最实际,比如京东方,比如猪八戒.
作者: 淚水刺痛了眼眸    时间: 2015-7-18 09:24
希望以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提升一下软实力。
作者: ycwlj    时间: 2015-7-18 09:31
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新能源,国防军工这些永远都不会过时
作者: 渔城烟雨    时间: 2015-7-18 10:09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7 23:58
明示你指的是什么软实力??报纸媒体??

对外宣传和外部评论,一句话明说就是在中高端阶层的美誉度方面重庆不如成都。
作者: 海棠烟雨    时间: 2015-7-18 10:39
当论坛的争论焦点变为软实力,领事馆等之后,最先还有点不适应,不过细细想来,这不正是我渝这几年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吗?硬的各项指标都上去了,现在是应该考虑以前落后的方面了。
在现有条件下怎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这道题正在考验着我渝的ld人的智慧与格局!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1:33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03:06
重庆软实力当然应该和重庆经济地位对等考虑,动不动和北上广深或者沿海发达省份比较那当然没意义。

何谈 ...

电影集团和投资集团是投资的,属于外围女性质, 与华谊兄弟、光线不是一回事。
而且,现在国内哪个地方是靠着国有XX电影集团在发展?中影除外。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2:17
渔城烟雨 发表于 2015-7-18 10:09
对外宣传和外部评论,一句话明说就是在中高端阶层的美誉度方面重庆不如成都。

这个我觉得倒是说到了实处。而不是笼统的茶馆结论。

重庆的宣传,媒体,市容是差点,不过我要说,其实市容很大部分就是和人口经济结构有关的,马上中国人口要出大问题,吸引人不能在挑剔,有人有劳动力才有一切。如果真的是男的和儿子打工,女的摆摊而不是一家人都摆摊的话,我觉得开始对重庆总得来说并非不能接受。重庆因为人口密集,所以摆摊严重,低密度的地方就好的多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2:17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1:33
电影集团和投资集团是投资的,属于外围女性质, 与华谊兄弟、光线不是一回事。
而且,现在国内哪个地方 ...

那么内陆和重庆差不多的城市,哪个城市有光线这种企业??谈问题不能脱离重庆的经济水平。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2:27
本帖最后由 燃烧燃烧 于 2015-7-18 12:29 编辑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03:06
重庆软实力当然应该和重庆经济地位对等考虑,动不动和北上广深或者沿海发达省份比较那当然没意义。

何谈 ...


   软实力,谈产业。 不和北上广比,不和沿海发达省份比,你这一下出脱好多对手。 那和哪里比呢? 和成都比?  或者和湖南比电视,和辽宁比体育?和海南比电影产业?
    和自己比,又怎样? 自己以前有民国影视城,现在没了,改旅游城了。以前动漫每年十几部片子,去年和今年就一部了,也还是代工。茶园那边动漫城快空城了。然后你又说大剧院,大剧院在全国场次算多的,但也不算龙头类,而且根本就是北京保利在经营。至于你说文化馆……是不是还要说群艺馆?然后坝坝舞,舞出新天地?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2:38
海棠烟雨 发表于 2015-7-18 10:39
当论坛的争论焦点变为软实力,领事馆等之后,最先还有点不适应,不过细细想来,这不正是我渝这几年飞速发展 ...

   隐忧在于:硬的指标本身。有人说是市里一门心思引进外资,刷数据,而对重庆自身造血能力选择性失明(因为培育自己的产业品牌见效慢,而扶持诸如啤酒、庆铃、美心等固有品牌难度大)。
而对于软实力,显然刷GDP助益慢,却是城市必争领域,重庆选择回避。(十大新兴产业完全不列文体、创意业)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2:54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2:27
软实力,谈产业。 不和北上广比,不和沿海发达省份比,你这一下出脱好多对手。 那和哪里比呢? 和成 ...

你就说和成都比但是就说不比什么??峨眉电影厂??都垮成什么样子了……

文化创意业重庆没发展吗??但是那个确实很难成为支柱产业,知道支柱两个字吗??横店是大城市吗??

体育业好歹力帆还不错,电影院好像有一个院线注册在重庆??

重庆搞电影成立了电影集团,虽然成果不大,但也绝不能说不重视吧??很多事情都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的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2:54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2:38
隐忧在于:硬的指标本身。有人说是市里一门心思引进外资,刷数据,而对重庆自身造血能力选择性失明( ...

电影投资集团,文化投资集团是回避吗??干得好不好是本事问题,但是非要说回避,那就没道理了。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3:09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12:54
你就说和成都比但是就说不比什么??峨眉电影厂??都垮成什么样子了……

文化创意业重庆没发展吗??但 ...

和成都比干吗? 这点出息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3:17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3:09
和成都比干吗? 这点出息

重庆的经济只配和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比。软实力从来都是依附在硬实力上的。不要好高骛远,重庆现在还没有资格成为北上广深的对手。
以后经济发展了到有机会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3:29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12:54
你就说和成都比但是就说不比什么??峨眉电影厂??都垮成什么样子了……

文化创意业重庆没发展吗??但 ...

