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跨界融合 大旅游经济将成发展大引擎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20 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石柱黄水千野草场 石柱宣传部供图

  武隆桃源大峡谷,《印象武隆》演出现场。 记者 吴珊 摄

  乌江画廊仿古游船 记者 徐元宾 摄

  智库之声

  编者按: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是由市zf批准成立,经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团智库组织,主要从事重庆经济发展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等智力服务工作。该中心成立两年来,对40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为市委、市zf的一些重要决策提供了智力服务。今天起,本报将开设“智库之声”栏目,对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的一些研究成果和专题沙龙进行报道。

  商报记者 刘晓娜 谭柯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近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联合重庆市旅游局、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发展大旅游经济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两翼”地区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调研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认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市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资源和功能定位,与发展大旅游经济高度契合,将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深度融合;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要树立发展大旅游经济的新观念,做好发展大旅游经济新统筹,使大旅游经济成为渝东南渝东北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引擎。

  跨界融合 旅游业进入3.0版

  “大旅游经济”究竟该如何理解?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基础和联系纽带,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把相关旅游资源和元素充分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打破传统旅游产业单一发展概念,有机联动三次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形成全方位、关联型、生态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体系。

  总体上看,脱胎于旅游产业,大旅游经济又体现了跨界融合、以人为本、生态经济等三大特征。“如果说过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览胜观光分别为旅游发展的1.0版本和2.0版本,以跨界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大旅游经济则是传统旅游的3.0版。”报告提到,大旅游经济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要素和元素全方位渗透到一、二、三产业,以及城乡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环境保护和文化挖掘等各方面。

  引领发展 大旅游是基本路径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什么需要发展大旅游经济?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是未来引领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其一,大旅游经济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区域自然生态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比如,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区县数量约占全市一半、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但2014年旅游总收入不到全市三分之一,旅游业增加值仅占四分之一,游客接待总人数不到三分之一。”报告认为,只有以大旅游经济为牵引,深挖资源潜力,夯实基础设施,才能加快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新优势。

  其二,大旅游经济是实现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对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大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为纽带的关联型经济发展体系,但不局限于旅游产业本身,它还能提高山地生态农业的效益、增强绿色新兴工业的特色、提升特色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优化城镇功能与风貌。”报告认为,大旅游经济既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又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成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定位,协同推进发展与保护的动力和路径。

  其三,大旅游经济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和作用的最佳诠释。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优势在于生态、绿水青山,压力也来自于生态、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发展,而大旅游经济的发展基础就在于绿色化。

  动力效应 大旅游带动大发展

  大旅游经济对提升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产生强大牵引力。报告提出,具体来讲,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带动作用。

  一、带动交通设施完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过去的交通建设往往孤立地考虑单项设施,或简单按照行政层级来确定道路等级,很多旅游景区(点)进入性很差,难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大旅游经济会带动交通要道的互联互通,不断改善交通的便利性。

  二、带动城市(镇)主体功能完善。发展大旅游经济要从直接旅游接待、间接配套服务等各个层面,提高“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会不断带动城市(镇)“软”服务、“硬”功能的完善。

  三、带动最终消费。旅游业具有“动力效应”,游客不仅会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还会产生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进而促进旅游目的地形成消费经济链及相关产业的聚集,最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带动一、二、三产联动。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不仅可以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提供巨大的市场,还能促进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比如大旅游经济会因人口流动直接或间接引来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进而带动和促进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文化娱乐业、对外贸易等,甚至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带动就业与富民强(区)县。旅游作为富民经济早已成为共识,大旅游经济比狭义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更多的关联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六、带动投资合理增长。大旅游经济是突破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全面结合,走向旅游综合开发模式,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更大。

  四条路径 大旅游经济开花结果

  如何让大旅游经济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开花结果?报告认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要坚持四条路径。

