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图库!!
查看: 10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忠县] 《重庆晚报》:身高不足70厘米,照顾瘫痪母亲

[复制链接]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5-12 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登陆享受更多浏览权限哟~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驻经典 

x
《重庆晚报》:身高不足70厘米,照顾瘫痪母亲2016-05-12 10:57 来源:重庆晚报 扫描到手持设备




字号:

分享到

▲上楼梯是很艰难的事
分享到

▲罗成先站在凳子上做饭炒菜
《重庆晚报》5月12日第5版报道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电视剧里公益广告的台词,被今年64岁的罗成先践行着。
这个身高不足70厘米的男儿,从母亲躺上病榻开始,学着煮饭洗衣,为母亲养老送终。2014年,93岁的母亲安然辞世,是当时村里最高龄的老人之一。近期,他的孝心故事被村里写进《村规民约》,大家向他学习。
他搭凳子给母亲煮饭
忠县磨子乡石梯村,童年一场疾病,让罗成先失去站立能力,使他身高不足70厘米。
在罗成先记忆里,8岁时父亲去世已经是个沉重打击,10岁那年发生的事更不堪回首的。由于多处关节浮肿,医生对罗成先拔火罐治疗。“没有起到效果,驼背程度反而加重,最后只能蹲着行走。”他说。
仿佛是命运捉弄,母亲在73岁那年卧病在床。
3个姐妹都嫁出了石梯村,自己和母亲先后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对象,罗成先决定独自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
“虽然我只有两尺高,但是还能走路,能够劳动。为了让母亲吃到新鲜蔬菜,我种了一块地。”罗成先的步子慢,力气小,同样的农活,别人只需半小时,他可能要半天。
母亲心疼罗成先,原先家务都由她承包。卧病后,家务成了罗成先的难题。家里土灶高80厘米,罗成先需要搭凳子才能炒菜做饭,有时候,甚至需要两根板凳重叠,才能够着放在灶台里边的物品。
母亲每天都干干净净
母亲睡1楼,他住夹层。家里的木楼梯共9步,每步近30厘米高。罗成先每“攀”上一步楼梯都是挑战,9步下来大汗淋漓。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擦洗和喂饭,最后做的事是帮她检查被子是否盖好。”罗成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母亲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
母亲的病床比罗成先还高,母亲躺在床上,他根本使不上力。怎么办呢?
罗成先找来一根竹竿,母亲每次起床,罗成先会将竹竿拿着“站”在床尾,母亲从床头拉着竹竿另一头,罗成先使劲,就能把母亲拉起来。
从罗成先的家到公路边的自留地,普通人1分钟就能走到,罗成先要近20分钟。他种了玉米小麦,能满足很大一部分需要。
母亲是最高龄的老人
同组村民罗培先经常到罗成先家串门,有什么事情都会帮他。“一些病人瘫痪卧床后,会出现褥疮。他母亲身上没有这样的情况,精神状态也不错,这都靠儿子细心照顾。”在罗培先眼里,小个子的罗成先让人佩服。
2014年大年三十,母亲去世。村长担心他没钱张落后事,前往帮助,却发现罗成先在乡邻帮助下,按照当地习俗为母亲操持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石梯村党支部****罗仕琼向记者介绍,罗成先母亲去世时是全村最高龄的老人之一。“两尺孝子”罗成先反哺母亲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教育和感染着村民。
他的故事写进《村规民约》
“大家都劝我参加集中供养,但是有街坊四邻照顾,我选择自己生活。”罗成先说,得益于好政策,他现在每月可以领到数百元,维持生计足够了。日常看病和拿药,只要到指定医院都是全免费,医疗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看我行动不便,剃头匠到家里给我理发;见我打井水,邻居把自家的自来水管牵到我的缸里;一次,派出所一个年轻同志开车路过看见我,专门倒回来,硬往我兜里塞了200元钱。”
点滴帮助,铭记于心。哪家的簸箕边裂开了,他找来编织带一圈一圈补上;哪家厨房差刷把,他就削把新的送去,这是他表达感激的方式。
近期,发生在罗成先身上的故事,被写入石梯村的《村规民约》。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冉文 记者 邹渝 通讯员 彭俊华 摄影报道

发布商机信息及企业宣传推广--请移步注册重庆商务网!!
快捷入口:给经典重庆客服留言
2
发表于 2016-5-13 11:2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查看全部内容 登录 | 入驻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驻经典  

本版积分规则

  • 欢迎关注重庆发展,多发帖多回帖才能持续保持帐号活力哟!请不要发表任何政 治,领 导,官 员,人 事及其它违法违规类言论,以免帐号被封禁。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经典重庆旗下网站 | 24小时客服:13424176859 308675020

爱重庆,爱上经典重庆! 爱重庆,就上经典重庆!