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石柱,立足“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确立了“乡村森林化、城市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水质纯净化”的生态建设目标,力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扎实做好顶层设计
从主城自驾,经沪渝高速入石柱,在穿过长长的方斗山隧道之后,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青山便成为一景。通常不允许非紧急情况停车的高速公路,甚至难得地在路旁专门设置了几个观景台,让路人细赏这难得的景致。
方斗山山脉是贯穿石柱的两大山脉之一,它与七曜山山脉一起,宛如两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横亘石柱南北,形成石柱“两山夹一槽”的特殊地貌。
《石柱县2011—2020年国土绿化总体规划》正是依托这一特殊地貌而编制,规划确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景观林带、水系景观林带为依托,以槽中片区、方斗山片区、七曜山片区为支撑的“一心两带三大片”以及“东药西游南城北景中用材”的国土绿化总体发展格局。
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初冬的寒意挡不住石柱人晨练的热情。如今,每天早上6时许,石柱滨河公园的绿树下,晨练的市民便开始逐渐增多。“滨河公园环境好,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只有起早点才能占个好位置。”坚持锻炼的石柱居民冉稼林说。
近年来,石柱城区以龙河、玉带河、牛石嵌河、菜地坝河四河八岸亲水绿化景观带为纽带,以公园绿地为组团,以街道绿化为廊道,以机关、小区绿化为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绿地总面积已达293.1公顷。县城公园间距小于500米,平均250米之内可享受休闲公园绿地。
城市绿化中,石柱坚持选用价廉物美、以乔木为主的优良乡土树种,发展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大力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香化、美化、净化树种升级,实现从“注重树冠形态、园艺式管养”到“注重树体健康、生态式管养”的提升。同时,注重视觉效果,重视嗅觉效应,形成“春季桃红柳绿、生机盎然,夏季百花盛开、目不暇接,秋季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冬季腊梅斗雪、幽香阵阵”的四季生态格局,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山水园林县城人居环境。
打造绿色宜居乡村
城市绿化品质不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也在持续优化。位于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的千野草场拥有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号称重庆“最美草地”。徜徉其间,芳草萋萋,花香鸟语,牛羊成群,俨然步入一幅国画精品。
与之呼应的是位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中,有重庆“最美森林”美誉的大风堡原始森林。此处群峦起伏,山岭叠翠,沟壑纵横,珍稀木本植物2000余种,国家2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
伴随着石柱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推进,其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稳步提升。大力实施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宅基地复垦,让乡村生态环境荷载大为减轻,自然恢复能力明显增强,村落景观设计和绿化配置明显提高。
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石柱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特色产业基地、庭院绿化等工作,逐渐形成了“门前院后种树、室内阳台养花”,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了“产业发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绿色宜居美丽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