  做强做大旅游业是核心。比如挖掘文化元素,推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唱响旅游品牌,体现各区县的资源个性;做精旅游单元,渝东南渝东北区县旅游要连线、相互合作,既要打造仙女山、桃花源等精品景区,也要打造城镇旅游综合体;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进行整体营销,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旅游度假、滑雪花草、养生养老、影视演艺、邮轮游艇、自驾露营、旅游地产等新型旅游产品,把乡村旅游作为新的增长点。

  三产联动是关键。要以大旅游经济带动第一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三类乡村田园旅游产品,即主题田园农业观光度假产品、传统村寨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农户型体验旅游产品。促进第二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开发以大生态区为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制品和旅游纪念品。引领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金融业、养老服务、健康服务、问题会展等全面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和城市(镇)功能建设是支撑。完善内外畅达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外部进入骨干性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推动长江、乌江的水运航道整治和港口码头建设,以及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区县际干线公路建设,强化区县城、乡镇与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完善重点城市(镇)风貌和各项功能设施,体现渝东北和渝东南各自的生态特色和民族风情。

  合理规划是前提。科学制定旅游景区规划、用地规划、线路规划、城市(镇)功能规划等。市级部门在编制规划时,要将旅游规划内容融入其中;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在编制规划时,要考虑大旅游经济的发展布局,实现旅游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五大举措 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发展大旅游

  如何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报告认为,要推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大旅游经济,需要五方面的举措。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全市要编制大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市级部门和渝东南渝东北区县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时,要有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篇章。

  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高铁及铁路网络、高速公路、旅游公路等建设,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规划建设邮轮游艇母港和沿江公共旅游码头,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建设通用机场、旅游直升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的保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功能。

  三是加强旅游单元设计。根据资源禀赋和季节特点,唱响旅游“四季”歌。渝东南打造国际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借鉴美国国家风景道模式,推出桃花源寻梦国家风景道、乌江画廊国家风景道、黄水林海国家风景道、边城古镇国家风景道。渝东北推进大三峡旅游线联动,促进形成大三峡水上旅游线、大三峡陆上旅游线、大三峡高铁旅游线等多种旅游方式,做深、做足、做透三峡旅游。

  四是积极探索大旅游经济投融资机制创新。建立旅游重大项目库,研究编制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重大设施资金评估方案。以市旅游发展资金为引导,吸纳社会资金,设立旅游文化投资基金。支持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上市融资,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支持采用PPP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五是要加强市旅游经济ld机构的统筹力度。不断巩固和完善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大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大旅游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构建“zf引导、部门联动、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大旅游经济发展格局。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迅速建立健全主要ld亲自抓“大旅游”的工作机制,科学设置考核目标。

  声

  音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

  旅游线路要整合 不能只看自己“一亩三分地”

  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表示,以大旅游经济助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业增加值在全市的占比从目前的26%提高到40%。

  如何提高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旅游增加值?他认为,在宏观上要抓工作机制、抓规划引领、抓项目落地,在技术层面还要抓产品线路、宣传营销、智慧旅游等具体策略。

  “目前,我们正在重新编印《重庆旅游宝典》,重点展示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线路。”刘旗说,渝东北、渝东南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观光游览产品,另一方面还应该重点推出休闲度假产品,吸引过路游客,延长消费链,并按照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群体,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旅游线路要整合,区县不能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实现相互合作,形成跨区域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路,实现景区之间游客互送、合作共赢。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发展大旅游经济 要构筑“大区域整体营销”

  在宣传营销方面,首先,要有一个吸引眼球、让人遐想、勾起旅游欲望的形象营销口号。其次,要有一支专业化的宣传营销队伍,要利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推广。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表示,渝东南渝东北区县要发展大旅游经济,就要形成“大区域整体营销”意识和工作方法。

  “应改变各区县、各景区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形成大生态区的整体旅游主题定位。”他表示,各区县应联合开展主题营销、品牌营销、标识营销,充分利用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和招商,共同提升大生态区旅游整体形象和特色旅游品牌,并加强大生态区与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跨区域协作,合理推进跨区域的旅游整体发展。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