    力帆,哪里不错了? 从来是升降机,今年哭着喊着脱手,没脱掉,很给重庆增光吗?
   你还不说,这几年的失败案例呢。不说远的,就说今年发生的事,篮球队打了一年CBA,没了;马竞的比赛,中途换地方了;说好的超霸杯,去别处了。 经济快了文体就快了? 力帆夺足协杯那年,是重庆GDP慢的那几年;重庆本世纪最重大赛事,也就是2004年亚洲杯小组赛,那时重庆GDP很惨。

至于万和院线,不提也罢,谈不上影响力。

  电影集团,钱到位了,牌子挂了,然后重庆广电一帮人进驻了。都知道,文化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个重影集团的组建,明显没诚意,因为:没把人力工作放第一位。所以,重影集团的事,应该是反面典型,而不是重庆发展影视业的业绩。 投资影视,版主不知道吗?现在中国影视业最不缺的就是钱。各种人手里攥着钱,想挤进影视圈。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3:40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3:29
力帆,哪里不错了? 从来是升降机,今年哭着喊着脱手,没脱掉,很给重庆增光吗?
   你还不说,这 ...

力帆好歹到今天表现得还不错,这就是本事吧?要说问题,哪个地方不是问题一大堆。不像某些地方想说问题都没有球队说。

还有什么马拉松,武隆山地赛那都是踏踏实实做品牌的。

至于足协杯,那更能说明在经济不好的地方,可能短时间强不能长时间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什么时候弱过??

事实上,体育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烧钱,不良性,不过好歹还有一个能烧的。

电影集团做得好不好我说了那是本事问题,但是要说不重视,恐怕不对吧??****搞搞投资还好,真叫****搞电影制作,那恐怕死得还要惨吧?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3:42
本帖最后由 燃烧燃烧 于 2015-7-18 13:45 编辑

   至于说到文化产业很难成为支柱产业,那就又回到唯利是图、刷数据的问题了。这取决于城市gy的眼光和境界。
  文化产业基本两种属性:经济性和精神力。
  文化产业首先经济型很强,(影视业)属于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绿色环保型、不受制于地理位置(不敏感于物流)的产业;
   精神力,大家心知肚明,文化产业产生舆论权利,对地区形象有最直接影响,继而影响对外部人口的吸附力,着当然就决定着地区经济活跃度。
   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不存在搞不搞的问题,是必须搞,必须做强。 现在国内一些地区大力搞文化产业,就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明知不如北上广,也要拼命搞。
   说白了,一个地方文化产业不强,永远不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必然是文化高地。
作者: 细无声123    时间: 2015-7-18 13:55
其实重庆软实力中最大的软肋是“官”:
帮派林立,其中两大帮派把持了很多重要岗位,常常是一个区县一个区县的攻陷,然后分兵把守各个重要岗位,再形成钢铁长城,密不透风,最后就像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把重庆缠死。


大胆启用一批敢干、实干的年轻才俊,这才是主政者最大的义务和责任。
想当年,某某人(我虽不赞同其为人)在吏治上的确有建树,一大批能厉招致马下,赶走了最大的帮主,为重庆的腾飞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功勋。

一个地方如果要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必然要有好的人文环境,在中国这种行政力量主导的国度,官场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官场让那些江湖人士,那些帮派堂主占领,将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极其长远的影响。

可惜的是,重庆还看不到大力整治吏治的苗头,而帮派正在不断成长,大有盖过官府的趋势。

可惜啊,奇帆同志,一个有zl之才的能吏,纵然有济世之才,为重庆的发展,至少在重庆产业转型/金融创新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只能成一时之利,不能建万世之功。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3:58

本来r事问题就是最重要问题嘛。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4:01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3:42
至于说到文化产业很难成为支柱产业,那就又回到唯利是图、刷数据的问题了。这取决于城市gy的眼光和境界 ...

没说不搞。而是比例问题。对了,旅游业,影视业是北上广的支柱产业不??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4:03
细无声123 发表于 2015-7-18 13:55
其实重庆软实力中最大的软肋是“官”:
帮派林立,其中两大帮派把持了很多重要岗位,常常是一个区县一个区 ...

这些东西是慢慢改变的。非一日一人之功。现在总体是向好的。

帮派不重要,重要的是帮派的水平。你以为北京上海用人不讲帮派??天真

作者: a974660135    时间: 2015-7-18 14:08
现在的发展到底是平稳向好还是吃老本,5年后再评判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4:09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14:01
没说不搞。而是比例问题。对了,旅游业,影视业是北上广的支柱产业不??

   这不了解。 但是万达已经把旅游和文体业做支柱了,去房地产化,公司四大核心业务,一是旅游,一是文体,还有金融什么的吧。
   还有,北京是今年明确大力扶持、发展文体产业的。我上面说的创意产业(文体、设计、时尚等产业的总称)是人才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环保等等,就是借用北京一个市ld的话。这是北京gy对文体产业的认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18 14:21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4:09
这不了解。 但是万达已经把旅游和文体业做支柱了,去房地产化,公司四大核心业务,一是旅游,一是文体 ...

重庆没有大力扶持支持文化产业??能力确实有问题,但是还是重视了的,当年还自己组建足球队,不过最后死的很惨。

大力扶持和能够上升到支柱产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没有金融,产业,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软实力是很难起来的。

唯一的异类大概只有湖南卫视,但是也并没有给长沙经济多么了不得得支撑,可能还不如两个重工

另外,一个公司无法和大城市相比。

作者: 燃烧燃烧    时间: 2015-7-18 14:30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14:21
重庆没有大力扶持支持文化产业??能力确实有问题,但是还是重视了的,当年还自己组建足球队,不过最后死 ...

