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 彭氏宗祠 陶灵 摄 |
|  | 璧山林氏宗祠 吴元兵 摄 |
|  | 忠县秦家上祠堂 吴元兵 摄 |
|  | 万州司南祠 陶灵 摄 |
|  | 云阳彭氏宗祠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灵 摄 |
|
商报记者 刘晓娜 今天是清明节,全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宗祠祭祀的风俗。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这种方式被称为祠堂祭。在重庆,保留至今的宗祠还有哪些?古代宗祠的选址有何讲究?宗祠除了有祭祀祖先的功能外,还有其他什么功能?跟随重庆大学陈蔚、胡斌等编著的《重庆古建筑》,让我们揭开重庆古代宗祠的神秘面纱。 我市很多区县宗祠尚存 据《重庆古建筑》介绍,重庆地区祠庙建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用于祭祀自然神祗的坛庙,如城隍庙;用于祭祀各类人文神祗的祠庙,如孔庙;民间祭祀祖先的家族祠堂,也就是宗祠。 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至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以强化社会里宗法礼制的思想,提出每个家族都应该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清代,民间建造的家族祠堂已经遍及城乡。 清早期,虽然移民大量涌入巴蜀地区,但由于移民的迁入并非完全是家族性的,因此,直至清中期,在经历了数代的繁衍发展后,本地新兴的宗族集团才开始大量修造宗族祠堂。宗祠成为移民之间生存竞争由家庭转向宗族过程中,宗法礼制同时得到强化的空间产物。也正因为如此,巴蜀地区还产生了“多姓氏联建的祠堂”,以壮大势力。 目前,重庆尚存的宗祠还遍布很多区县,比如云阳彭氏宗祠、万州司南祠、酉阳陈氏祠堂、南川王氏祠堂、璧山林氏宗祠、忠县秦家上祠堂等。 部分宗祠有防御性功能 书中介绍,宗祠的选址不同于城镇其他祠庙建筑,大多邻近祖基、祖宅或族田,是一种血缘关系的传承。 这样的选址除了是传统习惯外,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选址邻近族田,便于团结族人议事、凝聚家族势力,所有祠堂常常选址在村落的中心或一侧。由于祠堂关系到家族的兴衰,所以选址更注重风水的考虑。 此外,重庆地区由于历史上多匪患,祠堂选址有时会融入防御功能的考虑,建在便于暸望和抵抗外敌的地势上。此类祠堂在建筑布局上,也一改院落式格局,而与箭楼、碉楼相结合,出现了寨堡式宗祠。 比如,云阳彭氏宗祠与万州司南祠堂就是典型的寨堡式宗祠。彭氏宗祠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后槽沟一处三面陡坡的山顶上。山顶形状近圆形,三面陡峭,只有一面与外面台地相通,易守难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