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追问渝中,凭什么王者归来?
2016-03-25
置于重庆城市化迅速推进下的渝中区,挑战和压力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土地紧张,交通拥堵,企业外迁,消费分流等等。渝中区如何应对?
海纳君认识一位金融界的青年才俊,很喜欢称自己是“住在渝中区的王先生”。
在重庆,渝中区代表着“寸土寸金”,这的确是件可以骄傲一下的事。
不过,置于重庆城市化迅速推进下的渝中区,挑战和压力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土地紧张,交通拥堵,企业外迁,消费分流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十三五”开局之年,渝中开始启动新一轮升级。知名机构仲量联行最近为它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重回渝中!
渝中区副区长章琳,亦在近日说,现在不归来,将来就找不地方了。
1993年,有传闻说,李嘉诚为大都会在重庆选址,亲自到解放碑测人流量,之后满意地拍了板。
大都会1997年开业,之后18年的发展业绩,一直在证明这个选择是多么正确。
尽管如此,现在的大都会也面临再升级。大都会东方广场总经理安平说,去年以来就在内外硬件上做了改造,今年还要进行外立面改造,我们的物业确实显得旧了。
渝中区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是渝中区对主城人群的吸引力在不断减弱。渝中区zf曾经做过调查,现在到渝中区的人,特别是到解放碑的人,基本上外区和外地的游客最多,外地人比例高达70%-60%,而在主城其他商圈,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
二是金融业企业近年不断外迁。渝中区统计局2015年发布一份分析显示,2014年底,重庆某家信托集团搬迁,由于其营业收入占全区比重近50%,受其影响,导致全行业呈现净减少局面,增长支撑点缺失。
仲量联行3月22日发布的《重回渝中》白皮书显示,渝中区当前主要面临几大问题:
一是土地。渝中区在九个城区中面积最小,但是城市化程度最高,大部分土地已修建楼宇。渝中区受地形以及早期的低效率土地使用所限制,致使其他区域逐步赶超其发展步伐。
自2008年起,渝中区平均每年的土地年供应量仅占全市的1%。土地供应量的稀缺,也使得渝中区优质新项目的开发受到限制。
二是交通荷载过量。近代渝中半岛的道路发展始于二战前后,当年设计的道路运载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进出渝中区堵车严重。
三是物业设施老化。渝中区是发展最早的区域,经过多年使用,部分物业设施滞后,楼宇配套老旧,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目前的要求。
四是九大主城区的分工日益明确,各自的优势也逐渐凸显。新兴商圈和区域不断涌现,且势头强劲,例如发展强竞的两江新区。
上述原因,直接导致部分高收入居民及经济产业从渝中区往外围区域搬迁。
因此,渝中区如何保住优势产业,如何挖掘出新的发展方向和领域,是渝中区急需探求的答案。
压倒性优势
不过,即使渝中区存在上述种种发展瓶颈,渝中区仍是渝中区,它的优势并从来没有丧失过。
章琳对此表示,分流很正常,因为一个城市发展不可能只有渝中区在发展,整个重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所以这个概念会被弱化,但是大家心理地标性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海纳君随手为你列举5、6个渝中区的压倒性优势:
1、渝中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608元,领先全市各区县;
2、重庆市10个总领馆,全部设于解放碑;
3、落户渝中区的国际五星级酒店6家,约占重庆的五分之一;
4、已入驻重庆的近250家国际知名品牌中,约有80%已在解放碑商圈开设专卖店或旗舰店;
5、重庆2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50%的企业选择在渝中区设立主要的营业点;
6、在重庆开展业务的17家外资银行中,14家位于渝中区。120多家金融机构的总部聚集在渝中区。
同时,渝中区也积极作出调整,以巩固其优势及强化其核心竞争力。
其十三五目标是,加快建成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创新中心的高端服务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窗口,重庆重要的贸易中心、文创高地和都市旅游目的地。
具体而言,渝中区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发展。除传统核心商圈解放碑,第二板块大石化新区定位为“渝中发展新极”,代表是重庆天地入和大坪时代天街。
第三板块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是延续城市文脉,代表是凯德来福士广场、融创白象街等。第四大板块则是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
为缓解解放碑拥堵问题,渝中区已在解放碑及大坪两区域规划设计了地下环形通道。
下半城复兴
渝中区区别于主城其它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重庆的母城。也是整个重庆的乡愁。
尤其下半城,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的历史尽在下半城,这里是重庆的发祥地,更是重庆最珍贵的母城文化所在。
复兴重庆下半城,是渝中区zf2013年以来推进的的重点工作之一。重庆市zf也高度重视,制定了“385计划”推进下半城老旧城区建设。“385计划”即“3年见效、5年成型、8年成熟”。在规划中,包括着力打造朝天门现代商贸服务产业园和湖广白象街开埠文化区、重塑十八梯传统街巷格局,提振滨江休闲带活力。
其中,白象街项目由融创集团打造。根据其规划,项目将成为保留重庆历史文化风貌,再现重庆开埠文化的国宝级历史商业名街。
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国内的上海新天地、成都太古里、宽窄巷子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宽窄巷子的设计师,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常务副总林霄也应邀担纲白象街商业街的设计。他表示,现在从国家角度来说,一直非常强调存量规划下的城市发展,如何在格局已经定下的大的城市机理下,对于城市进行升级改造,这是现在每一个重要城市核心地段都关注的问题。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对白象街的项目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说。
章琳也表示,白象街项目走的其实是一种传承、保护和创新的发展,这个模式其实对于渝中区整个城市更新起到很大的作用。
《重回渝中白皮书》在结尾处写道:重庆市一直积极争取产业链进入上游行列,推动高附加值生产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飞速向前。这将有利于渝中区在产业发展、旧城改造、交通运载力提升以及生活环境等范畴的全面升级。
就重庆整体发展而言,我们认为产业链的升级将衍生对高端房地产载体的庞大需求,帮助渝中区在未来赢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