  当年重庆FC做的漂亮,尽管结局不美好。
  卫视,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都不错,天津卫视也比重庆卫视强。 可以问问长沙人,把湖南广电弄走,换两个重工进来,他们干不干?
北上广是不是拿创意业作为支柱之一,可能是可能不是,我只是不知道。但至少,北上广扶持力度比重庆大很多。 人家做的那些工作,不是重庆可比的。人家基础本来就高,扶持力度又大。 城市眼光和境界不同而已。



作者: canghai    时间: 2015-7-18 18:43
:25t:25t:25t:25t:25t:25t:25t
作者: 7931862455wyf    时间: 2015-7-19 00:02
弄点质量差的东西做工程,一年坏了挖出来,又来重复
这就是gdp撒,呵呵
作者: a974660135    时间: 2015-7-19 00:06
7931862455wyf 发表于 2015-7-19 00:02
弄点质量差的东西做工程,一年坏了挖出来,又来重复
这就是gdp撒,呵呵

你这个弱智又来酸,已经被打了无数次脸了
作者: 高山大海    时间: 2015-7-19 08:29
赞楼主,为重庆发展献智献策的人都将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感谢
作者: 淚水刺痛了眼眸    时间: 2015-7-19 08:51
应该多创造一些自己的本土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在重庆的一张名片
作者: just崽儿    时间: 2015-7-19 11:31
淚水刺痛了眼眸 发表于 2015-7-19 08:51
应该多创造一些自己的本土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在重庆的一张名片

重庆本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
作者: 渝速    时间: 2015-7-20 01:47
软实力主要是科教 三产   物流  互联网+
作者: gaod303    时间: 2015-7-20 08:33
重庆物价贵啊,一点不亲民,老火
作者: 小转风    时间: 2015-7-20 08:59
本帖最后由 小转风 于 2015-7-20 09:06 编辑

有些人总是不重视科教,总把科教排出在外。殊不知新型产业,未来产业所需要的人才都是顶尖高校研究所出来的。科技的核心是人,科教是基础。文化产业也是如此。一方面文化产业要依托实体高端产业,另一方面,搞文化产业的基本上都要具备高素质。这也是重庆所欠缺的。下面随便举几个例子。

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就上海,北京吧。举个上海的例子。上海有一大堆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上海有张江药谷。张江药谷依托的是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中科院在上海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安全重点实验室)交大(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科院,上海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研究所等单位及其毕业的研究生。

上海安亭有汽车城。集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售后为一体。为什么?因为有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有国内最领先的汽车风洞测试中心(前同济大学校长,现国家科技部长万钢回国前在德国奥迪做了十年的研发工程师,曾是奥迪A4的首席科学家)。现在安亭国际汽车城的汽车博览馆,汽车博物馆,F1等相关文化产业也发展得不错。

可能有人会说我一直鼓吹的深圳研发是怎么回事。深圳就两所高校(深大,南科大)怎么搞研发。高教的确是深圳的短板,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深圳的确很欠缺,举个例子深大(非211)毕业的学生在深圳都很吃香。的确如此。但广东还有几所不错的高校对不对,和深圳一墙之隔的香港还有几所不错的高校对不对(虽然香港几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和国内顶尖985高校中科院的毕业生还有一定差距),除此之外,深圳有高工资,足以吸引武汉,长沙等内陆地区的毕业生前往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重庆还是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几所高校,研究所。不然,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直至再也追不上。
作者: 淚水刺痛了眼眸    时间: 2015-7-20 09:10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19 11:31
重庆本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

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名牌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0 09:19
本帖最后由 ningyuan 于 2015-7-20 09:31 编辑
小转风 发表于 2015-7-20 08:59
有些人总是不重视科教,总把科教排出在外。殊不知新型产业,未来产业所需要的人才都是顶尖高校研究所出来的 ...


投钱搞研究所是正确的,重庆正在这么做,包括和中科院一起办重庆的研究所,以及支持企业办研究所都是这个思路。

但是高校就比较麻烦,因为比较好的大学都是归教育部管,重庆没有多大发言权,如果投钱少了又决定不了r事,等于白白扔钱,除非能用钱砸出话语权,但是那个也不是一早一夕或者一点点钱能够有用的,重庆的底子太薄,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有这个钱,先修交通基础设施甚至改善民生都要好一些。

而重庆市属的几个大学,其实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未必显著,正常发展就可以了,大量投钱性价比不高,比如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需要这么多政法大学毕业生不??

重庆现在落后东部是全方位的落后,先从容易攻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攻克,吸引春运的那批人流,形成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财政状况。等基础打好了,再发力建立研究所,或者大学就有资本。

现在这些人一谈到东部就是高科技产业,其实东部不光是高科技产业发达,传统产业一样的发达,但是这部分产业在东部没有优势,因为劳动力成本高,那么正是转移到重庆来的好时机,不抓住这个时机,难道让别人抓住,所以要尽可能的把钱投入在这个方向上,因为这是顺势而为。而高科技产业,别人东部全面优势,他有什么理由到西部来??很难有理由转移,所以只有自己慢慢培养,所以决定了难以立竿见影,所以这方面合理投入就可以了,想用钱砸什么东西出来的拔苗助长其实意义不大。

虽然深圳大学不是很好,但是深圳的研究所其实应该是不错的,这些都是zf和企业共同发力造成的。

钱不多的情况下,钱要用在刀刃上,科教属于长期投入,长期培养,远期收益,这样的投入,只能伴随重庆财政的改善逐步提高,拔苗助长不行。重庆的钱虽然多,但是这些钱都不是白来的,需要见效然后去偿还的,所以有大量的PPP,如果投入科教太多,收益周期太长,难免出现短贷长投,资金链断裂。其实重庆钱多主要是PPP这样的资本运作或者卖地这种不可持续的收入,要说本身的税收收入,重庆底子真的太薄,比四川都差不少。哪来这么多钱,重庆又没有川妈

没有说不发展高科技,而是高科技的发展要符合重庆实力和财力的提升逐步提高,超越自身实力去拔苗助长不会有好处。这就像美国军备竞赛拖垮苏联一样,把太多的资金,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资金投入到了高科技上,这些高科技又未必能带来足够的效益,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经济发展。



作者: zhugege    时间: 2015-7-20 09:39
基本赞同!
作者: just崽儿    时间: 2015-7-20 11:35
淚水刺痛了眼眸 发表于 2015-7-20 09:10
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名牌

那是半句话,整句是:重庆本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这几年一个个在消亡。
作者: 两江风    时间: 2015-7-20 11:55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18 01:44
楼主倒是说了软实力主要是科教。
有人回复说科教属于硬实力而不是软实力,并且给出了什么才是软实力得标 ...

