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乐山大佛旁建造东方佛都 跨界奇人打造中国第五石窟群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7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梁恩明在东方佛都景区。

  梁恩明,沙坪坝人,一手打造出四川乐山东方佛都风景旅游区;中途“玩票”在重庆第一个研发出了输液袋双头输液头制造技术,随后创办输液袋专业生产厂家;爱好文学,任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品《贝加尔湖》曾获“全国冰心散文作品奖”。

  ■ 感言:如果你选准了一个方向,就要锲而不舍地走下去。

  “鉴于您在散文创作中不断推出精品,为中国散文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授予‘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2015年2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在为梁恩明颁奖时这样说道。

  但事实上,梁恩明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文学“票友”,因为他真正的主业是经商。不久前,这位跨界奇人在四川乐山东方佛都景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被誉为“乐山一支笔”

  1953年9月,梁恩明出生在沙坪坝小龙坎一个工人家庭。他天资聪颖,自小成绩优异。

  初中只读了一年半,他就顺利进入三中读高中——那年全校只有两个升入三中的名额。高中时期,由于喜欢写文章,他一直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

  1973年,经老师推荐,梁恩明在三中当了一年语文课代课老师。1974年,到梁平平井镇做知青。“下乡之前,心里很忐忑。但真正到了农村后却发现,那里其实很适合自己。”他回忆。

  劳作之余,梁恩明喜欢写一些反映知青生活的文章和诗歌。

  有一次,时任梁平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余朝斌偶然看到了梁恩明创作的一首长诗,在拍案叫绝之余,全不信这诗歌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于是找来梁恩明,叫他把作诗时的感受写出来。

  梁恩明一挥而就,写好了“命题作文”。这一来,余朝斌再不怀疑眼前这小伙子的才华了,还将他的文学作品推荐到全市各媒体刊发。

  1976年,梁恩明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期间,他迅速成长为撰写文学评论的一把好手,先后在《四川文学》杂志上发表了3篇评论文章,广受关注。

  大学毕业后,梁恩明被分配到四川省zf办公厅做秘书;一段时间后,前往乐山《沫水》编辑部当编辑;数年后因杂志停办调任乐山文化局,担任文化局办公室主任。

  十分难得的是,不管工作有多忙,梁恩明始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先后在各种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几十篇。其中,散文《贝加尔湖》还获得中国散文界的权威大奖“全国冰心散文作品奖”,散文《东都遐思》获“全国电视散文银奖”。正因为此,他被许多人称作“乐山一支笔”。

  打造“东方佛都”

  1986年,梁恩明调任乐山大佛乌尤管理局副局长。在管理局工作期间,他先后考察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众多石像群。

  梁恩明发现,不同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石像群,乐山大佛周边没有佛像群“众星捧月”。“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历时约90年才完成——极可能正是因为时间太长,后人才没有领会、执行前人的设计思路。这实在是一个遗憾啊。”他感叹。

  此后多年,这个遗憾一直埋在梁恩明心里。

  1992年,当地出台政策,鼓励公务员“下海”。对于梁恩明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他终于可以全力以赴,将“古人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了。

  他的想法是,辞职创业,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在乐山大佛周边建设佛像群,这个佛像群就叫“东方佛都”。

  找银行贷款,找zf拿地,没多久,东方佛都浩大的工程正式启动了。“我想打造中国第五大石窟群,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梁恩明告诉记者,佛像的具体设计工作由雕塑界大师冯宜贵担纲。

  东方佛都建设是个巨大而漫长的工程。十几年来,在梁恩明努力推动下,工程得以持续推进。迄今,已采用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多种形式,结合自然山体延伸的特点,制作了各类佛像3000多尊。

  十几年来,梁恩明遇到过不少难题。例如,在雕刻一些特别巨大的塑像时,工匠因为站得太近,往往无法拿捏下刀的尺寸。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梁恩明想到一个办法:安排专人在山对面用望远镜眺望施工现场,参照望远镜上卡尺卡出的比例确定雕像各部分尺寸,再用对讲机指挥工匠施工。

  每一年,东方佛都新建成的佛像都会尽快向游客开放。近年来,这里接待游客的数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而梁恩明也因为这个景点在乐山再次出名。

  因为感恩回渝办厂

  梁恩明小时候家境不好,妹妹为了让他顺利完成学业,不惜放弃自己上学的机会。梁恩明对此一直铭记于心,“我能走到今天,必定不能忘记家乡和家人对我的恩情。”

  为此,他一直希望为家乡和家人做点事情。

  2004年,梁恩明注意到,当时重庆不少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还在使用玻璃瓶,“用玻璃瓶输液不卫生,用输液袋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经过市场调研,他发现,输液袋这种产品在重庆尚无正规厂家规模生产,其中商机不小。他原本想和国外某生产商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在重庆建一家输液袋生产厂,但双方最后没谈得拢。

  “靠别人没有用,还是要自己做。”梁恩明一头扎进了输液袋的生产技术研发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找到突破口,在重庆第一个研发出了输液袋双头输液头制造技术,还获得市科委颁发的创新科研证书。

  梁恩明随即在沙坪坝歌乐山成立重庆钱龙医药有限公司,利用这一技术规模生产输液袋;两年后生产规模扩大,公司搬到了北碚同兴工业园区。

  “创办重庆钱龙医药公司的初衷是要为我的家人和家乡父老乡亲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几乎没有考虑过盈利问题。”梁恩明告诉记者,这个公司实际投资5000多万元,目前收支基本平衡。

  今晚,重庆卫视同步播出相关报道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