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石柱文旅开发项目推进难?太保祠已成农贸市场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9-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原标题:太保祠已成农贸市场 墓地神道杂草丛生 文旅开发项目推进难 何处纪念女英雄秦良玉?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刚刚出生的女孩被称为“女将”,这种延续至今的奇特称谓,正是源于明末女英雄秦良玉。

    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登上正史的女将军,秦良玉在历史上地位显赫——她是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也是石柱著名女土司,三次北上抗清勤王,两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戎马倥偬40余载,战功赫赫。正是在她的庇护下,石柱成为当年战乱之中,川东的唯一净土。

    360多年过去,在石柱还有哪些关于秦良玉的历史遗迹?保存得如何?近日,记者前往石柱寻找答案——

   

    石柱县城内的秦良玉雕像。

    秦良玉陵园里的秦良玉墓。(本栏图片均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管所提供)

    时隔360多年 秦良玉仍深入石柱人心

    “你们找秦良玉陵园啊,坐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城东15公里是她曾屯过兵的万寿寨,不过要走很远。对了,在广场还有个三米高的雕塑,胯下是她最爱的桃花马,手上拿的就是白杆枪……”8月25日,当记者走进石柱县城,询问秦良玉陵园时,40多岁的杜秋霞在告知记者陵园地址后,至少用了5分钟讲述这位女英雄的事迹。

    记者此后随机调查,发现在石柱几乎男女老少都能说上几段关于秦良玉的传说,即便对其没有系统的了解,也都知道秦良玉万寿寨抗清以及保川东一方安宁的故事。

    时隔360多年,为何直到今天秦良玉仍如此深入人心?

    石柱县文史研究专家蒋屏认为,这与秦良玉对石柱的巨大贡献,以及历代祭祀秦良玉,传颂其英雄事迹紧密相关。

    石柱当地百姓世代交口相传:秦良玉22岁嫁石柱土司马千乘,来到石柱。当时,马千乘为石柱宣抚使。马千乘被害后,秦良玉接任石柱宣抚使,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平乱奢崇明、平乱张献忠等战役,战功显赫。

    “对石柱人民来说,秦良玉的最大功绩是安民、爱民,使明末战乱中的石柱成为川东世外桃源。”蒋屏说,当时,四川久经战乱,十室九空,川东地区(石柱除外)仅剩数万人,新建立的清廷不得不从湖广大规模移民入川。而在秦良玉的保护下,石柱成为当时川东百姓远离兵燹之苦的唯一乐土,附近丰都、忠县、梁平、万州等地民众纷纷进入石柱避难,至清初战乱结束时,石柱人口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近十万人。

    正因如此,秦良玉一直得到官方与民间的双重认可。

    蒋屏介绍,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朝廷将位于石柱的秦良玉大都督府改建为太保祠,并纳入国家祀典,直至解放前,石柱每年春秋都会举行重大祭祀,以纪念秦良玉。

    抗战期间,秦良玉文物展曾在重庆隆重开展,各界名流竞往瞻仰。宋氏三姐妹也前往观展并分别捐款、题词、签名留念。那时关于民族英雄秦良玉的电影、戏剧也纷纷出炉,鼓舞抗战士气。

    解放后至今,全国各地关于秦良玉的学术、影视作品仍不断出现,仅石柱文管所就有《秦良玉故事》、《秦良玉大事年表》等近10万字资料收集。

    秦良玉遗迹保护力度不够

    然而,与百姓的认知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良玉遗迹的保护力度还远不够。

    据了解,从明末至今,关于秦良玉的文化遗址主要有太保祠、秦良玉陵园、万寿寨等几处。其中,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当属太保祠,但已于2004年左右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开发为农贸市场。至于秦良玉曾经屯兵御敌的万寿寨,也由于各种原因荒废已久。