应该说,科教并不仅限于大学的多少、大学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包括创新能力。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0 11:59
两江风 发表于 2015-7-20 11:55
应该说,科教并不仅限于大学的多少、大学的实力,还应该表现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是的,科教和经济应该是两个相互联系但是绝不相同的领域

如果非要谈科教和经济的关系,应该谈谈科技转化的效率。


作者: SHISHIQS    时间: 2015-7-20 12:48
本帖最后由 SHISHIQS 于 2015-7-20 12:51 编辑
细无声123 发表于 2015-7-18 13:55
其实重庆软实力中最大的软肋是“官”:
帮派林立,其中两大帮派把持了很多重要岗位,常常是一个区县一个区 ...


1、腾飞和长治久安?飞到美国领事馆避难的腾和治得****局长叛逃的安么?说人家帮主,人家当年可比重庆管理得好得多,好象至2009年底不是某****在台上ldZF取得成绩一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吏治?靠大量劳教也没解决长期以来的基层问题,你以为最近几年落马的GY在2008年-2012年初没有腐败?

2、ZL?搞笑呢,卖血把本土品牌、国企实业企业搞得每况愈下的ZL之才?看看上海创新意识的缺失,一脉相承。这样的在山沟里骗骗见识浅的也就算了,要是去了ZY,不把整个中国搞得更加没有实业,拱手交给外资占领才怪。这样误国的,ZY敢要?
作者: SHISHIQS    时间: 2015-7-20 12:50
燃烧燃烧 发表于 2015-7-18 14:30
当年重庆FC做的漂亮,尽管结局不美好。
  卫视,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都不错,天津卫视也比重庆卫视强。 ...

搞重庆FC就是以个人意志拿钱糟蹋,作死。
作者: SHISHIQS    时间: 2015-7-20 12:53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20 11:35
那是半句话,整句是:重庆本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这几年一个个在消亡。

卖血招商,玩弄虚头巴脚的数据,拼凑成个外来品牌杂汇加工基地,把本土品牌、国企实业企业搞得每况愈下。。。。。。
作者: 艾希顿滤油机    时间: 2015-7-20 12:54
幼稚,奴隶意淫奴隶主的开明简直可笑,只有奴隶不再觉得自己是奴隶的时候奴隶制度才会改革
作者: yghoo    时间: 2015-7-20 14:28
有志青年:重庆是离梦想最近的城市
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重庆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势头相当迅速,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舞台。
作者: yghoo    时间: 2015-7-20 14:30
有志青年:重庆是离梦想最近的城市
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重庆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势头相当迅速,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舞台。
作者: 1346573199    时间: 2015-7-20 15:20
说得有道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0 15:25
本帖最后由 ningyuan 于 2015-7-20 15:48 编辑
SHISHIQS 发表于 2015-7-20 12:53
卖血招商,玩弄虚头巴脚的数据,拼凑成个外来品牌杂汇加工基地,把本土品牌、国企实业企业搞得每况愈下。 ...


搞笑,本土品牌,国企实业企业每况愈下岂是这几年的事情,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就这样了,而现在基本上才站稳脚跟止住了下滑。

重庆大量的品牌是在轻工业上,最巅峰的时候是80年代,请问现在日化轻工业哪个不是民营或者外资的天下??给我找几个国营的大厂出来???不如你现在就走进超市,看看食品日用品区域有多少事国有的??可以说只要有国有的领域,重庆基本上做得都不错。

还卖血招商,卖了十年的血了,现在越卖越精神了,只有你才会相信重庆招商是在卖血,每年大幅增加的财政收入和税收难道是你一句话就诋毁的???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0 15:27
本帖最后由 ningyuan 于 2015-7-20 17:12 编辑
SHISHIQS 发表于 2015-7-20 12:50
搞重庆FC就是以个人意志拿钱糟蹋,作死。


zf搞企业你就吹捧到天上去,现在搞体育就说拿钱糟蹋

真是正说也是你,反说也是你

事实上,搞体育这种东西,比搞企业更适合zf来做,毕竟带有一定公益性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0 15:30
本帖最后由 ningyuan 于 2015-7-20 18:21 编辑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20 11:35
那是半句话,整句是:重庆本来有很多知名品牌的,这几年一个个在消亡。

搞笑,这几年消亡了几个??举几个例子出来??

还沉浸在80年代中??重庆消亡的主要是轻工业日用品,这些产品现在哪个地方不是民营,或者外资的天下??

真正的国营的有几个??

重庆大规模的消亡轻工业产品完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潮流到了最近才基本上止住。

重庆的红蜻蜓,冷酸灵,天友,黄花园,新世纪重百,等等等等大量的国有品牌能活下来都是非常不错了。

虽然重庆啤酒卖了,但是他依然是重庆的啤酒,我一样喝国宾,有什么不同??对了,我更喜欢和乐堡,因为确实好喝,而且拉环很方便,我喜欢

我倒看看你如何举例子,如果例子都举不出来,那就丢人了哦

作者: yghoo    时间: 2015-7-20 17:15
有志青年:重庆是离梦想最近的城市
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重庆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势头相当迅速,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舞台。
作者: xiaoyi8010    时间: 2015-7-20 17:55
总体还要不错。。。
作者: just崽儿    时间: 2015-7-20 22:43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20 15:30
搞笑,这几年消亡了几个??举几个例子出来??

还沉浸在80年代中??重庆消亡的主要是轻工业日用品, ...

沁园消亡了,啤酒消亡了,小天鹅名存实亡,这些都不是重庆品牌了。你愿意相信是重庆也没办法。 选远的就不说了什么奥尼,天府可乐。  还有美心现在也褪色了。 你说什么红蜻蜓,天友……黄花园也来了。 我不觉得你丢人,只是这个帖子对你来说,太高深了,省省吧。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1 01:07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20 22:43
沁园消亡了,啤酒消亡了,小天鹅名存实亡,这些都不是重庆品牌了。你愿意相信是重庆也没办法。 选远的就 ...

你到底什么标准??沁园消亡了??那满大街的沁园饼屋是什么??事实上只是沁园的一个香港投资方把股份转让给香港另外一个企业,这就叫消亡了??啤酒消亡了?我今天才喝的国宾是什么牌子??小天鹅消亡了??我怎么没有听说??小天鹅火锅没有了?

奥尼,天府可乐确实消亡了,但那是什么时代的事情?十几年前的事情都拿来说确实是没有说的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1 01:12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20 22:43
沁园消亡了,啤酒消亡了,小天鹅名存实亡,这些都不是重庆品牌了。你愿意相信是重庆也没办法。 选远的就 ...

难道你的标准是,不是重庆国资委控股的就不是重庆品牌??那不好意思,请不要把腾讯,华为算成深圳品牌。

特别是上市公司更不要说了,天晓得投资方什么地方的。

大家都认为淘宝是杭州的,听说软银大股东,完了,绝笔不是杭州品牌了。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1 01:13
just崽儿 发表于 2015-7-20 22:43
沁园消亡了,啤酒消亡了,小天鹅名存实亡,这些都不是重庆品牌了。你愿意相信是重庆也没办法。 选远的就 ...

难道你的标准是,不是重庆国资委控股的就不是重庆品牌??那不好意思,请不要把腾讯,华为算成深圳品牌。

特别是上市公司更不要说了,天晓得投资方什么地方的。

大家都认为淘宝是杭州的,听说软银大股东,完了,绝笔不是杭州品牌了。

作者: 小转风    时间: 2015-7-21 08:54
本帖最后由 小转风 于 2015-7-21 08:59 编辑
ningyuan 发表于 2015-7-20 09:19
投钱搞研究所是正确的,重庆正在这么做,包括和中科院一起办重庆的研究所,以及支持企业办研究所都是这 ...

投钱搞研究所是正确的,重庆正在这么做,包括和中科院一起办重庆的研究所,以及支持企业办研究所都是这个思路。1. 重庆的确在投钱搞科研。但我觉得还远不够。至少和重庆直辖市的身份不相符。
2. 我对石墨烯还算了解,还发过一篇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上应用的文章。我实在难看好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那个石墨烯项目,感觉就是个忽悠。纳米材料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关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杂志影响因子都超级高,这里面少不了中国人炒作的嫌疑。特别是石墨烯,发现十几年了一只默默无闻,直到2010年石墨烯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发现石墨烯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不会存在二维材料;零维材料的富勒烯之前得过诺贝尔奖;现在只差一维材料的碳纳米管没得诺奖了),石墨烯的各种研究才又火了起来。石墨烯要是不得诺奖,现在可能依然默默无闻。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T+ m/ ]6 S5 P- x
但是高校就比较麻烦,因为比较好的大学都是归教育部管,重庆没有多大发言权,如果投钱少了又决定不了r事,等于白白扔钱,除非能用钱砸出话语权,但是那个也不是一早一夕或者一点点钱能够有用的,重庆的底子太薄,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有这个钱,先修交通基础设施甚至改善民生都要好一些。
1. 高校并不麻烦。像重大本就是教育部和地方zf共建。只是感觉重庆不是非常重视。
2. 至于如何向高校投钱:实在太简单了,高校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太多了。比如说,zf可以购买大型仪器用于科研,并建立一个分析测试中心或公共仪器平台,由zf统一管理,全市所有高校都可以去使用(象征性收费)。比如,zf对高校研究生科研人员适当性增加补贴,比如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具体可以参照沿海高校,比如硕士研究生一月补贴500-800(加上国家给的钱硕士一月能有1500),博士研究生一月补贴1000-1500(加上国家给的钱一月能有3000的样子),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年补贴5-8万(加上国家给的钱,一年能有15-18万左右)。提高待遇的根本目的就是吸引研究生来重庆读学位,吸引博后人员来重庆做科研。当他们衣食无忧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做研究。除此之外,重庆市zf还可以大量设置各种基金,吸引市内的研究人员申报。这可以看做是对国家科研资助的一个补充(国家的钱不好拿)。
3. 扶持科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因为如此,那些急功近利者才不会重视这一块。但科教肯定是低投入高回报的项目。长远来看回报丰厚。
4. 此外你说重庆底子薄。我不赞成。论坛中各位不是总说重庆GDP多高多高,财政收入支出如何如何多。重庆zf一年拿个10-20亿来支持市内高校。这点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点钱相对于改善交通民生之类动辄几百亿上千亿来说,只能是九牛一毛。