    如今,当地秦良玉遗迹最重要一处,就是位于县东3公里回龙山上的秦良玉陵园。

    8月25日,当记者随石柱县文管所所长何玢华来到这处陵园时,砖木结构的三清殿以及左右厢房的石梯上覆盖着青苔,中庭长有杂草。

    “三教寺占地2800平方米,曾由山门、藏经楼、三清殿、玉皇殿等组成,保存下来的已不多。”何玢华介绍道。

    穿过三清殿,走过一段林间山路,就是秦良玉与其部将等的墓葬区。在记者采访时看到,这条山路被林间倒下的横七竖八的树木阻断,行走十分艰难。

    好不容易手脚并用走进墓葬区,记者看到,神道入口处,有一块较大的凹陷地,里面填满杂草与树根。

    “石柱县每年都会投一笔钱对陵园进行一些修缮,但由于资金问题,尚未进行整体打造。”何玢华向记者透露,一份《秦良玉陵园保护规划》已经出炉,规划中,山门、藏经楼等将得到修复,神道也将被重新开辟出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秦良玉陵园保护规划》已纳入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项目库,该项目将获得600万元的专项资金。

    开发相关文旅项目提出已七年 时至今日仍未落实

    事实上,多年前,当地zf就将关于秦良玉遗存的整体保护开发规划提上日程。

    8月26日,记者在石柱县人民zf网上看到了一份发布于2008年的《秦良玉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拍摄电视连续剧《秦良玉》;二是秦良玉文物恢复及保护工程;三是太保祠、万寿寨、秦良玉陵园三教寺景点修复及保护工程。”

    在“前期进展情况”一栏中记者看到,县文物管理所已着手进行资料整理和建立《秦良玉文化工程》专项档案工作,《秦良玉》剧本初稿已完成。同时,相关部门还完成了《秦良玉文化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争取到位项目资金400万元。此外,《秦良玉文化博物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秦良玉陵园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设计》初稿也已基本出炉。

    为何“秦良玉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始终没落实?

    一位参与过此项目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年,为落实这一项目,相关部门的确做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资金的缺口以及剧本没有过关、秦良玉陵园规划保护区的部分地段被占用等原因而搁浅。

    石柱在打造秦良玉文化旅游项目时,究竟遭遇到怎样的难题?

    记者多次致电石柱县zf分管负责人试图了解情况,可始终未得到回应。

    真万寿古寨迟迟未修复 仿建古寨却成文旅亮点

    在万寿古寨的修复迟迟未有动作之时,一个新的万寿古寨在距县城约2公里处崛地而起,成为石柱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8月2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个占地面积200多亩的仿古建筑,按照历史记载,恢复了昔日的古寨门、碉楼、摆手堂、白杆兵营、点将台。秦良玉的雕像在寨内高高矗立,背后展示墙上,刻有历代文人歌颂她的诗歌。

    万寿古寨董事长马建是马氏土司后裔,据他介绍,打造万寿古寨的初衷是为更好地传承秦良玉文化与土司文化,让其与旅游结合,真正成为石柱一大文化品牌。

    据了解,万寿古寨从2012年开始对外迎客,平均每天有至少200人来此游玩,而节假日期间,更是增至每日2000人。

    一个仿古建筑为何如此火爆?

    马建认为,古寨中的土家族风情与秦良玉文化是吸引游客的法宝。“我们打造了一台土家歌舞表演节目,包括了土家族的山歌、民谣与舞蹈,游客可以在寨子里边吃土家饭边看表演,同时还可以喝摔碗酒,感受土家汉子的豪迈。此外,这里将点将台、老寨门等一一复原,且离县城中心只有两公里距离,比历史上的万寿古寨交通更为方便。”

    专家建言:注重游客与历史名人的“互动”

    “一个仿古建筑都能吸引如此多的游客,证明以人们对秦良玉的认知度,秦良玉文化完全可以和旅游进行互动。”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高级顾问罗兹柏表示,人文景观的打造必须有现存实体,而秦良玉在石柱遗有陵园与万寿寨,可以进行精心打造。

    罗兹柏建议,石柱应在县内增设秦良玉文化导览中心,让游客了解秦良玉的故事。“它不是普通的博物馆,其展现的东西需要有故事性与表现力,通过表演、互动等强调游客的参与体验。人们以此了解秦良玉,并从这个窗口出发,走向秦良玉的相关遗迹。”

    对此,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表示认同:“营造与历史名人的互动十分重要。比如新建的万寿古寨,正是靠这样的互动拉拢人气的。”此外,他建议,历史人物的打造必须有学术上与市场上的充分论证,“在市场上要进行充分摸底,在学术上要建立一个专业团队,挖掘秦良玉的故事,并对其进行适当包装。”

    本报记者 夏婧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