而重庆市属的几个大学,其实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未必显著,正常发展就可以了,大量投钱性价比不高,比如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需要这么多政法大学毕业生不??
1. 个人不觉得重庆的几所大学对重庆的经济建设有显著影响。关键还是重庆的几所大学太弱了。举个上海的例子:上海修建洋山深水港,依靠的是同济大学的岩土地下桥梁系(同济前校长李国豪提议的修建洋山深水港)。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依托的是上交的船舶系(交大船舶国内无出其右)。上海的国际汽车城依托的是同济汽车学院(同济前校长万钢,你有兴趣去查一查)。上海的张江药谷,依托的是中科院复旦交大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的新闻媒体主要是由复旦新闻专业把持(复旦新闻人的影响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上海的轨交世博规划则几乎是同济交运成规的天下(同济负责世博的整体规划,总规划师是同济的教授)。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财大居功至伟(财大的录取分数直逼复旦上交)。说实话,上海要是没有那么多理工科强校。上海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相对来说,你发现重庆的高校在重庆建设中有什么突出作用没?
2. 投钱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毕业生,高校的水平。而不是要扩大规模。未来的高校肯定是高精尖道路。现在国内顶尖985高校基本上都在缩小本科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招得比本科生还要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3. 至于政法大学这类文科高校,其实他们需要的钱真心不多。耗钱的是理工科研究。

重庆现在落后东部是全方位的落后,先从容易攻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攻克,吸引春运的那批人流,形成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财政状况。等基础打好了,再发力建立研究所,或者大学就有资本。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r5 q2 T& R6 o( c
1. 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重庆的确是全方位落后。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教并不冲突。不应该有先后顺序,可以同时发展。那些代工厂的工人当然不会做研发,相对来说,重大西大毕业的学生也不会去做流水线上组装电脑组装手机的工人。
2. 等你之后再重视科教再重视搞研发,一切都晚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人才早就被发达地方吸引去了。自己培养的人才又跟不上。那才是两手空空。

现在这些人一谈到东部就是高科技产业,其实东部不光是高科技产业发达,传统产业一样的发达,但是这部分产业在东部没有优势,因为劳动力成本高,那么正是转移到重庆来的好时机,不抓住这个时机,难道让别人抓住,所以要尽可能的把钱投入在这个方向上,因为这是顺势而为。而高科技产业,别人东部全面优势,他有什么理由到西部来??很难有理由转移,所以只有自己慢慢培养,所以决定了难以立竿见影,所以这方面合理投入就可以了,想用钱砸什么东西出来的拔苗助长其实意义不大。
1.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偏远落后地区转移早就开始了。消灭传统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去看看上海的产业结构吧,看看人家GDP的质量。看看人家的步子。别再盯着成都看了。你盯着一个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你再怎么都能考个重本。你盯着一个二本都考不起的学生,你最多也就考个高职。一是眼光问题,而是要学习就要向最优秀的对手学习,跟垃圾对手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2. 至于高科技产业为什么要来西部。目前人家当然不会来西部。你西部连基本的人才都没有。人家来做什么?所以首先还是要培养自己的高教培养自己的人才。一是今后大力扶持自己的本土高科技企业,二是人家的高科技企业布局西部的时候重庆有那个能力去接待。
3. 科教当然是砸钱的项目。没有钱你做个什么科研。如此现实的东西。我自己做研发的再清楚不过了,我至始至终强调的高教都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马上砸钱看到效果可能是你这种急功近利的人吧。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2 o6 K/ o! b4 {& c- E+ C
虽然深圳大学不是很好,但是深圳的研究所其实应该是不错的,这些都是zf和企业共同发力造成的。
1. 恰好我们公司和深大有项目合作。深大主要是以教学为主,科研这一块的确不行,没有很好的科研氛围,不过已经在快速成长之中。但是深圳的研究所还是不错的。比如BGI,搞大规模基因测序起家的。比如清华,哈工大在深圳的几个研究生院,比如南科大,都主要是靠当地zf砸钱,都是走小精尖的道路。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_8 R; m: K, o& X  _8 j
钱不多的情况下,钱要用在刀刃上,科教属于长期投入,长期培养,远期收益,这样的投入,只能伴随重庆财政的改善逐步提高,拔苗助长不行。重庆的钱虽然多,但是这些钱都不是白来的,需要见效然后去偿还的,所以有大量的PPP,如果投入科教太多,收益周期太长,难免出现短贷长投,资金链断裂。其实重庆钱多主要是PPP这样的资本运作或者卖地这种不可持续的收入,要说本身的税收收入,重庆底子真的太薄,比四川都差不少。哪来这么多钱,重庆又没有川妈
1. 至于重庆有没有哪个钱来投入重庆的高教。我实在不想再说。重庆的财政收入并不弱。高教并不是那么耗钱的项目。相对于交通民生项目那是九牛一毛。只是,高教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很多人不愿意干罢了。

没有说不发展高科技,而是高科技的发展要符合重庆实力和财力的提升逐步提高,超越自身实力去拔苗助长不会有好处。这就像美国军备竞赛拖垮苏联一样,把太多的资金,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资金投入到了高科技上,这些高科技又未必能带来足够的效益,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经济发展。

1. 还是上面那句话。重庆的财力并不弱。扶持高教并不需要太多的钱。
2. 至于高教的收益。这个还需要有疑问吗?投资教育这种一本万利只赚不赔的买卖都需要怀疑?高教是收益慢。股市,房地产立竿见影。大家都注重后者去了。
3. 总结一句:重庆高教起不来,那就是上田后脚杆泥巴都洗不干净,注定是农直市。你GDP再高,也永远跳不出武汉,西安,成都的圈子。

作者: ningyuan    时间: 2015-7-21 09:42
本帖最后由 ningyuan 于 2015-7-21 09:44 编辑
小转风 发表于 2015-7-21 08:54
投钱搞研究所是正确的,重庆正在这么做,包括和中科院一起办重庆的研究所,以及支持企业办研究所都是这个 ...


1. 重庆的确在投钱搞科研。但我觉得还远不够。至少和重庆直辖市的身份不相符。
2. 我对石墨烯还算了解,还发过一篇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上应用的文章。我实在难看好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那个石墨烯项目,感觉就是个忽悠。纳米材料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关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杂志影响因子都超级高,这里面少不了中国人炒作的嫌疑。特别是石墨烯,发现十几年了一只默默无闻,直到2010年石墨烯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发现石墨烯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不会存在二维材料;零维材料的富勒烯之前得过诺贝尔奖;现在只差一维材料的碳纳米管没得诺奖了),石墨烯的各种研究才又火了起来。石墨烯要是不得诺奖,现在可能依然默默无闻。
====================
科学研究的工作,没有成功前,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被不看好的。讨论这个没有意义。

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3 t2 p3 U- m. L, K
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 b1 x6 x2 m% |! u( N6 a8 J8 _$ w
1. 高校并不麻烦。像重大本就是教育部和地方zf共建。只是感觉重庆不是非常重视。
2. 至于如何向高校投钱:实在太简单了,高校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太多了。比如说,zf可以购买大型仪器用于科研,并建立一个分析测试中心或公共仪器平台,由zf统一管理,全市所有高校都可以去使用(象征性收费)。比如,zf对高校研究生科研人员适当性增加补贴,比如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具体可以参照沿海高校,比如硕士研究生一月补贴500-800(加上国家给的钱硕士一月能有1500),博士研究生一月补贴1000-1500(加上国家给的钱一月能有3000的样子),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年补贴5-8万(加上国家给的钱,一年能有15-18万左右)。提高待遇的根本目的就是吸引研究生来重庆读学位,吸引博后人员来重庆做科研。当他们衣食无忧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做研究。除此之外,重庆市zf还可以大量设置各种基金,吸引市内的研究人员申报。这可以看做是对国家科研资助的一个补充(国家的钱不好拿)。『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T. Y( X% P; {: @" c& j" k
3. 扶持科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因为如此,那些急功近利者才不会重视这一块。但科教肯定是低投入高回报的项目。长远来看回报丰厚。『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v' J, M5 L  L/ p0 l
4. 此外你说重庆底子薄。我不赞成。论坛中各位不是总说重庆GDP多高多高,财政收入支出如何如何多。重庆zf一年拿个10-20亿来支持市内高校。这点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点钱相对于改善交通民生之类动辄几百亿上千亿来说,只能是九牛一毛。
======================
10-20亿没有什么意义,事实上,现在重庆每年就拿了10多亿元来扶持科学技术。而深圳光是扶持产业转型就2012年就花了150亿元本级财政支出『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1 r3 k' A5 E* c& r' V





1. 个人不觉得重庆的几所大学对重庆的经济建设有显著影响。关键还是重庆的几所大学太弱了。举个上海的例子:上海修建洋山深水港,依靠的是同济大学的岩土地下桥梁系(同济前校长李国豪提议的修建洋山深水港)。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依托的是上交的船舶系(交大船舶国内无出其右)。上海的国际汽车城依托的是同济汽车学院(同济前校长万钢,你有兴趣去查一查)。上海的张江药谷,依托的是中科院复旦交大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的新闻媒体主要是由复旦新闻专业把持(复旦新闻人的影响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上海的轨交世博规划则几乎是同济交运成规的天下(同济负责世博的整体规划,总规划师是同济的教授)。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财大居功至伟(财大的录取分数直逼复旦上交)。说实话,上海要是没有那么多理工科强校。上海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相对来说,你发现重庆的高校在重庆建设中有什么突出作用没?『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1 t6 b& a4 K( T4 u8 ?9 M* l
2. 投钱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毕业生,高校的水平。而不是要扩大规模。未来的高校肯定是高精尖道路。现在国内顶尖985高校基本上都在缩小本科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招得比本科生还要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
你说这些都是次要的,如果没有所谓的同济大学,洋山港就修不起来了?、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的汽车牛逼主要是大众和通用的技术,上海要来比本土汽车,估计连重庆都比不赢,就这个也好意思出来谈汽车研发??上海的新闻媒体,事实上比电视的比不过湖南卫视,比纸媒比不过华南那边的。事实上,上海的发达和高校的关系并非你说的这么大,上海这么好的地位,国家又大力支持,想不发展还真的很难。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9 @5 X8 H- c7 X. w$ l5 ~. d0 J
3. 至于政法大学这类文科高校,其实他们需要的钱真心不多。耗钱的是理工科研究。
c『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9 a3 H. x) y$ }7 R& O1 g4 n
1. 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重庆的确是全方位落后。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教并不冲突。不应该有先后顺序,可以同时发展。那些代工厂的工人当然不会做研发,相对来说,重大西大毕业的学生也不会去做流水线上组装电脑组装手机的工人。『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L' W8 _: ^4 ~6 a" Z/ C
2. 等你之后再重视科教再重视搞研发,一切都晚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人才早就被发达地方吸引去了。自己培养的人才又跟不上。那才是两手空空。
=====================================
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发展高教当然是冲突的,你的钱只有这么多,用在什么地方??
但是他们对于城市来说,无非就是提供收入来源,本质是一样的,代工厂的工人和重大西大的毕业生,对于重庆的发展来说,本质上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关系,关键是能创造的价值。事实上代工厂的人多了,各项服务业就有市场了,大学生的就业也会自然提升。
事实上,重庆要发展只能去挖人,真的自己培养的人,你敢用??没有到外面见过世面,天天在重庆近亲繁殖能有什么作用??

重庆有钱后,只需要吸引在沿海工作的重庆四川人回来一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多给点钱多吸引人过来都是可以的。重庆的最大优势就是本地人多,重庆四川过亿的人口。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Z2 a: ^4 M" p2 n+ E7 K
1.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偏远落后地区转移早就开始了。消灭传统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去看看上海的产业结构吧,看看人家GDP的质量。看看人家的步子。别再盯着成都看了。你盯着一个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你再怎么都能考个重本。你盯着一个二本都考不起的学生,你最多也就考个高职。一是眼光问题,而是要学习就要向最优秀的对手学习,跟垃圾对手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
================================
虽然老早就开始了,但是现在还在进行过程中,而且是关键过程中,更加不能散劲,什么叫大功告成,把春运消灭了,至少铁路春运消灭了,这个工作就做到位了。
重庆和上海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城市,发展历史也不一样,别人上海是在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重庆是在高速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去盯他有什么用??就像我现在读初中,我不去盯同是初中的成都,去盯读大学的上海有什么意义??



2. 至于高科技产业为什么要来西部。目前人家当然不会来西部。你西部连基本的人才都没有。人家来做什么?所以首先还是要培养自己的高教培养自己的人才。一是今后大力扶持自己的本土高客气企业,二是人家的高科技企业布局西部的时候重庆有那个能力去接待。
========================
肯定要扶持本地企业,但是力量要靠谱。一句话,发展是客观的,想拔苗助长是不行的,除非你有大量的钱烧。重庆的科教实力是几十年来的积累,不是你一年多给十几个亿就能如何改善的。事实上,重庆每年科学研究资金都是过10亿的。



. 科教当然是砸钱的项目。没有钱你做个什么科研。如此现实的东西。我自己做研发的再清楚不过了,我至始至终强调的高教都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马上砸钱看到效果可能是你这种急功近利的人吧。
===================

不叫急功近利,而是量力而为,重庆的科教实力摆在那个地方,你说没有支持,重庆的大学跨??也没有吧??只是自然发展而已。要向开挂,要看看你有没有钱砸进去。


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5 V: l- S+ e6 `0 c' y8 \4 F% N
1. 恰好我们公司和深大有项目合作。深大主要是以教学为主,科研这一块的确不行,没有很好的科研氛围,不过已经在快速成长之中。但是深圳的研究所还是不错的。比如BGI,搞大规模基因测序起家的。比如清华,哈工大在深圳的几个研究生院,比如南科大,都主要是靠当地zf砸钱,都是走小精尖的道路。
==============
深圳每年扶持企业都用了150亿元,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了,一条轨道线路就这个钱,等于说深圳每年投入一条地铁线路,这个钱,重庆真心拿不出来

1. 至于重庆有没有哪个钱来投入重庆的高教。我实在不想再说。重庆的财政收入并不弱。高教并不是那么耗钱的项目。相对于交通民生项目那是九牛一毛。只是,高教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很多人不愿意干罢了。
=========================
深圳每年投入150亿元给产业转型,这还不叫钱??
事实上,深圳每年投入的教育投入和重庆是差不多的。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j7 U! o" H1 e: P! p* a; Y/ K
『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5 Z, d) c, p1 O" C8 H  }. X
1. 还是上面那句话。重庆的财力并不弱。扶持高教并不需要太多的钱。
2. 至于高教的收益。这个还需要有疑问吗?投资教育这种一本万利只赚不赔的买卖都需要怀疑?高教是收益慢。股市,房地产立竿见影。大家都注重后者去了。『本文来自重庆论坛 http://bbs.classic023.com | http://bbs.jdcq.net』+ g: J. x1 N7 C* M
3. 总结一句:重庆高教起不来,那就是上田后脚杆泥巴都洗不干净,注定是农直市。你GDP再高,也永远跳不出武汉,西安,成都的圈子。
==========================
事实上,重庆大概2015年市本级财政教育投入100亿元,深圳2011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字才110亿(深圳还有150亿产业转型资金)。重庆的财政支出总量大致和深圳差不了多少,大概重庆2015年的水平基本上等于深圳2011年的水平
重庆要花钱的地方可比深圳多多了,财政远不如深圳宽裕。
高校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重庆的高校事实上在正常发展,这个都是客观规律,很难拔苗助长,当然也可以开挂助涨,但是那就不是一点点投入这么小的事情了。

作者: shmn1685    时间: 2015-7-25 23:08
翻了7页,终于在这个论坛上找到了一篇有营养的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做些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版主也要尽责,把那些没有脑子的月经贴、白痴贴直接删掉封掉。否则这个论坛迟早玩完。
作者: Meticsoft    时间: 2015-7-26 08:00
工程项目招工联系电话:15023425751
作者: tigerfaye    时间: 2015-7-26 12:26
实体经济还是要有一定的保有量
第三产业肯定要发展 但是不能像香港一样完全依赖 毕竟所处方位与经历过的环境不一样

我个人感觉还是要重实体 这是保本
然后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等第三产,用我们第三产再来助推实体的发展,形成闭合的产业链。




欢迎光临 经典重庆 (http://bbs.jdc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